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彝族大山普法的“德古”後人

我希望透過直播普法,讓彝族同胞們能夠學到一些法律常識,不去侵犯別人的權利,同時保護好自己

二月的“小春城”西昌,明媚和溫暖仍然是主基調。

西昌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這裡被高山和河谷環抱,其獨有的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讓這裡一年四季日光充沛,和煦如春。城市裡聚居著全國最多的彝族人口,漫步西昌街頭,隨處可見漢彝雙語的路牌。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路人穿行在摩天大廈間,不見絲毫違和。

對於當地的彝族人而言,四川攀西律師事務所律師阿佳邇郭的存在就是定心丸。他那間位於西昌市區的辦公室,諮詢案件的電話鈴聲響個不停,不時也會有面帶侷促、神色不安的訪客出現在辦公室門口。他們說著流利的彝語,面色泛著強紫外線地區居民常見的黑紅。還有一些人衣著簡樸、風塵僕僕地從偏遠的彝族山區或縣城趕來,只為見阿佳一面。

在彝族地區,人與人之間出現的矛盾糾紛多由“德古”出面調解,這是彝族人長期遺留下來的民族習慣。“德古”是舊時彝人社會秩序的維繫者,通常由彝人家族中品德高尚、威信甚高的長輩擔任,他們秉持著一套自成的價值觀,解決婚姻、財產等糾紛,甚至調解人命官司。

阿佳的父親就是一名“德古”。從小看慣了“德古”調解矛盾糾紛的阿佳,長大後卻變成了挑戰“德古”的存在——準確來說,他想要用現代法律來糾正這種調解機制中荒誕無稽、忽視公民基本權利的部分。

當同行用普通話幫客戶打官司時,阿佳迴歸了自己的母語,冒著人身風險到村子裡辦理案件,宣講法律;在直播間給彝族人免費普法。和同行不同的是,阿佳要考慮彝族同胞的風俗習慣,也要遵循一個法律工作者的準則,他正努力尋找著一種最優解。

“要命”的彩禮

20世紀80年代,涼山北部的冕寧縣城廂鎮加古爾村還是個為溫飽問題發愁的彝族村落,這裡土質差、糧食產量低,日常果腹的只有玉米和土豆,交通也極其不方便,村民們的生活基本上與世隔絕。

這是阿佳出生的地方。包含阿佳在內,7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讓阿佳的父母越發覺得生活艱難,捉襟見肘。因此,阿佳在初中畢業後選擇去福建當兵。在部隊的兩年,阿佳接觸到了現代法律制度。

在部隊的一次普法課上,宣講人分享了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屠夫在市場賣豬肉,突然跑來一隻狗要吃他的豬肉。屠夫本能地舉起屠刀嚇唬那隻狗。狗邊叫邊往外竄,跑的時候又嚇到了旁邊一頭豬。於是豬也跑起來,最後撞到了一個買菜的老婆婆。老婆婆就把豬的主人、狗的主人和屠夫同時告上法庭。最後法官判決,由狗主人和豬主人來賠償,因為他們沒有管好自己的動物,導致了第三方受到傷害。”

故事雖然簡單,卻讓自幼看父親調解糾紛的阿佳感到耳目一新,“我突然感覺到,學法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他開始自學法律,退役後,成為一名律師。可隨著“插手”的紛爭越來越多,阿佳越發感受到一些彝族習俗與現行法律規則衝突的情況,例如彝族婚嫁中的“天價”彩禮和離婚時關於彩禮返還的訴求。

按照彝族的習俗,彩禮是兩家人表達尊重和誠意,開始互相瞭解的儀式。在阿佳父母剛結婚的那個年代,彩禮也就一兩百塊錢。後來,村裡的水泥路修起來了,年輕人開始出外打工了,彝族人結婚的彩禮也隨之成為天價。娶一個普通的農村女孩,彩禮要25萬元到40萬元不等,遠遠超出了當地人的承受能力,即便是對於打工或務農的普通彝族人而言,同樣是個天文數字。

“天價”彩禮使得一大批年輕人因彩禮問題而“婚不起”,相愛之人無法終成眷屬。一些家庭不得不借錢來娶媳婦,自此變得一貧如洗,甚至一輩子揹負債務。阿佳舉例說:“有好幾個兒子的家庭,他們要付100多萬元的彩禮。可他們哪有那麼多錢,只好去借。結婚本來是喜事,但從結婚的那一天起,本來不負債的人也欠了一屁股債了,只能慢慢還,還了一輩子,到老才還完,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在阿佳看來,當地的彩禮習俗演變至今,不僅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且不利於社會穩定。另外,彩禮給得多,也給離婚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因為按照彝族婚姻的傳統習慣,提出離婚的一方,必須全額退還彩禮,甚至進行數倍的賠償。阿佳透露,男方提出離婚時,扣了彩禮之後賠償相對少一點。若是女方提出的離婚,則會被要求退還彩禮,並且要支付彩禮錢的兩三倍甚至付出好幾十萬元的經濟補償。

讓阿佳覺得更加擰巴的是,相親過程中,一方如果不願意繼續交往或結婚,或者答應結婚又反悔的話,也要進行一定數額的賠償。在阿佳經手的一個案件中,女孩和男孩相親當天便同意結婚,過了幾天,女孩越想越覺得不合適,就提出了悔婚,結果賠了男方7萬元。“吃了一頓飯,賠了7萬元。”阿佳至今想起仍然覺得匪夷所思。

更為極端的還鬧出過人命。阿佳曾經辦理過一起案子,兩人在網路相識,在曖昧階段時被雙方家長“催婚”,男方還給了32萬元的彩禮。可臨近婚禮,女方後悔,沒參加這場婚禮。事後,男方要求女方退還彩禮並賠償,女方家長不樂意。在雙方激烈的爭吵中,女方家長放話稱:“我有兩個兒子,我不怕你們鬧。”男方家長被激怒了,迴應道:“兩個兒子有什麼了不起,我直接把你兩個兒子幹掉。”後來,男方家長帶著一把刀直接找上了女方家,把家中的母親和其中一個兄弟捅死了。這起案件最終得到審判,兇手被判死刑。在這樁犧牲了兩條性命的血案中,無論是兇手還是死者,都深受“天價”彩禮習俗之苦。原來,在這場未完成的婚禮之前,女方還退了一場婚禮,併為此賠了一大筆錢,家庭仍在負債,所以他們想用這32萬元來還債。但是男方又必須要回這筆彩禮錢,因為他們也是借的高利貸。

回看這起案件,阿佳覺得,“這是一場惡性迴圈,拆東牆補西牆”。若沒有一些傳統習慣規則對離婚和彩禮的固有觀念加持,這本應該只是兩場不成功的戀愛,即便有衝突,也斷不會變成一場人命官司。

被家暴還要賠償

在宗族觀念很重的彝族人心中,這些衝突並非完全無法解決,當有威望、被眾人信任的家族“德古”站出來調停時,當事人也是願意做出一些讓步和妥協的。但是在阿佳看來,“德古”並不能完全實現正義。

在阿佳還很年輕的時候,他目睹過自己堂妹的遭遇。堂妹嫁人後,在外賺錢補貼家用,在內任勞任怨操持家務,付出了很多。但這段婚姻僅維繫了3年,堂妹的丈夫不想要她了,但又不願主動提出離婚,因為一旦這麼做,堂妹的丈夫就要不回彩禮。為此,堂妹的丈夫就對堂妹拳打腳踢,極盡虐待,逼得堂妹不敢再回家。堂妹的父親知道後,很心疼女兒,不得不主動提出離婚。於是男方趁機要求退還彩禮,並索要額外賠償。阿佳的父親作為“德古”在其中斡旋,最後堂妹退還了10萬元彩禮本金。

這讓阿佳難以接受,因為這場婚姻中,堂妹飽受身體和精神上的摧殘,最後卻沒有得到任何經濟賠償。阿佳認為這太不公平,和現行的相關法律規定相悖。

有類似遭遇的彝族女性不在少數。僅僅在阿佳身邊,他的遠方表姑阿佳依月也是彩禮和不幸婚姻的受害者。阿佳依月嫁人多年,為丈夫生了兩個兒子,其間沒有從這個家得到半分尊重。酗酒的丈夫不分青紅皂白,動輒毆打她和孩子,有時拿刀砍,有時用腳踹。阿佳依月無法忍受這樣的折磨,可一想到離婚的賠償,她不得不忍氣吞聲,根本不敢提離婚的事情。

在某些人的觀念裡,家暴是管理老婆的一種“方式”,甚至只有當家暴到了讓女方“破相”的程度,孃家人才會來討要公道、賠償,並且家暴受害者要透過賠償才能離婚。這在公序良俗上,很難讓人接受。

“眼下,我們不敢提離婚,因為只要我們一提,姑父就會漫天要價。”阿佳說道,“姑姑第一次去起訴離婚時,法院判決不予離婚。但如果分居滿一年再起訴,法院會直接判決離婚”。

話雖如此,阿佳的語氣依然沉重。按照阿佳多年調解婚姻糾紛的經驗,這件事不會在法院判決離婚後就畫上句號。“如果單純用現代法律去處理彝族人的婚姻,效果不是那麼好。”阿佳說道,“姑姑和姑父依然從心理上無法接受,兩家人的矛盾都還在,衝突還會繼續,說不定就會鬧出人命來。”目前,阿佳正在為姑姑寫第二次起訴離婚書,協調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金額。如果姑父答應離婚,姑姑就退回7萬元的彩禮。

除了財產糾紛,撫養權歸屬也是離婚官司的一大重點。根據彝族的傳統,彝族夫妻離婚後,孩子多由男方撫養,女方也沒有付撫養費的習慣,因為女方退還的彩禮就相當於給孩子的撫養費。從阿佳辦理過的案件情況來看,提出要撫養孩子的彝族女性很少,因為對於她們來說,能順利離婚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一些傳統的習慣規則給彝族女性帶來的痛苦不止於此。根據彝族的傳統,如果丈夫意外去世,獲得的賠償款不能交給妻子和孩子,而是由家族的人來掌管,這樣的規定主要是防止女方捲款跑掉。“但是這樣一來,賠償款可能會被其他人非法侵佔。”阿佳曾經辦理過一起案件,當事人丈夫因工傷於2007年去世,工地賠償了30多萬元,在當時已經算一筆鉅款。但男方的叔叔和哥哥們一直將這筆錢扣著,女方索要多次無果。10年後,女方找到了阿佳,阿佳將男方的親戚悉數告上法庭,這才要回了這筆錢。

回憶這起案件,阿佳仍然很生氣,“按照法律來說,這些人根本沒有這個權利扣下賠償款。當年,女方原本打算用這筆賠償款買下一個商鋪。如果真的買下,到2017年,這間商鋪的價值會有100多萬元了,可拿回的30多萬元早就大大貶值了”。

直播普法

講述這些案件時,性格正直、脾氣爽快的阿佳常常語含憤怒,但在真正處理彝族人的矛盾糾紛時,他又深知,僅靠法律硬碰硬是行不通的。在彝族地區,一些人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有時候法律看似把問題解決了,但如果完全按照法律而不顧大家的觀念,可能會引發更大的社會問題。

“你單純講法律,當事人覺得太冰冷了,他祖祖輩輩沿用的規矩被推翻了,他真的接受不了。”阿佳說道,“所以很多案子裡,就演算法院判決了,當事人仍然會在法院之外繼續找對方麻煩,和他們扯皮”。

慢慢地,阿佳摸索出一套“剛柔並濟”的平衡之道——以傳統的形式調解矛盾,確保矛盾糾紛在堅持法律底線的前提下得到有效化解。

“一邊講法律,一邊動之以情。”阿佳說道,“比如女方悔婚,男方要求退還雙倍彩禮。我就會告訴他們,按照法律規定,彩禮可以一分錢不退的。我們現在可以答應給一半彩禮本金,就相當於夫妻雙方共同承擔彩禮了,雙倍就別想了”。阿佳曾經碰到過類似的情況,按照這個說法也成功化解了他們的矛盾。

但不可否認的是,仍然存在很多情況是阿佳僅憑一己之力無法解決的。親近如自己的姑姑,即便起訴離婚,也是這個彝族女性在家暴旋渦中痛苦多年後不得不走的路,離婚後姑父一方是否還會繼續糾纏,也還是個未知數。“我只能儘量地給他們做思想工作,給他們一些警告——反正犯法的事情不能做。”阿佳說道。

儘管在調解中兼顧著彝族同胞的風俗習慣,阿佳依然希望憑藉自己學得的現代法律知識對傳統風俗習慣中存在的一些內容違法、有失公平的情形,進行指導和糾正,提高彝族同胞的法治意識。特別是當他看到那些牽扯進早婚、重婚或是因婚姻糾紛犯了刑事案的同胞時,心情總是很沉重。他想到,事後調解只是一種被迫的應對方式,自己有沒有可能做些事情來預先防治風險呢?

2020年6月,阿佳開始在短影片平臺釋出普法作品,第一個影片就與彩禮問題有關。阿佳的普通話不算流利,但並不妨礙他用一口流利的彝語,給大家普及法律知識、排憂解難。影片釋出後的第二天,阿佳就收穫了一批粉絲。影片的下方,盡是大拇指和玫瑰花的表情符號。

在阿佳看來,短影片為彝族同胞打開了一個視窗,他們透過這個視窗聯絡阿佳和諮詢法律問題,阿佳也會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遇到反饋較多的問題,他便在直播間裡統一講解。現在,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後,阿佳幾乎每晚都出現在平臺直播間,為彝族同胞解答法律困惑,“即使不識字的人,只要有手機就能瞭解法律”。

“我希望透過直播普法,讓彝族同胞們能夠學到一些法律常識,不去侵犯別人的權利,同時保護好自己。”說著,這個瘦削的中年男人又接起了一個電話,語氣輕柔謹慎,彝語對答如流。西昌冬季的陽光灑在他臉上,同樣輕柔。而下一個驚惶不安的彝族訪客,或許也能從這間辦公室裡,捕捉到一絲溫暖的陽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