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洪永老師:最好的婆媳關係,都需要懂得這樣做

1

知乎上有個問題:在婆媳關係中,婆婆真的能把兒媳婦當自己女兒一樣嗎?

有一個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你從小跟你媽吵架過無數次,但是大部分時間你都不會記得是為什麼,並且不會那麼容易有隔閡。

但是跟婆婆,每一次吵架的原因,經過,你們都會記得清清楚楚,並且只要吵過一次,就再也回不到從前。

確實是這樣。

前幾天,小曼的婆婆逛街時順手給她買了件衣服,顏色有點“老”,款式也不是她喜歡的。

但她還是高興地收下了,只是沒忍住對衣服評價了幾句

沒想到,婆婆當時沒吱聲,臉上的表情卻不好看,一連幾天對她態度淡淡的。

小曼說:“至於這樣嗎,我當她是親媽才直說的,怎麼還見外了呢?”

其實,婆媳如何相處,答案就在小曼的話裡:太把婆婆當媽了。

大部分婆媳關係不好,並非婆婆天生一副“惡”心腸,也不是媳婦太挑剔。

而是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弄錯了婆媳之間的關係。

易洪永老師:最好的婆媳關係,都需要懂得這樣做

易洪永老師:最好的婆媳關係,都需要懂得這樣做

2

婆婆真的不是媽。你不能用對待媽媽的態度,去同樣對待婆婆。

結婚時婆婆那句“以後你就是我女兒了”,只是走個過場,千萬不要當真。

媽媽和婆婆的區別,就是你要守的那條“邊界”。畢竟大多數的婆媳矛盾,就是從兒媳把婆婆當媽開始的。

許多人都理解錯了那句話:“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家人的事”,以為結了婚就要同對方的家庭產生緊密聯絡。

但其實無論結婚多少年,也只有你和丈夫是一家人,丈夫和他的丈母孃不是一家人,你和你的婆婆更不是。

Papi醬曾在一檔綜藝節目裡分享過她的婚戀觀,以及她和婆婆的相處之道——就是不相處。

她說,雖然和老公已經戀愛10年結婚5年,但從談戀愛到結婚,兩家的家長從未見過面。

不僅如此,每年過年,兩個人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Papi醬和老公的關係不但沒有因此淡去,反而甜蜜得讓人羨慕。

如果說,夫妻的關係就像世界上彈性最好的橡皮筋,看起來可以拉開,但又親密地拉不斷;

那最好的婆媳關係就應該反過來,雖然不可能拉斷,但一定要拉開。

那我這裡可以提出一個問題:“你們覺得一位母親會比較疼女兒,還是媳婦。”

答案很明顯:當然是自己的女兒。

這話雖然聽著有些傷人,但卻是婆媳關係的真相。

沒有天然血緣作為支撐,沒有朝夕相處的感情作鋪墊,婆婆更愛小姑子,無可厚非。

作為兒媳婦,期盼太高,會因對方無法滿足預期而心生不滿。

有的時候,看得開,才能放得下。

孟非主持《新相親大會》時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處理好婆媳關係要保持兩點:第一點是做長輩的要懂得保持距離,第二點是做晚輩的始終要保持禮貌。

深以為然。只有不再期待,才能處得歡。

易洪永老師:最好的婆媳關係,都需要懂得這樣做

3

主持人李艾生孩子時,她70歲的母親在產房外痛哭不已。

瞭解李艾的人都知道,她父親早逝,是堅強的母親一個人將她帶大。

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沒有讓母親退縮,而女兒在產床上模樣,卻足以讓她淚眼婆娑。

不是親母女,怎會有如此感同身受。

相比之下,婆婆的表現就淡定許多。網友見此,拿婆婆和媽媽進行比較。

李艾得知後,第一時間發微博解釋,婆婆對她也一直很好,而自己和婆婆是很理性的人,彼此明白,感情需要培養,所以她們互相理解和尊重。

言語中,流露出的高情商令人歎服。

在沒有與婆婆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前,把婆婆當成普通老人,感謝她的每一分付出和理解,也不苛求她像媽媽一樣對待自己。

少了要求,多了理解,婆媳關係想不好都難。

其實,聰明的媳婦都知道,人與人相處最關鍵的是懂得彼此的界限感。

走得過近,關係越親密,自然會干涉彼此的生活,從而帶來衝突和爭吵,陷婚姻於水深火熱之中。

要知道我們和婆婆之間,隔著幾十年的情感交融,隔著血脈帶,是陌生人之上,親人未滿的關係。

這輩子,能成為婆媳是機緣巧合,要求當母女相處,實屬強人所難。

放下對彼此的期待吧,不要奢求婆婆能給我們親媽般的溫暖。

大家相處將心比心,不親不疏,不遠不近,就挺好。

本文系和合術世家易洪永老師原創作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