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任丈夫和女兒都被她拖累,她卻自認問心無愧!

英國作家毛姆,無疑是聰明、睿智的。讀他的小說,無論長短篇,字裡行間常常閃爍著這樣的光芒,讓人會心一笑。跟他的許多作品一樣,短篇《路易絲》也是用第一人稱寫的。或許為讀者著想,免得大家走彎路,“我”,在小說開篇就直白地表示了對路易絲的討厭之情。

兩任丈夫和女兒都被她拖累,她卻自認問心無愧!

拖累兩任丈夫和女兒的路易絲,是個怎樣的女人?

讓我們來看看路易絲是怎樣一個人。

路易絲擅長用各種禮貌的舉止和暗示、嘆息等方式,達到她自己的目的。“我”跟路易絲交往了二十五年,看穿她的真面目,那就是她一直在欺騙自己,就像在欺騙全世界一樣。

因為小時候得過猩紅熱導致心臟功能衰弱,被父母過於關注和寵愛,路易絲養成了依病而嬌、以我為中心的習慣。凡事只要有點不合心意,她就會心臟病發作;但要是事情合她心意,她的心臟承受力比普通人還厲害,比如通宵跳舞。

路易絲總是以退為進,迫使周圍人倒過來逼著她什麼事都不做,只需要像珍寶一樣被供起來就好。

她的極端自私,導致了兩任丈夫為了照顧她而直接或間接喪命,還讓她女兒不得不無限期推遲婚禮,因為女兒一離開她,她就會心臟病發作,生命垂危。

“我”早就看出路易絲的本性極為自私,路易絲也知道“我”不相信她,卻一直與“我”保持交往,目的就是為了證明“我”是錯的,證明她真的心臟衰弱,一旦發生了那些事她就會送命。

這就是《路易絲》這篇小說講述的故事。不過,我還沒有介紹它的結尾。

因為“我”經常可以和作者毛姆劃上等號,作為讀者,我們很有理由相信“我”的判斷是正確的。

這篇小說我看過至少三遍,中間的間隔較長,差不多每次都隔了兩三年。故事是熟悉的,人物的性格也是熟悉的,讀到這裡時,我對路易絲的看法也與毛姆一樣,認定

這是一個極端自私、嬌柔做作的女人,同時我還認為她長得很漂亮

——儘管毛姆沒有花費太多筆墨描述她的容貌,但這是不必交代的事實。

然而當我讀到結尾,我還是會對自己的想法產生懷疑,甚至有些責怪“我”把我帶偏了。“我”的語氣如此肯定,是不是太過武斷了?

結尾是這樣的:“我”對路易絲直言,指出她多年來都在虛張聲勢地嚇人,自私、變態,毀掉最愛她的人。憤怒的路易絲於是同意了女兒的婚事,並在婚禮當天真的因心臟病發作死掉。

她以自己的死亡證明了“我”的錯誤,並且是多麼的冷酷無情。

這麼說,路易絲的心臟病是真的?“我”真的錯怪了她?

相信看到這個結局時,立刻發出如此疑問的人,不止我一個。

兩任丈夫和女兒都被她拖累,她卻自認問心無愧!

路易絲的心臟病是真的嗎?

在小說中,路易絲多次去看醫生,她的兩任丈夫和女兒也都可以作證,路易絲的心臟極其衰弱。任何事情只要不合她的心意,她必定會病倒。也就是說,

路易絲的心臟病肯定是真的。

我們為什麼會像“我”一樣,懷疑她是假病呢?

因為路易絲的病是可以控制的。同樣一場舞會,她喜歡,可以跳舞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她不喜歡,立刻就會發病。

一個人的身體器官若是真的病得很重,是無法完成那些高強度的活動的。

所以,這些事情只能證明路易絲是一個極其任性的人,事情不合心意,她就可以讓病情發作。她可以無限放大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虛張聲勢。

兩任丈夫和女兒都被她拖累,她卻自認問心無愧!

“我”錯怪了路易絲嗎?

路易絲是個控制慾望與控制能力極強的人,她的意志非常強大,可以控制自己的健康,也可以左右他人的行為。多年來,她在這方面訓練有素,早就形成了強大的小宇宙。

她的心臟病肯定存在,畢竟在如此變態的控制慾的影響下,心臟要承受的壓力很強,何況她早年還得過影響心臟健康的疾病。但她的心臟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則要取決於她的情緒了。保持快樂的心情,是讓她健康活下去的基礎。從這一點來講,她依靠這個病,拖累了兩任丈夫和女兒,似乎也情有可原。

因為說到底,只有至愛親朋,只有最愛你的人,才會因你而做出犧牲。小說裡也寫到過,路易絲並沒有強迫丈夫和女兒、朋友們顧慮她的身體健康,反而是他們逼迫路易絲接受他們的照顧。所以她自認問心無愧,絕沒有拖累別人的意思。

“我”透過二十五年的觀察,最後直接揭穿了路易絲的真面目。作為讀者的我們,並沒有被“我”帶偏,因為“我”並沒有錯怪路易絲。

如果對這個答案不那麼肯定,那就反推一下。假使“我”說錯了,路易絲病不是我認為的那樣自私,那麼她就會為女兒結婚而高興,那麼,她根本不可能在女兒結婚的時刻,因事情不合心意而心臟病發作而死去。

兩任丈夫和女兒都被她拖累,她卻自認問心無愧!

我們為何會對明顯的事實產生懷疑?

總而言之,千真萬確,事實證明,“我”,也就是毛姆,對路易絲這樣的女人,一點兒也沒看錯!

可是,讀者如我,或者如我們,

為什麼會在讀到結尾的那一刻,竟會對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產生一種被“我”帶偏的荒謬的懷疑呢?

這個問題,我想了又想,最後只好把責任依舊推到毛姆身上。

他不該在小說一開頭就給路易絲貼上標籤,指出她是個怎樣的女人。儘管他說得萬分正確,但我們還是情願走點兒彎路,靠自己的眼睛去觀察這個人,靠自己的腦子去下判斷。

參考書目:《路易絲》(英毛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