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呼。

吸。

這幾個月裡,Sir最想要的不是奶茶火鍋炸雞。

而是一件普通,又常見的事。

自由呼吸。

在我們摘掉口罩、戰勝恐懼後,獲得勝利的喜悅。

是一片輕鬆,瞭然。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臉上的口罩好摘。

肺的呼吸機能,也是本能。

但,心理上的創傷又該如何恢復?

Sir最近看了一部韓劇。

它說呼吸是我們最基本的自由,但也是我們最該付出努力的義務。

《你好,德古拉》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困局

豆瓣8。6。

一集60分鐘,只有兩集。

在剛看到這個名字時, Sir還滿心期待是吸血鬼的故事。

但,這個德古拉並非是那個長著獠牙,半夜爬房頂的蝙蝠伯爵。

到底是啥意思,Sir留個懸念。

劇集由三個小故事組成,串聯起一個主題:失戀。

悲傷,卻必須壓抑著心裡的痛。

為了愛人,為了夢想,為了必須要來到的分離。

無法自由地呼吸。

哦,說故事前,Sir必須提一嘴。

女1、女2分別是徐珠賢、李珠彬,兩個練習生出道的女演員,演技全體線上。

希望國內的各位學習學習。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第一個,安娜(徐珠賢 飾)的故事。

深櫃。

交往8年女友,一通電話就跟她分了手。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 億萬同人字幕組

分手的原因,和所有深櫃裡的人一樣。

家裡人要她去相親,要她結婚了。

安娜得知之後,還不肯確信這一真相,順口還問了一句:

——是跟男人嗎?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就算是急瘋了的安娜,到了女友家門口時,換來的還是一句:

不見面。

就連分手,安娜都得不到正面迴應。

但真正讓她失望的,不是女友,而是家裡的母親。

安娜與早年離異的母親相依為命。

被甩後,回家路上她看見母親跟男人開心地聊天,打了通電話給她。

母親把手機掏出來。

看一眼,掛掉。

繼續對男人擠出微笑。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男人。

是母親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就連數落女兒的面板不好,都是男人視角。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明知女兒性取向,她還是堅持糾正著安娜的用語:

你不是不喜歡男人。

你只是不喜歡沒用的男人。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外人看,安娜是勇敢的。

但事實上,她一再被身邊的親人否定、忽視。

無法呼吸。

第二個故事更壓抑。

舒妍,地下歌手。

男友在交往五週年的那一天,跟她說了分手。

分手原因,是女朋友只顧著追求夢想,不切實際。

嗯?

當初你不就是愛我追逐夢想的樣子嗎?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分手一年,狗血的事發生了。

自己陰差陽錯被邀請到前男友的求婚party上。

不僅尷尬到窒息。

她更發現,原來前男友早在跟她分手前就出軌了。

她憋住沒大吵大鬧,想溜之大吉。

但作為樂手。

她又被扣了下來。

這是她抓住夢想的零星機會,她不想放棄。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她大可不必那麼委屈自己。

但追求夢想的前提,是填飽肚子。

路程如此痛苦。

她必須忍著。

第三個故事,是兩個早戀的小孩。

宥羅和智亨。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天真無邪,兩小無猜,但有一天,宥羅通知智亨自己要搬家。

為了把小女友留下來,智亨想了一個被媽媽當街暴打的法子。

到底是什麼。

小女朋友留下來了麼?

Sir不劇透,你們自己看。

這三個故事裡,每一個人都在隱忍。

連追求最基本的自由,都要小心翼翼。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喘息

人,還是得活。

凝固住的冬天裡,她們都在慢慢喘息著。

《你好,德古拉》看起來是一部暖暖的,緩緩的作品。

但正如其名——

溫暖的句式裡,藏著一個魔鬼的名字。

平靜背後的刺痛,比那些歇斯底里的哭喊,來得更真實可感。

劇集中,那些刺痛從每一幀細節中流出。

比如被感情困惑的母女。

身影雙雙卡在逼仄的縫隙中。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又比如。

那些不可言說的曖昧,在鏡頭前蒙上一層白紗。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三條線中,Sir覺得安娜與母親的故事最完整,也最具穿透力。

它誠懇地展示了矛盾雙方的自我封閉。

這種誠懇,就是找到德古拉的開始。

之於母親,她封閉的是孩子長大的事實。

注意她面對女兒的叛逆時,說的每一句話:

這都是因為安娜太小了才這樣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你小時候不是一直說想要聖誕樹嗎?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都過去的事情

那個時候很傷心 然後一直自己鬧騰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年輕人吃那種藥肯定不正常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在她眼中,女兒是什麼?

是個總會犯錯的孩子,是襁褓裡糊塗的嬰兒。

對待女兒,她用的是什麼語氣?

過來人的語氣。

不願面對孩子與自己不同的事實。

說白了——無法放過自己被丈夫拋棄的遺憾。

之於女兒同樣。

她在母親的影響下,封閉了自己作為正常人的慾望。

就一個動作。

在家,安娜偷偷吃著治療心理疾病的藥物。

整個過程十分謹慎,把藥掏出來前先撇一眼門外,生怕被看到。

然後迅速放入嘴裡,低頭吞嚥。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兩人對照,是我們大部分家庭的對映。

我們一邊逃避,一邊進入作繭自縛的迴圈。

結局只有兩個。

在沉默中死亡,或爆發。

安娜選擇了後者。

而她的吶喊,沒有讓Sir感覺憤怒。

而是深深的無奈:

不知道和裝作不知道 我都覺得很糟糕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她們誰錯了?

無解。

問題的癥結如同黑暗中的德古拉,在她們之間盤旋著。

在取與舍之間,真相和逃避之間。

成為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忽視的問題,就不存在嗎?

到底還是要面對的。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正視

德古拉,究竟是什麼?

這正是劇集的魅力之處。

表面上,它在講三個關於失戀的故事。

實際上,它在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最後,你才發現——

它拍的是成長過程中的,你自己。

從孩子,到戀人,到母親。

我們的成長中能感受自身的痛苦。

但很少能感覺到,每一個與我們接觸的人身上,悲劇的重量。

劇中一段臺詞被評論數次提起。

甚至有人不惜用髒話說到:這tm也太真實了。

很簡單,就兩句話:

我現在對我的悲劇就說兩句

你猜猜看這裡藏了多少個悲劇吧

我被一個交往了八年的女朋友甩了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重點在前兩句。

為什麼說“猜”?

因為安娜確定,旁人看到的痛苦,只是後面兩句話。

而真正答案,只有她自己知道。

許多人都知道,魯迅說過那句話: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

很少人知道,魯迅說過的另一句: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矛盾嗎?

字面上看,的確矛盾。

既然我們無法互通悲歡,又如何憐憫,如何理解,如何共鳴?

這矛盾,就是那揮之不去的德古拉。

劇中有一個細節。

安娜母女終於放下偏見,重歸於好。

安娜最後問了一個問題:這樣的自己,您還能接受麼?

母親眼神先是飄忽,躲開了女兒的眼神。

“那不是問題。”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對。

母親依然在習慣性地逃避。

逃避接納,逃避理解。

但在思考了幾秒之後。

媽媽又一次回答了這個問題。

這一次眼神堅定——

“也就是說,不會再是問題。”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很多時候,德古拉都是我們心中臆想出來的魔鬼。

它來自我們自我封閉的固執,更來自我們呆在舒適區時本能得到的安全感。

《你好,德古拉》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自以為的安全感。

以溫柔的方式。

正如呼吸。

呼吸其實是兩個動作——

一呼。

一吸。

當我們享受著呼氣的自由時,同時也因為吸氣,索取著外界滋養我們的氧氣。

悲劇、偏見、他人的不理解,就是我們生活中無法避免的“氧氣”。

我們能躲開它們嗎?

我們需要它們。

在劇集結尾,舒妍、宥拉、安娜、安娜的母親,站在馬路邊。

下著大雪,馬路邊的紅綠燈閃爍不止。

這堪比電影一般的畫面。

有著深刻的含義。

駐足馬路邊,她們都在等待著前進的下一步。雖然停留在風雪中,但這四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們,彼此依偎著。

風雪,自然會過去。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在她們身上發生的故事。

也是我們周圍所有人會發生的經歷,我們都曾與自己人生中的“德古拉”搏鬥。

她們沒有顯得卑微。

反而大方朝鏡頭招手,好像在朝曾經的自己道別:

忘記德古拉的最好辦法是接受德古拉的存在

我們的人生還會不斷遇到德古拉

只要面對她才可以走下去

雖然過程有可能是痛苦的

那就再見吧

我的德古拉

兩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破格演出,看完誰還敢說花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