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親密:雖然兩個人在一起,但感覺根本沒有那麼親密,是怎麼回事?

“有人相隔千里,卻彼此牽掛,有人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

假性親密關係就是後者,明明能聽見彼此的心跳呼吸,卻絲毫感覺不到相愛的溫度。這種物理距離的親密,無法真正帶來心理上的親密,兩個人就像戴著假面的舞伴,雖然看起來步調一致,舞姿和諧,但其實面具背後隱藏的卻是一張冷漠麻木的臉。

假性親密:雖然兩個人在一起,但感覺根本沒有那麼親密,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身處其中的人會有什麼樣的體驗?

假性親密關係,心理學解釋是指“很多人在情感裡的連結處於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假性親密關係與親密其實沒有任何關係,你們雖然擁有伴侶,卻沒有理解和共情,只是形式上的在一起,兩個人活得比一個人還孤單。就是那句“我的世界你走不進去,你的世界我也不感興趣。”

如果正處於假性親密,相信一定有過如下體驗:

1。你們是外人眼裡的般配眷侶,卻連對方的喜惡都不知道。喜歡吃的菜、討厭的顏色、星座等,對方統統不知道,而關於對方的,自己也一樣。

2。你們錙銖必較,買房買車、存款花錢,算得比親兄弟都清楚。誰都不願意為對方付出更多,房子寫你的名字,那車子歸我,這月我付房貸,你負責生活費。你們不像愛人,更像利益責任共享的合夥人。

3。你們生活在一個空間,卻屬於兩個世界,彼此都很孤單。雖然身邊有對方陪伴,但並不會解決孤單,依然會寂寞,會需要愛,需要被理解。

為什麼會出現假性親密關係?

1、避免傷害,開啟情感禁閉模式。 由於這種相處模式能減少親密關係的風險,比如,擔心付出沒有回報,害怕愛太多會到受傷害,恐懼自己成為感情裡的低位者,所以故意用假性親密來回避風險,減小傷害。心理學認為,這是一種防禦機制,也是一種“情感禁閉”。 很多夫妻無法形成真正的親密,無非是都不想成為過多付出的那個人,為了避免被動,更想掌控關係,所以寧願保持一種疏離客觀的理性合作關係。

2、原生家庭帶來的早年傷害,對愛的理解誤區。 有的人是早年原生家庭愛的教育缺失,從小就沒見過什麼是正確的愛,加上父母錯誤的示範,讓他們不知不覺形成了迴避依戀型人格。 面對親密習慣性躲閃,面對伴侶投來的熱情不知所措,他們只想偽裝自己,不願意透露真實的內心,潛意識認為這就是愛的表達方式。

伴侶之間如何避免形成假性親密關係?

聽過一句話,“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你輸了我絕不可能贏”。在一段假性親密關係裡,即使你防禦機制開啟的特別好,能讓自己免受付出和愛帶來的損失,但你要知道,這段關係中永遠沒有贏家,雙方都是失敗者。因為你的疏離冷漠,對方的不主動,讓雙方都戴著假面相處,根本沒有情感的交流,這段關係更像是利益結合體,產生不了愛和共情,只剩下錙銖必較和權衡利弊。

那麼,怎樣才能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

1、坦誠內心,分享真實的自己。能真實地面對自己,是關係裡成本最低,收穫也最大的。其實,之所以會防備,無非是怕這樣的自己會被嫌棄,不被愛,失去主動權。可是隻有去坦露,才能讓對方確信,你們彼此才能真實地相處。

2、共情,換位思考理解對方。因為你痛所以我痛,因為你幸福所以我幸福,這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這裡面沒有得失利弊的考量,更多是因為愛。把對方融入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時刻給對方理解和共情,這種愛不需要回饋,因為給予這個行為本身就會帶來成就感和快樂。

3、勇敢去愛,不要害怕受傷害。看過《再見,愛人》最後一期,郭柯宇終於不再跟自己較勁,她下車去找章賀,給對方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是她第一次卸下防備,直面真實的感受,袒露那一刻的動心。

假性親密:雖然兩個人在一起,但感覺根本沒有那麼親密,是怎麼回事?

渴望卻緘默,都想讓對方付出真心,這大抵是成年人愛情消亡的原因。想讓愛情永遠存在,首先就應該勇敢去愛,付出真心,哪怕結果依然會失敗,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寶貴的成長和財富。

最後,唯願所有親密關係中的人們都能走出假性親密關係,收穫真正幸福的親密關係和人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