“三奶奶33歲守寡,最大的苦痛卻來自兒女婚姻的破碎”

回老家參加三奶奶的葬禮。

幾經思量,還是決定為這個悲苦一生的老人寫點什麼。老家下著雨,先生怕我走不了泥路,一直攙著我。在農村夫妻如此親密,總是引人側目的。

人們都在看,我不好意思的甩掉他的手。我們看了周圍的人,刻意地拉開了距離。

老家的很多規矩,我都不懂。我婆婆讓我做什麼,我就跟著做什麼。本來沒有淚的,但是想著婆婆介紹的三奶奶的一生,竟然紅了眼眶。

她這一生太悲涼。我婆婆說,三奶奶死的極淒涼,死的時候,她受傷的腿,還一直在流膿。

“三奶奶33歲守寡,最大的苦痛卻來自兒女婚姻的破碎”

三奶奶33歲,就守寡了。

三奶奶33歲就守寡了。那時候的農村,女人守了寡,還帶著兩個孩子,自然是不好嫁的。

三奶奶也沒有打算再嫁,就這樣一個人拉扯了兩個孩子長大。我婆婆說,那時候,經濟條件都不好。衣服都不是買的,而是自己做的。

三奶奶白天下地做活,到了晚上,就點著蠟燭給孩子做衣服,一做就做到半夜了。女人沒有可男人,帶著兩個孩子,日子就是熬。

三奶奶覺得,只要孩子大了自己就熬出來了。但是,她沒想到的是,從小困苦的生活,對孩子的疏於管教,讓三奶奶的後半生,比前半生更痛苦。

“三奶奶33歲守寡,最大的苦痛卻來自兒女婚姻的破碎”

三奶奶的女兒,沒結婚就到男人家裡過了。

這種家庭裡的孩子,大多都是缺愛的。

三奶奶忙於幹活,給予孩子的關愛並不多。等到大女兒談婚論嫁的時候,三奶奶心裡是沒有想法的。沒有男人的張羅,三奶奶只能讓兩個孩子的婚事順其自然。

大姑姑談了一個物件,三奶奶不同意。大姑姑就直接到男人家裡去過了。沒有婚禮,沒有彩禮,什麼都沒有。三奶奶管不了大姑姑,也沒有人去告訴大姑姑那些婚姻裡的道理。

大家對這件事的態度,只能是接受。

可這樣的婚姻,哪裡會幸福。大姑姑嫁的婆家非常看不起大姑姑,你可以想象一下,那樣的年代,大姑姑這樣的行為,是沒有哪家的婆家會拿著她當回事的。

大姑姑的日子不好,作為她的母親三奶奶這輩子都是操心的。在三奶奶去世的前幾年裡,大姑姑嫁的那個男人還背叛了婚姻。但是大姑姑即使這樣都沒離婚,只是為了孩子,湊合著這樣的婚姻。

“三奶奶33歲守寡,最大的苦痛卻來自兒女婚姻的破碎”

三奶奶的兒子,背叛婚姻後,娶了鄰居的妻子。

三奶奶的兒子頭婚娶的妻子,脾氣很好。她在這個家裡生了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原本是很幸福的家庭。三奶奶這個時候,雖然每天給兒女看孩子,很辛苦,但是,至少家裡還是完整的。

可誰能想到,三奶奶的兒子背叛了婚姻,跟鄰居的妻子在一起了。兩個人在外邊租房住,女人還生了一個孩子。三奶奶不希望他們離婚,希望男人為了家裡這三個孩子,能回心轉意。

可她攔不住自己的女兒,更攔不住自己的兒子。三奶奶的兒子還是離了婚,娶了外邊的女人。前兒媳婦帶走了三奶奶一手帶大的小孫女,留下了一兒一女。

後媽自然容不下這兩個孩子,有了後爹就有了後媽,這兩個孩子都歸了三奶奶撫養。

男人新娶的妻子對三奶奶並不好。家庭的不和諧,讓三奶奶的晚年,非常淒涼。

“三奶奶33歲守寡,最大的苦痛卻來自兒女婚姻的破碎”

女兒拒絕,母親死後埋在自己的地裡。

農村每家都是有墳地的。

而這墳地,在三奶奶女兒分的地裡。三奶奶去世後,她的女兒拒絕把她埋在自己的地裡,她覺得自己會少種很多糧食。當然,她可能想的更深遠,以後家裡所有的人都不準再埋在她家的地裡。

三奶奶死後,她最疼愛的小孫女並沒有回來。我問了原因是因為三奶奶的兒子怕自己的新媳婦不高興,於是就沒有通知三奶奶的小孫女。

他們的說法是,既然被人家帶走了,就不是這個家的人了。

何其涼薄。

這一家人何其涼薄。

我想,等這個小孫女長大了該多遺憾。養育自己長大的奶奶去世了,而她因為父母婚姻的失敗,連來參加葬禮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進去弔唁,三奶奶一手帶大的孫子竟然是笑著的。他眼眶不紅,也沒有悲傷的跡象,他現在想的都是要吃點好吃的。卻沒想過,他的奶奶去世後,他該多孤單。

“三奶奶33歲守寡,最大的苦痛卻來自兒女婚姻的破碎”

我婆婆說,太窮的人家,容易感情淡漠。我卻始終不信。

我對於家裡的長輩始終是有敬意的。

我爺爺去世的時候,我哭到幾度暈厥。我媽媽的爺爺去世的時候,我媽也是哭幹了眼淚。

我總覺得骨肉至親,那眼淚不管你想不想流,都會控制不住。可在這個葬禮上,我感覺不到太重的悲傷。

我能感覺的都是人們的感嘆。感嘆三奶奶的這一生,過得何其悲苦。

她的女兒想的是自己以後的路。她女兒的一生,未曾被婆家善待,她也不再願意去善待別人。當一個女人,受了太多苦,寒了太多心,心就硬了。

但是,這樣的硬,多涼薄。

三奶奶的兒子,自娶了新人,就不曾善待前妻留下的孩子。老實人如陳俊生,都不得不接受凌玲對平兒的錯待,而何況這種涼薄的男人。他想的更多的是,跟現在的妻子能過下去,至於孩子受點委屈,那是孩子的命。

我婆婆說,太窮的人家容易感情淡薄。因為大家想的最多的是,自己都不好過,哪裡有善意給別人,即使是親人,也不願意給出多少善意。

我始終不信。

但參加了這樣的葬禮,還是覺得內心涼薄。骨肉至親都不親,更何嘗與旁人的關係。

“三奶奶33歲守寡,最大的苦痛卻來自兒女婚姻的破碎”

父母是你和死亡之間最後的一堵牆。

看《我家那閨女》的時候,這句話被刷屏了。

對於這個觀點,我看過一個網友的評論。她說,她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催婚。但是看到這句話,突然想結婚了。

我有時候,會想,自己對父母最大的孝是什麼呢?

給他們很多錢,還是陪伴他們終老?

後來,我慢慢明白,對父母最大的一種孝,是你自己過得幸福。讓他們不在晚年的時候,為你操心。而是,只要想到你過得幸福,他們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寫這篇文章,希望那些對婚姻消極的人,能對婚姻積極一點。結了婚,就要好好經營婚姻,珍惜妻子,好好生活。不僅僅是為了你,還為了那些深愛你的父母。

你自己幸福有能力,才能給父母一個最安定溫馨的晚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