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找物件,有13條硬性規定和7條加分項

本篇原創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DT財經(DTcaijing),作 者 | 沈 慧、編 輯 | 唐也欽。

第一批00後已經開始相親了。

據 2020 年夸克釋出的《00後的寒假姿勢圖鑑》,春節期間00後關於相親問題的搜尋提升了 47%,多是關於相親約會的技巧性問題。各地的相親角、相親節目上也出現了00後的身影。

大家普遍認為,00後這代人“把網際網路當作交友、約會之地”“對愛情、性的開放度更高”,他們為什麼會去相親呢?

00後需要什麼樣的親密關係,他們的愛情觀又會是什麼樣?

我們找到了6 位出生於 2000 年前後的年輕人,有男、有女,有大學生、有網際網路大廠員工,有異性戀,也有同性戀,我們聽了他們講述各自的交友方式、愛情觀念。

下面是我們的一些發現:

#01

關於“如何交友”:

00後最傾向於透過交友軟體找物件,

也不排斥傳統相親

DT財經此前釋出的《2021國產青年戀愛交友白皮書》曾得出一個結論:多數90後偏好在同學/同事/朋友中發展物件,這意味著,他們將找物件最大的希望寄託在熟人圈子。

而在本次關於00後的採訪中,我們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會透過 Tinder、Soul 等陌生人交友軟體來找物件;大部分受訪者會在 livehouse、脫口秀、音樂節等場子交友。與此同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也認可或者願意嘗試相親。

@Guei

我在Tinder上match了個女孩,從「上頭」到「下頭」只需要一天

我的交友渠道主要分為兩類。線下就是去 club 聽電子、rave 舞,在現場看對眼;線上基本上是玩社交軟體。

我之前在 Tinder 上 match 了個女孩。剛開始,哎呀,感覺好像找到了一個知己,天天打影片電話,開一罐啤酒隔空對著鏡頭碰杯,很開心,我穿著短褲在宿舍外面被蚊子咬,我也要聊。

後來,我們就見面了,牽著手逛了逛,看了電影《信條》,吃了個飯,分別的時候還親了一下嘴巴。我以為我們可以在一起了,當時還發了朋友圈。回學校後,她說冷靜下來想了想,並沒有很喜歡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和我說一下。

@Evan

我在騰訊會議中,體驗了一把“雲相親”

去年,我潛入過一個 400+ 人的交友群,看陌生人插科打諢。這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抖音博主的粉絲群,據我觀察,群內的粉絲年齡構成00後約佔 80%,95後約佔 15%,90後約佔 5%。

我參加過他們舉辦的線上相親,因為參與人眾多,還開了個騰訊會議,整個過程就像親身錄製了一期非誠勿擾。

流程是主持人先定個出場順序,女嘉賓開始輪流介紹自己,表演才藝、發照片、介紹自己的擇偶標準,然後有個互動環節,按燈滅燈,感興趣的加微信好友自己聊。

我沒開攝像頭,就表演了個唱歌。有些人還會樂器,來了個彈唱。在這種輕鬆的圍觀氛圍裡,我待了好多分鐘,聽大家聊著吃喝拉撒。

不過,群裡只有 1-2 個和我同城的,我鼓足勇氣加了好友後,發現對方五點下班去健身,我七點還在打工中,生活節奏不一致,實在聊不來,就作罷了。

@ZONEE

我認可相親,是因為我認可我的父母

相親對年輕人來說是不是困擾,還是看父母。如果父母和我有相似的愛情觀,或者看重對方學歷、物質等客觀條件,那經過他們把關介紹給我的物件,我非常願意去接觸。如果對方恰好符合我的擇偶標準,雙方家庭知根知底,那就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但是有一些父母嘛,他們只在乎自己有沒有完成催婚、催生的 kpi,擔心自己老了帶不動孫子,不在乎對方的人品、各項條件,孩子會不會過得幸福,那年輕人自然會逃避和排斥相親。

#02

關於戀愛行為:

相比語音、影片通話,

00後更喜歡和物件面對面交流

在人與人可以即時通訊、隨時聯絡,能輕易跨越空間距離抵達愛人面前的時代裡,聯絡頻率、見面頻率、見面後做些什麼,就成了初步實現“兩個人在一起時比單身快樂”的三大關鍵問題。

00後普遍認為,情侶間最舒適的距離是“想聯絡就聯絡”、“想見面就見面”。

問起他們最熱衷的情侶活動,“一起逛公園”位列第一,其次是“在房間裡用投影儀看電影”和“連麥打王者榮耀”。

@陳炫偉

理想的約會頻率是每週 1 次,分為 3 個時間段

我希望,我們能一見到太陽的時候就見面,太陽落下就吃飯,白天的時間一起做些戶外活動,比如野餐、露營、釣魚、散步、攀巖。

電話影片也是見面的一種方式,如果都不見面了,就不要彼此拉扯更多的時間了。

@是堯

情侶間的親密和愉悅,發生在公園亭子間看山看水時

我很不喜歡每一個和愛有關的節日,都過得像購物節或美食節。我也不喜歡一說約會,就是去商場裡逛街或者吃飯。我只能感受到購物的快樂,而不是跟伴侶在一起的親密感。

為什麼不一起去公園裡看樹看水,或者爬爬山呢?我旅遊也是喜歡去看大象,接近大自然的時候,身邊還有如此親密的人,這種感覺很妙。

我之前有個 crush,會一起打王者榮耀。在遊戲裡面,我玩中路,他就去對抗路;我打射手,他就做我的輔助。我們連著麥,只要我說了句“怎麼會這樣”,他就會來幫我了。

我不算很會撒嬌的那一類男生,但當對方在遊戲裡想保護我時,我就會很喜歡他,有那種當哥哥的存在感。

@Evan

日常的生活場景,很難讓情侶間產生深度交流

我最喜歡和物件躺床上用投影儀看老電影。如果是我看過的片子,她再陪我看一遍,有種她陪我再重溫那一段青春的感覺,會讓我覺得雙方更親密了。

我很注重跟伴侶要保持一些深度交流,在看電影的時候,會出現場景讓我們進行思想上的碰撞。即使她跟我有不同的見解,也是增進了彼此間的瞭解,我願意去傾聽,這個過程會讓我達到靈肉合一。

#03

關於擇偶標準:

最難的不是門當戶對,

而是我們擁有一致的價值觀、生活觀

在傳統“男高女低”的梯度擇偶中,男性傾向於尋找年輕、學歷比自己低的女性,女性的標準至少是門當戶對。

事實上,00後的擇偶標準變化可能比我們所預計得還快——受訪00後中,男性的理想物件是“比自己年長几歲的姐姐”,他們並不介意收入、學歷的差距。

00後女性則受女性崛起思潮影響。她們對家暴(包括親密關係中的冷暴力)、PUA 普遍存在反思,對男/女性說教、海王等行為的反對態度尤其堅決。

@Evan

必要條件(及格項,必須都滿足):三觀一致、有責任心、有幽默感、情緒大部分時間穩定、內心成熟、本人無負債、本科學歷、長相不能太驚世駭俗、不邋遢、不pua別人、無過度成癮行為、無出軌經歷、非海王

非必要條件(加分項,滿足 1 項以上):體貼會照顧我、能提供情緒價值(願意傾聽、給積極關注、有正反饋)、有 1 項以上共同愛好(不限於音樂、電影、文學、藝術、運動、舞蹈)、有情趣、有穩定工作(和我差不多)、第一學歷 211、穿著有品位

@Kurt

希望對方是個健全的人

比如對服務員態度禮貌、尊重我的工作朋友父母,最重要的是她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規劃。

我工作後接觸到的女孩都是姐姐,大家平時都很忙,晚上 10 點下班後會一起去吃個夜宵,聊聊工作和今天發生的新鮮事。我在職業上遇到問題了,比如選哪個 offer 更有利於發展,也會打個電話問問對方的意見。

@Guei

我的理想型是比我高、對世界保持好奇心的短髮女孩

我是直男,但我看起來比較白嫩,還留著長頭髮,我的理想型是外形和我互補的女孩子。最好身上有些紋身、短髮、比我高,因為我比較矮,那我往她身上一靠看起來就很帥。

年齡上比我大 4-10 歲,應該是最吸引我的。這意味著她成熟,或者說她對事情有一定自我的見解。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永遠不要失去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如果我們都喜歡看書、看電影,也有觀點上的輸出,可以偶爾討論一下,就很棒。

#04

關於理想愛情:

00後注重愛情的穩定性、確定性,

“忠誠”是親密關係中的第一標準

在當今社會,“高流動低情感”已成為年輕人的集體症候,即“時間是流動的,人是會變化的,愛是會消失的”。現在青年文化中流行的是“不委屈自己”,為了物質、房子,或者因為異地戀、出國,隨便一個理由就可以把愛情衝擊掉。

基於此,各類社交平臺上湧現並延伸出大量的表達,如“不當戀愛腦,為自己而活”、“不行就分手,為自己而活”、“愛情是功利的,為自己而活”、“愛情不是非要1對1,開心最重要,為自己而活”。

但從00後交出的問卷來看,年輕人對親密關係的期待似乎還是那顆傳統的核心。

@Evan

你要違揹你的天性,忤逆你的本能,永遠愛我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忠誠是最重要的,我不接受任何開放性關係,我的愛情具有絕對的排他性。

比如說,我是一定會在朋友圈公開戀情的,我也會要求對方公開戀情,這是她去跟她的交友圈承認我的存在、我的地位,我覺得有點像一場婚禮上的誓言,她給了我一個承諾,認證我是她的正牌女友,從今往後,我將參與到你的人生中。

@是堯

crush 與愛情有明確的邊界線

crush 要出國,我不會異國戀,導致沒有在一起,就是這麼簡單的原因,後來大家慢慢也就沒有聯絡了。我一旦發現對方的人生規劃會偏離我的既有軌道,我又沒辦法對自己做出改變的話,就不會跟他在一起。

但 crush 和愛情不同。我覺得愛情是我對他的付出,讓他得到的比我更多,但我甘之如飴,才稱得上愛情。

@ZONEE

多付出一些,互相創造幸福

愛情不是買賣,小到我給你做了一頓飯,大到我為了你去一個新的城市生活,是因為我願意,我就是一個願意為愛付出的人,這是我的決定,對方不需要為我做到同等的付出。

我是願意為愛情做出很多讓步的,比如說收斂我的脾氣,調整飲食習慣,改變我的生活作息,如果對方要換城市的話,我也會綜合考慮一些現實情況,再決定要不要跟著她一起去。

比如說有沒有適合我的崗位,薪資怎麼樣,各種可能會出現的現實問題先在腦子裡過一遍,權衡一下。如果這些都是可以忍受或解決的,我會和她一起去;如果實在不符合我的職業發展,那就異地戀唄。

#05

關於婚姻制度:

00後想結婚嗎?

00後適合結婚嗎?

“恐婚”已經十分常見。一個普遍的看法是,當下的年輕人不僅不想結婚,也喪失了進入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的能力。

在B站上,影片《90後、00後是最不適合結婚的一代》有 540。5 萬播放量,27。1 萬贊。up主是復旦大學教授梁永安,他指出這一代青年受獨生子女政策影響,從小的生活就是被父母打理好的,特別缺乏一種承擔自己的生命、並和他人相互成就的積極的力量。

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接受我們採訪的00後對於走入婚姻意願強烈。他們自發地願意去轉變自我,加入到另一個人的生活裡。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愛情在社會和個體之間,有一個很大的互補和除錯作用。一段談得好的“親密關係”,能讓他們在“996、社畜”之外擁有一個溫暖的小世界。

@Evan&是堯

如果可以結婚,我們當然願意

你不該問“為什麼要結婚”,你要問“為什麼不要結婚”,主觀上我想不出不要結婚的原因,我當然願意了。如果想要長久的關係,那麼婚姻百分之百是保障,我們遵守契約精神,彼此都要對愛的結果負責。

從社會學來說,婚姻是一種家庭合夥制度的合作關係,我們選擇將兩個家庭聯合在一起,共同利用雙方各自的資源,一起搭夥過日子。

從生活細節來說,如果說對方給到我一份鼓勵,一份關懷,我也會很感恩,我一定會做些什麼,釋放出溫暖,這樣我們的感情就會相互推動,就進入了良性迴圈。

@Guei

我還在讀大三,想結婚這個事情,太早了點。

我覺得,我會結婚的前提有 2 點,一是對於我在婚姻中要承擔哪些義務,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二是不會事事以我為主,而是以雙方為主。

@Kurt

我是在對生活的豐富的多元的想象中才逐漸進步的,不是996

今年的目標已經實現一半了,我抓住了“金三銀四”的機會,跳槽去了個更好的專案組工作,薪水漲了 20%,有了屬於自己的衛生間和廚房。等我搬進去那天要衝上 30 分鐘澡,再喊上朋友來家裡聚會。

今年我還希望養一條爪子很大的狗,買一輛車,週末和女朋友、小狗一起去市郊玩兒。這些都挺難實現的,但我對生活、愛情總是會懷揣些理想,不然面對 996 加班、在大城市裡漂泊,就會覺得很痛苦。

雖然目前我還不適合進入一段親密關係,但我也在不斷地學習。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能勇敢一點不在乎得失地討論我的愛情,也許真的會遇到喜歡的人,也真的可以過上想象中的生活。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本次00後交友、愛情觀的採訪結果。

在本次採訪前,我們曾根據被教育的刻板印象,猜測可能會得到的回答,例如00後會對愛情的開放度更高、對新親密關係的接受度更高等。

最終,我們發現00後對待愛情是常態的、積極的。

社交平臺上的熱門貼,也能印證這一點。在知乎上,問題“作為00後,你的愛情觀是怎樣的?”,有高達 383 萬多的瀏覽量, 3593 個回答。最高讚的回答來自一位匿名使用者:“我們一起宅,下了班就一起打遊戲做做飯,散散步。這是我一直很憧憬的戀愛後的生活。”

這些年輕人的回答給了DT君一些啟示、思考,甚至是勇氣。

希望看到這裡的你,也獲得了一些關於愛的勇氣。

(題圖來源:《情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