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30多萬,供你讀完研,就因只給弟弟買房,你要斷絕關係?

作者/窗臺

我花30多萬,供你讀完研,就因只給弟弟買房,你要斷絕關係?

現在的父母,也是真的不好當,

一不小心可能就是大恩大仇。

說實話,我在生活中包括網上,已經見到不少孩子,尤其是家裡不止一個孩子的情況,他們要求父母做到絕對的公平。但凡有一點做得不好的話,一切的付出可能都會被抹殺掉,甚至還會來一句:

“我當初也沒要他們生我,既然他們自己生了,就要做到公平。”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事,有可能絕對公平嗎?不會的。真正一碗水端平的情況,基本是不可能的事。第一,父母不是神,他們也不過是普普通通的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有的時候只是根據情緒來做出一些判斷,也是很正常的事;第二,就算是自己的同一張臉,左右臉都還可能會因為咀嚼習慣等問題,產生大小不一樣的情況,更遑論是更加具有變數的人際關係,更是不可能擁有一個絕對完美的模板。

我花30多萬,供你讀完研,就因只給弟弟買房,你要斷絕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親情關係裡,如果非要去細節處找平等的話,那麼你會發現,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說是比比皆是。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在現在社會的發展下,各種新思想的匯聚因為網路空前快速,再代入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很容易被推向另外一個藏匿於公平之下的畸形關係,最直接的表現就是:

孩子認為父母不公平,而父母也認為孩子不孝順。

昨天晚上,我聽母親說了這樣一件事。

她有一個經常在一起玩的朋友,最近和自己的兩個孩子鬧了特別大的衝突,大兒子叫嚷著說要和他們斷絕關係,因為父母做事不公平,而他們的另一個小兒子,也認為父母過分在意哥哥的態度,開始產生不滿,現在的局面就是:

大兒子認為父母偏向弟弟,而弟弟則認為父母太偏哥哥。

我花30多萬,供你讀完研,就因只給弟弟買房,你要斷絕關係?

事情是這樣的。

這個阿姨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從小成績就好,不管在班級還是學校,基本都是名列前茅的型別,這個兒子從小也讓他們感到很是驕傲。孩子能讀書,他們肯定是要鼓勵的,所以他們的大兒子一路讀到研究生畢業,畢業以後工作還不錯,在一所重點高中教書,找的妻子也是高中老師。

因為兩個人能力都不錯,所以阿姨的大兒子結婚,幾乎沒有花過他們什麼錢,包括大兒子的房子和車子,都是兩個人自己買的,沒有要他們一分錢。

原本,事情到這裡,如果沒有小兒子的話,也是一個比較美好的結局。

但小兒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以後,問題來了。阿姨的小兒子,比他哥哥要小7歲,沒有讀多少書,高中畢業以後便出去工作,這些年工作從這裡換到那裡,一直也不固定,工資也不高,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手裡並沒有什麼錢。

我花30多萬,供你讀完研,就因只給弟弟買房,你要斷絕關係?

作為父母,他們在此時肯定要幫忙,畢竟要是他們作為父母不出手,小兒子在相親市場上也就沒有什麼能夠拿得出手的東西,要靠房車的加持,才能增大相親成功的機率。

這個阿姨是這樣想的:大兒子書讀得多,錢也花得多一些,所以現在他們想只給小兒子買房子,也是說得過去的一件事。

但此話一出,阿姨的大兒子不願意了,在他看來:都是兒子,憑什麼只給弟弟一個人買房?

當初弟弟書讀得少,是他自己成績不好,不認真學習,讀不下去而已,也不是不讓他讀,更不是沒有條件非得二選一,讓他放棄機會讓我一個人讀,所以我不欠他的,這件事不能成為理由。

每次說到這個事,他們都會大吵一架。

阿姨大兒子的意思是,要麼弟弟自己掙錢買,父母把錢存著養老,他沒任何意見,但如果父母要給弟弟買房的話,他也要同等的資金才行,就要說給弟弟的這筆錢,他也要一半。

我花30多萬,供你讀完研,就因只給弟弟買房,你要斷絕關係?

吵得厲害了,大兒子氣頭上就說,要是父母非得這樣做,那還不如斷絕關係,以後他們就可以把什麼都給弟弟了,他都不要。

雖然這話多半是氣話。阿姨的大兒子,平時還是比較孝順一個人。但阿姨大概算了一筆賬,就說:“我花30多萬,供你讀完研,就因只給弟弟買房,你要斷絕關係?”這個阿姨的想法很簡單,在她看來,大兒子有能力,什麼都能自己獲得,那麼他們就不需要過多操心,有什麼事需要他們老人幫忙,也會盡量幫忙。

但小兒子的終身大事才是最重要的,作為父母,他們不可能看著兒子不結婚,

想著誰差一些,就拉誰一把,只是沒想到在他們看來理所應當的事,在孩子那裡會掀起這麼大的反對情緒。

而且,阿姨的大兒媳也在極力反對,說養老的時候大家都是一樣,不可能現在在有利益的時候,全部都跟他們沒關係。阿姨手裡的錢,可以在小縣城全款買一套房子,也只能買一套。

我花30多萬,供你讀完研,就因只給弟弟買房,你要斷絕關係?

看著大兒子兒媳都如此反對,阿姨肯定也會在意,所以買房的事就暫時停了下來,然後阿姨的小兒子就不滿,他認為自己本來花父母的錢就要少一些,現在給他多花點是理所應當的事,結果父母就只在意哥哥,哥哥說不行就不不敢買了,這是偏心。

我發現,這件事站在各自的立場,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比較正確的觀點。

但每種觀點卻也不夠客觀,因為總體而言,

個人的想法肯定都具有利己性,尤其是在面對利益的時候,更是容易激發出人性自私的一面。

就像我前面說的一樣,任何關係裡,尤其是父母和孩子的親情裡面,如果不止一個孩子,原本去追求絕對的公平,本就是不可能的事,甚至還會因為陷入公平誤區,完全失去判斷力,連最基本的感恩心態都沒了,一味只盯著對方做得不好的地方,自然做什麼錯什麼。

我花30多萬,供你讀完研,就因只給弟弟買房,你要斷絕關係?

畢竟,真要往客觀了說,父母是不欠孩子的,他們自己掙的錢,其實要怎麼分配,是父母自己的事。

孩子長大以後,你要是有自己的目標和想法,也可以自己去努力爭取,而不是妄想去父母那裡敲骨吸髓,巴不得榨盡最後一點剩餘價值。

與此同時,一家人能夠同心同德也很重要,有的時候吃點虧其實無妨,只要對方明白並且心存感激,大家就是互幫互助。但話再說回來,只要有一個人跟不上大家的三觀和思想,和諧的局面也會被打破。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大兒子的介意也能理解。

所以,這才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的真正原因吧:

理智和苦衷無法並行。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選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