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如果我們與外星人相遇,會發生什麼?如果外星人愛上我們,又該怎麼辦?

4 月 14 日,

多米尼克·岡薩雷斯-福斯特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

的最新個展「Alienarium 5」在倫敦開幕,展覽透過想象與外星人相遇的可能情境,展現了藝術家數十年來對科幻小說以及外星生命的研究成果。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Detail of Metapanorama,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c) 2022

事實上,多米尼克·岡薩雷斯-福斯特,這位擅長構建多樣城市面貌的藝術家從沒有停止過對世界的探索。

她在影像、文學、建築等跨媒體中任意遊走,在突破型別界限的同時毫無顧忌地創造新境界。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多米尼克·岡薩雷斯-福斯特(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

城市於她而言就像是一座巨大的試驗場,而藝術則是通向未來最直接的道路。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對於岡薩雷斯-福斯特來說,格勒諾布林

(Grenoble)

是她開啟藝術生涯的起點。這座法國東南部城市自前羅馬時代就已經存在,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迷人的風光。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格勒諾布林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現代化都市的發展下,當地政府與科學家、建築師等組成的城市規劃團隊力求將格勒諾布林建設成一座帶著實驗性質的新型都市,透過社群改造,釋放地面空間使其成為探索之地。

在格勒諾布林成長並學習的岡薩雷斯-福斯特深受當地空間規劃的影響,著迷於在城市釋放空間的空白探索,並樂於創造不同敘事的意境,與觀者相連。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Photo © credits: iStock/Duende_gris

“空白的中心比被填滿的中心擁有更大的力量。”

正如她在格勒諾布林學到的那樣,無論是《RWF》

(1993)

還是之後的《Sturm》

(1996)

等等作品都帶著某種自傳性質的摸索,

將空間,情景,畫面,影像等進行留白式的組合,創造著具有模糊感的神秘體驗。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R。W。F。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1993 ,Photo © Lothar Schnepf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Sturm,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1996 Photo © Lothar Schnepf

2008 年,岡薩雷斯-福斯特透過「TH。2058」這一大型裝置藝術作品描繪了在倫敦常年多雨的溼潤環境裡泰特現代美術館 50 年後的未來,災難與庇護,真實與虛構,規則與混亂,一系列要素建構了一個親密與疏離共存的巨型空間。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TH。 2058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2008 Photo © Tate Photography, London

岡薩雷斯-福斯特擅長用舞臺藝術及影像裝置等方式讓空間成為一種敘事媒介,從格勒諾布林走向世界,開始了城市與環境之間的實驗之旅。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雖然從小生長在法國,岡薩雷斯-福斯特的內心深處卻藏著一個亞洲心靈。

她一直深信自己擁有亞洲血統,因為她從小就對亞洲文化有著深切的認同感。

“第一次去日本旅行時,我感到非常驚訝的是,它瞬間讓我有了一種家的感覺。”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Moment Dream House (2004)。 House designed by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 for Daisuke Miyatsu in Tokyo。

她愛上了日本,日式建築的俏皮感和遊戲性讓她感受到了與西方建築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1996 年,她在京都九條山別墅獲得藝術家駐留,進行藝術實踐與建築設計的探索與創作,甚至為東京的一位收藏家設計了一座房子。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Petite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 2001

岡薩雷斯-福斯特總是在尋找一種與環境的聯絡,去創造與記憶共存的沉浸之道。

她透過創作《幼年》

(Petite,2001)

回顧了自己的童年,用建築和影像的結合建構了一個橫濱女孩向外探索的情境,將童年想象的私密性與言語缺失的興奮感展露無餘。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Petite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 2001 Photo © Stephen White

1997 年,岡薩雷斯-福斯特與蔡國強、黃永砯、村上隆多位藝術家/建築家合作“運動中的城市”

(Cities on the Move,1997-2000)

藝術專案,並在維也納、紐約、倫敦等世界多個城市進行巡演。

透過對亞洲多個城市進行考察和創作,“運動中的城市”探索了亞洲城市藝術、文化建築、城市規劃與社會氛圍,並對城市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進行藝術化的迴應。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Alley-Battle from cities on the move 1,SHEN Yuan,1997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Artwork from Cities on the move 2,HUANG Yong Ping,1998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岡薩雷斯-福斯特熱烈而活潑地穿梭在各個行業,身為一個實踐藝術家,她始終對身體力行打破藝術體裁與界限抱有極大熱情。

由於創作題材過於廣泛,她有時甚至會被相關業內當作是新銳的從業者,而忽略了她的藝術家本業。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Gonzalez-Foerster 在 2002 年至 2012 年間與工作室Poste 9合作重新設計了Balenciaga 全球幾乎所有門店。

她與藝術家菲利普·帕雷諾合作寫科幻小說,與建築家菲利普·朗恩合作設計建築,與歌手傑傑強森合作聲光空間,參與巴黎世家的店鋪設計,與音樂家 Perez 合作舉辦了現場音樂會,與生物學者、理論家探討城市發展與環境變化……。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COSMODROME / QUELLE ARCHITECTURE POUR MARS,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 & JAY-YAY JOHANSON,2001

正如她認為的那樣,“藝術是帶有社交性的”。藝術是一切交流的起點,岡薩雷斯-福斯特自由地穿梭在各個領域,任由藝術將她帶到更遙遠的地方。

“我想誘使人們參與我的藝術,就像作家可能會誘使人們閱讀一本書一樣”。

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Pychon Park,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 2017

目前,我們所處的城市生活似乎總是一成不變,或停滯不前,或陷入某種迴圈。

但透過岡薩雷斯-福斯特的作品,我們似乎能認真審視城市環境的 A 面和 B 面,那些實現或未實現的,私人化或公共性,好奇與未知的角落都充滿了魅力。

她似乎總對未知懷抱熱忱——正如城市環境中總有屬於浪漫和自然的維度等待著發掘。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