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失一個根據地,搞錯一個邊界,《大宅門》中白雅萍想不命苦都難

《大宅門》中小人物之白雅萍:沒有我的好二嫂,我早就墳上三尺草

《大宅門》中的的白雅萍是百草廳當家人白萌堂唯一的女兒,她上面有三個哥哥,作為最小的孩子從小受盡寵愛,然而通觀全劇白雅萍過得並不幸福,甚至很多人認為她是大宅門中命最苦的女人。

這一切要從她的婚姻說起,白萌堂為自己的女兒攀了一門好親事,將白雅萍許給了關家的少爺關少沂,關少沂出身書香門第,關家的老爺子是翰林院的編修,而翰林院編修在那個時代很有清望的官。

當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樁白家要面子,關家要裡子的婚姻,白家的陪嫁自然是少不了的。而金錢是買不來幸福的,白雅萍和關少沂婚後並不幸福。

丟失一個根據地,搞錯一個邊界,《大宅門》中白雅萍想不命苦都難

白雅萍抱怨關少沂是艮蘿蔔辣蔥,所謂的艮蘿蔔辣蔥除了脾氣不好以外,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這樣的人不說話則已,一說話能噎死你。

當然,在關少沂眼裡白雅萍也好不到哪裡去,關少沂抱怨說:“自打進了門兒,她在家裡才呆過幾天?成天往孃家跑,瘋瘋癲癲的,我跟沒娶這媳婦差不多。”

可見兩人是互相不滿意的,那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互相不滿意呢?

因為白雅萍和關少沂成長環境不同,所處的文化環境也不相同,造成了兩個人對婚姻生活的認識迥然不同。

丟失一個根據地,搞錯一個邊界,《大宅門》中白雅萍想不命苦都難

首先成長環境不同,兩人在婚姻“入場”之前已經存在巨大差異

兩人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相處模式,不同的交流結構造就了兩種有著巨大差異的心理特質,進而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徵。

關家是讀書人家,老爺子考取功名當上翰林院編修靠的是苦讀聖賢書,因此關家人秉持的也是聖人之訓: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講究言不在多,但言必有中。

白雅萍出身在一個經營著醫藥事業的家族之中,雖然父親嚴厲,但是兄弟們之間和諧,在打打鬧鬧的環境中長大,這也造就白雅萍大大咧咧、愛說愛笑的性格。

可見兩個人在結婚之前就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些都可能成為他們幸福生活的障礙。

丟失一個根據地,搞錯一個邊界,《大宅門》中白雅萍想不命苦都難

文化的差異,造成兩人婚姻“之中”矛盾重重

婚姻入場之前的差異,造成了兩人對婚姻的期待也不相同。

關少沂希望得到一個能相夫教子的妻子,夫妻之間的行為方式如梁鴻孟光舉案齊眉,偶爾再來些紅袖添香,才算完美。

可眼前的白雅萍完全不是這樣的人,因此關少沂眼裡的白雅萍變成了瘋瘋癲癲的白家事兒媽。

而白雅萍期待的婚姻中那個他應該能說能笑,知冷知熱,最好夫妻兩個整天膩在一起。

可眼前的關少沂完全不是這樣的人,所以白雅萍眼的關少沂成了艮蘿蔔辣蔥的關家老頑固。

可以說兩人異質的情感表達方式鑄就了他們之間的互相看對方不順眼,家庭矛盾重重。

對於婚姻中的不順白雅萍沒有知難而上用心經營,而是選擇了逃避。

丟失一個根據地,搞錯一個邊界,《大宅門》中白雅萍想不命苦都難

白雅萍和關少沂的婚姻缺少了思想的交流與溝通,就這樣他們親手將自己的婚姻送入無聲息的沉默之中。

於是,在有了一兒一女後,關家傳宗接代的目的達到了,二人似乎也有了妥協,那就是雅萍常往孃家跑,關少沂也不再做太多要求。

都說和諧家庭是幸福女人的根據地,但這個根據地在雅萍的經營下,只能算是勉強的存在,一旦遭遇風吹雨打,就會蕩然無存。

果然,在白雅萍獨自帶著自己的兒子小寶兒又一次回了孃家後,出事了,出了大事,白雅萍失手把孩子摔在地上,結果腦袋著地,孩子被摔死了。

如果白雅萍和關少沂夫妻關係融洽,或許還可以得到關少沂的原諒,畢竟再生一個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夫妻關係處成這樣,關少沂自然不會原諒他,從此白雅萍的家庭根據地完全喪失,她也從常住孃家變成了長住孃家。

丟失一個根據地,搞錯一個邊界,《大宅門》中白雅萍想不命苦都難

在和孃家人相處的過程中,白雅萍也沒有搞好出嫁女與孃家人的邊界,搞得自己和孃家哥哥們之間的關係並不融洽。

出嫁後的白雅萍仍然將自己當作白家的當然一份子,什麼事情都摻乎,什麼事情都打聽。二奶奶的孩子出生了是她先跑到老爺子那裡去報告,闖了白老太爺寫字的花房,惹得老太爺不高興,把筆狠狠地擲向他。

三哥貪汙了銀子她知道得比誰都詳細,還慫恿二奶奶到老太爺那裡去告狀,口口聲聲卻說自己不想摻和太多。

大哥和老婆吵架她也要去教訓幾句,還說自己要主持公道。

事情摻和多了,自然難免落埋怨。結果是:

大哥說:“回你婆家主持公道去,整天泡在孃家算怎麼回事!”

二奶奶說:“行了吧,姑奶奶!哪件事兒你不摻和,家裡的人就數你能!”

三爺則是把自己的不滿表現在到關家報告孩子死這件事上,他沒替雅萍說什麼好話。

丟失一個根據地,搞錯一個邊界,《大宅門》中白雅萍想不命苦都難

當然,家裡老人都在的時候弟兄們也就是說說抱怨一下,父親白萌堂的亡故後,白雅萍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日子更不好過了。三爺直接說:“別站那兒裝瘋賣傻!你也滾,我們家頓頓蘿蔔鹹菜了,你還在這兒吃白飯?!回你婆家去,去去去!”

就這樣,白雅萍被趕出了百家大宅門,可是茫茫人海哪裡還有她的安身之所,她去了關家,可是被拒之門外。

婆家回不去,孃家呆不得,她只能在大街上傻傻地站著。

還好,好心的二奶奶將她接了回來,從此和二房頭的人生活在一起,以至於後來人們提到白雅萍都會把她歸到二房頭的。

可見,出嫁後的白雅萍沒有搞好和孃家人相處的邊界,尤其是沒有搞好和孃家兄弟們相處的邊界,在孃家管得太寬,招人不待見,最終搞得自己幾乎無處安身。

丟失一個根據地,搞錯一個邊界,《大宅門》中白雅萍想不命苦都難

好在有二奶奶和白景琦,一個從大街上將她接了回來,一個從她那個不爭氣的女婿家將她接了回來。

在女婿家時她就已經病了,到了白家經過醫治康復後又過了兩年清閒日子,整天陪二奶奶打打牌,聽聽戲,倒也逍遙。

最後二奶奶病逝,白雅萍也在送葬的路上安然離世,或許她想以這種方式陪伴她的好二嫂,或許她在死之前曾喃喃地說道:“沒有我的好二嫂,我的墳上早就三尺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