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評論你朋友圈了。”

“我不敢評論你朋友圈了。”

你本就閃閃發光,別為了不愛你的人卑微到塵埃裡。

你的微信裡有沒有這樣一個人?

既希望他過得好,又害怕他過得太好,離自己更遠。

默默地探聽著他的近況,但也深知,無法更進一步。

有時候想起對方,會對自己的過往和缺點感到嫌棄,因為在你心裡,總覺得要再好一點,才能與他相配。

他一切都很好,只是不愛你。

遇上一個這樣的人,其實是一件挺難過的事情的。想靠近又跟不上,想放棄,又總覺得遺憾和不甘。

晚上11點,小蘇突然給我發微信:

“你覺得怎麼發朋友圈可以讓他知道我暗戀他?”

看到這個問題我愣了一下,然後想起了她心裡那個愛而不得的白月光。

我於是跟她說:“朋友圈怎麼發不是重點,重點是,對的話,發給對的人看。”

她沉默了一會兒,說自己每天都會看好幾遍他的朋友圈,但是又從來不敢點贊,害怕對方知道自己一直在關注他。

一方面想著,萬一對方對自己也有好感呢?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真的主動邁出一步,會不會彼此連微信好友都沒得做了?

所以她想嘗試,發一條僅對方可見的朋友圈,試探一下他的態度。

這種輾轉反側,我隔著螢幕都替她覺得糾結和痛苦。

“我不敢評論你朋友圈了。”

可是啊,如果你連一個人對你是否有好感都要靠猜,要靠尋找蛛絲馬跡安慰自己和鼓勵自己,那對方又能有多在乎你呢?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覺得,一切都有可能性,看向對方的眼睛都帶著濾鏡,透過它,世界都變得瑰麗。

可現實情況就是,如果一個人真的在意你,他一定會來找你,或者至少讓你明白,在他心裡你是不一樣的。

如果沒有,那這就是答案。

每個人都難免會經歷愛而不得的時候,成年人的冷漠,其實也算得上是一種體面的再見。

我們都要習慣並且接受,不是每一句“喜歡你”都會換來“我也是”。

其實小蘇也清楚,愛或者不愛其實往往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一個不關心你平時在幹嘛的人,一個從來不會點贊評論你朋友圈的人,一個從來不會主動找你的人,真的不喜歡你。

只是感情的天平總有失衡,愛不到很遺憾,做朋友就不甘心。

可惜啊,這世上,就算相愛都不一定能長久在一起,更何況是不相愛呢。

在電影《情書》裡,主人公藤井樹年少的時候喜歡過一個跟她同名的男生。

在畢業多年後,她收到了一個封存的借書卡,翻到背面,看到了那個男孩留下的一副帶有愛心的表白畫。

一些往事開始有了答案。

男孩是為了陪女孩當圖書管理員才跟別人打架,會因為她不懂他的心意就生氣地往她頭上套袋子,會擔心她因父親去世心情不好而不敢跟她表白。

女孩向來剋制自己的感情,連聽到他的死訊也只是沉默,但捧著卡片的這一刻,雙手忍不住顫抖。

“我不敢評論你朋友圈了。”

真是造化弄人,有些人的愛情,可能永遠不能相遇在同一個時間點上。

她的愛在春天萌芽,他的愛卻在冬天破土,有些愛還沒來,有些愛就已經消逝。

相愛這件事,既要看人,也要看時機。

所謂愛而不得,說白了也不過是沒有緣分。

無緣的愛只是旅途的一站風景,過去了,不妨就讓它過去吧。

我想起前些時候到朋友家吃飯,看到她養的花都開得極好。

美中不足的是,有幾株植物蔫得非常突兀。

朋友說,那是她前男友送的花,睹物思人,她幾乎沒怎麼打理,本想扔掉,但後來捨不得又留下了。

畢竟花又沒有罪過。

花有缺憾,人又何嘗不是。

選擇接納遺憾,並不意味著遺忘,而是不再把它當做負擔。

在歌曲《她來聽我的演唱會》MV中,女孩在30多歲時歸於平淡,選擇跟一個男孩進入婚姻。

但聽到演唱會的聲音時,她依舊會想起17歲初戀時那個買票帶她去聽演唱會的男孩。

還是有點遺憾吧,可愛情這東西,哪有什麼完滿,只是人總要往前走。

現在你愛的人也許不愛你,但總有愛你的人在路上。

原本可以閃閃發光的你,不要為了不愛你的人卑微到塵埃裡。

- END -

作者:南叔,來源:南敘先生(nanxu668)。轉載請聯絡原作者授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