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輪迴邏輯——自戀性幻覺ABC

生命輪迴邏輯——自戀性幻覺ABC

本週末好友音又約我,見面就說:用你的方法(合理拒絕)不錯哦,周邊關係也改善許多,反而得到更多的尊重。你說怪不怪?這其中的邏輯,我願聞其祥!

“你還真想學呀?還想聽?”

“那就現學現賣,正好也覆盤一下武志紅老師得到課程,透過學習我發現命運輪迴都是有心理的生命邏輯的。”

經我這麼一渲染,音更迫不及待要聽了。

生命輪迴邏輯——自戀性幻覺ABC

別人對音的不尊重,不滿,甚至是憤怒都是音自己傳遞給別人的即別人對音的憤怒之火是音點燃的。也就是音在不自覺中使用了迎合性投射性認同導致這一結果。

所謂“投射性認同”就是,我認定你應該怎樣對我,然後我把這個認定的東西投射到你身上,而你認同了,並真的以我認定的方式來對待我,於是你就變成了我期待的樣子。

簡單來說,判斷投射性認同的一個簡單標準就是,你在和另一個人打交道時,有沒有被嚴重限制的感覺。如果有,那就是對方使用了投射性認同的心理機制。

投射性認同,在精神分析中被認為是一種很低功能的自我防禦機制,如果一個人頻繁使用這個心理機制,那他周圍的人都會有嚴重被限制感,而且會覺得有不斷要在他面前變成壞人的感覺,這些感覺都非常不好,所以周圍人會容易離開他,而這會驗證他最根本的痛苦,那就是:“我是個壞人,沒有人喜歡我。”

投射性認同是一種孤獨的遊戲,沉浸在這種遊戲中的人,會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親密關係,但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看不到對方的真實存在,只關注對方是否如自己所願,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對待自己。

投射性認同的遊戲中藏著這樣一個句式:“你必須如此,否則……”,這也是一個威脅性資訊,完整的表達是:“我以我好的方式對你,你也必須以一種特定的好的方式對我,否則你就是不愛我。”

不過,玩這個遊戲的人,有時只意識到前半句,就是“我對你好,你也該對我好”,而沒有意識到自己發出的威脅資訊。但作為被投射的一方,就會清晰地感受到這種威脅。

投射性認同稱為“自戀幻覺的ABC”,具體邏輯:我做了A,你就得還以B,否則我就會使出C。C是威脅性資訊,這個威脅可能是威脅攻擊對方,或者威脅傷害自己,或者威脅攻擊關係。

雖然說投射性認同是比較低功能的自我防禦機制,但投射性認同的遊戲並不罕見,它有四種常見型別:

權力的投射性認同,內在邏輯是:我對你好,但你必須聽我的,否則你就是不愛我。

依賴的投射性認同,內在邏輯是:我如此無助,你必須幫我,否則你就是不愛我。

迎合的投射性認同,內在邏輯是:我總順著你,你必須接受我,否則你就是不愛我。

情慾的投射性認同,內在邏輯是:我這麼性感,你必須滿足並對我好,否則你就是不愛我。

迎合遊戲的具體邏輯是:我這麼為你考慮,你必須接受我,否則你就是壞人,我們不如分手。更直接的表達是,我為你做了這麼多,你必須愛我,否則你就是個大壞蛋。

不過,迎合者和支配者、依賴者、誘惑者不同,

迎合者太想做個好人,在關係中很長時間都意識不到自己有威脅性的C資訊存在,他們無法主動發起攻擊。

但是非常可悲的是,迎合者雖然容易被人誇獎說這個人真好,但他們很難收穫深度關係,因為大家和他們相處時會有各種不舒服。因為他們不真實,畢竟帶著攻擊性的生命力像從他們身上剝離掉一樣;也是因為,迎合者特別容易給別人製造內疚感,他們會不自覺地使用一些辦法,提醒接受者:“你欠我的。”

迎合者,在我們身邊廣泛存在,比支配者和依賴者要很多。我來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媽媽辛辛苦苦地做好了飯,等全家人都坐到桌子上時,卻發現媽媽自己碗裡是一碗剩飯剩菜,她說不能浪費食物。這個時候,你就容易生出一種內疚感,但如果你是一個不能承受內疚感的人,那你可能就會生出一股憤怒。

國內知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說過一句非常有趣的話:

和你在一起我感覺自己很好,於是我就愛上你了。

可是,和迎合者在一起,你雖然容易收穫好處,但你容易覺得自己在他們面前是個混蛋,如果你不接受這種自我感覺,那你勢必會遠離他們。

歉疚感可能是我們最不願意面對的一種感覺

,然而,迎合者不僅在助人時細緻入微,還會非常謹慎小心,他們會向你卑微地表示,他們只是想幫你而已,不需要任何回報,你不必有壓力。

面對這樣的人,一開始我們很難表達憤怒,我們甚至會因為自己心中的怒氣而感到內疚:“我怎麼能對這麼好的人生氣?”不過,如果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你的憤怒會越來越難以遏制。於是,你要麼向別人表達怒氣,要麼乾脆遠離這個迎合者。

生命輪迴邏輯——自戀性幻覺ABC

當我們看清楚自己是生命邏輯後,明白每個人都是“好壞參半”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展開自己的生命力——自戀、性、攻擊性,活出一個真實的自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