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高學歷的人努力奮鬥依舊很窮?因為八成工作不需要學歷

原創、深度、格調

相信很多人從小到大都聽說過,學歷就是找工作的門檻,學歷是財富的敲門磚,有了學歷才有面試的機會,諸如此類的話讓我們心中對於學歷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面對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激烈競爭也是不在話下。

但時過境遷,當我們從學校的象牙塔走進社會、參加工作,會發現學歷的價值好像被高估了,從高中到大學,我們身邊不乏一些公認的學霸和高學歷人才,讀書期間他們彷彿眾星捧月一般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誇讚。

但隨著年齡的增加,這些高學歷的同學中間也有不少人還仍然處於待業狀態,

依靠著父母勉強度日,彷彿除了手中緊握那一張學歷,一無所有,似乎高學歷看上去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

為什麼很多高學歷的人努力奮鬥依舊很窮?因為八成工作不需要學歷

當然,在此我們並不是要宣揚讀書無用的觀點,

那麼這些高學歷的人拿著與其上學時的表現並不匹配的薪資、沒有任何存款、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甚至還負債累累的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下面就讓我們從多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很多高學歷的人,奮鬥一生卻依然貧窮。

在我們的上一輩,我們父母年輕時所處的時代,學歷的含金量確實是很高的,大學生作為稀缺資源是社會難得的人才,受到很多企業的青睞。

如果父母雙方作為高知分子,那麼生活大機率是會比較富裕、家庭生活也會比較和諧。

為什麼很多高學歷的人努力奮鬥依舊很窮?因為八成工作不需要學歷

但反觀目前的就業環境,高學歷的學生已經趨於飽和了,不再是稀缺的人才,企業的招聘門檻雖然也提高了很多,但人才失業的情況也是十分普遍的。

相比之下,反而很多低學歷的人不僅僅有好的工作,每年的收入還很高,從這個角度來看,好像我們寒門苦讀數十年付出並沒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但似乎這一切也都有跡可循,

畢竟無論是從小學到大學以至更高學歷的研究生、博士生等等的求學經歷,老師、教書、書本都沒有教會我們如何賺錢,甚至老師和教授也不知道如何賺錢。

為什麼很多高學歷的人努力奮鬥依舊很窮?因為八成工作不需要學歷

坦白來說,應試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出來一個普通勞動者,如果僅憑書本上所掌握的知識就想破解財富密碼,跳出原有的階層、擁有超過一般人的財富,無異於本末倒置,這難度是很大的。

此外,在當前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模式之下,

我們一直採用的都是填鴨式教育,死記硬背去牢記書本上的知識是我們最常採用的辦法,這對於應付考試來說無疑是效率最高、最有效的。

但一旦面對社會中的種種現實問題就顯得有些太單薄了,這也是為什麼“小鎮做題家”的頻頻出現。

而進入社會參加工作,有時需要的不僅僅是學歷,而是經驗。

一些富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企業更傾向於去找一些富有經驗的成手去做,大學生們面對著複雜的工作難度和微薄的薪資水平,也難免會望而卻步。

為什麼很多高學歷的人努力奮鬥依舊很窮?因為八成工作不需要學歷

一些富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企業更傾向於去找一些富有經驗的成手去做,大學生們面對著複雜的工作難度和微薄的薪資水平,也難免會望而卻步。

不同專業的就業前景也不一樣,有些專業的實際操作性比較強,就業的時候更看重個人能力,單純學習理論知識難以應對縱橫交錯的實際情況,再加之企業如果有末位淘汰制,就難免要面臨被淘汰的窘境。

但毋庸置疑的是,高考是成功的捷徑,高考可以讓財富能夠在代際之間傳承流轉,成為窮人的上升渠道,擁有改變命運的機率,但高考的重要程度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決定一生。

為什麼很多高學歷的人努力奮鬥依舊很窮?因為八成工作不需要學歷

畢竟在高考結束之後,這些年輕的孩子也才20歲,他們人生的藍圖才剛剛鋪展開來,哪怕在高考中吃了敗仗,在之後的每一年也都擁有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

關鍵就在於高學歷者能否守著優勢節節高升,低學歷者能否加倍努力彎道超車。

哪怕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也可能會因為停止學習而無法順利畢業,即便是獲得了斯坦福和伯克利的博士學位,也可能因為不能將知識轉變成財富而潦倒一生。

考上好大學固然重要,但是能否利用好大學這個平臺,珍惜來之不易的優勢,並且在每一天都能夠堅持不懈地學習,才更為重要。

為什麼很多高學歷的人努力奮鬥依舊很窮?因為八成工作不需要學歷

其實大部分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後,就步入了穩定的生活中,可能是因為日復一日繁瑣的生活,也可能是因為加班帶來的筋疲力盡,他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勇氣。

可能是他們認為自己的高學歷已經最夠優秀了,相比於一些低學歷的人員更有優勢,由此對自己產生了懈怠,最後的結果卻是低學歷的人員比高學歷的人員更加努力,個人能力更加優秀。

反觀那些在社會上掙了錢的人,其實都是跟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習新的知識,發展了自己的眼界,即便是短暫地獲得了成功,他們還是會繼續透過觀察社會的走向,不斷地為自己充電。

為什麼很多高學歷的人努力奮鬥依舊很窮?因為八成工作不需要學歷

從而掌握更多賺錢的資源和渠道。每年一到畢業季,就有規模龐大的應屆畢業生走上社會,在這個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社會,知識如果不保持節奏隨時更新,難免會落伍,公司企業都會傾向花更少的錢招聘更年輕更廉價的人。

在這裡我們不是倡導讀書無價值論的導向,相反,我們鼓勵大家要終身學習。

在我們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年輕人一聽到終身學習就會感覺到厭煩,畢竟從小學到大學、研究生到博士生,我們從未停止學習的腳步,現在還要求我們終身學習,這感覺就像被判了無期徒刑一樣。

但越是集中在財富的金字塔尖,終身學習的人比例就越高,那些起點更高、更有錢、更聰明的人也都還在堅持著終身學習。

說到底,能否賺得高薪,學歷只是其中一個因素,還需要人脈、人情世故、家庭資源、專業技術、職涯選擇一堆綜合因素,才能最終決定一個人能走到多遠。

- The End -

作者|湯米

編輯|豪想喝牛奶

第一心理主筆團|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Thibaut, J。W。 & Kelley, H。H。(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New York: Wiley。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