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聊科普】牢記這四點,學會與糖尿病和諧共處

【醫聊科普】牢記這四點,學會與糖尿病和諧共處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長期高血糖引起的多種慢性併發症導致殘廢和早亡。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得了糖尿病就無藥可救了。如果糖尿病患者遵循正確的健康指導,採取科學的管理措施,將血糖控制在正常合理的範圍內,可同常人一樣享受有質量的生活,延長健康壽命。學會與糖尿病和平共處,請牢記以下四點。

放平心態

所謂心態平,是指得了糖尿病以後,不要讓自己的情緒變得很糟糕。糖尿病病人如果處在持續緊張或者焦慮狀態時,身體內產生的激素也會讓血糖升高。因此學習一些放鬆技巧,儘可能避免常見的壓力源,保持心態心情的平和有助於舒緩壓力,使血糖平穩。已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透過綜合管理,可以讓糖尿病病人在生活質量不會明顯下降的情況下獲得跟常人相仿的預期壽命。

【醫聊科普】牢記這四點,學會與糖尿病和諧共處

養成好習慣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管理的基本措施,要貫穿於日常的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面。在飲食方面,除了控制總熱卡,還要關注各種營養素的配比,同時儘量做到定時、定量進食。綜合考慮病人的總體健康狀況和身體素質,如血糖水平、是否有併發症、是否有其他伴發病等選擇適合的鍛鍊方式。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戒菸限酒等對血糖的控制及延緩併發症的發生也是極為重要的。簡單來說,“習慣好”就是全面審視一下自己平時的生活方式,對照以上簡述的幾個方面是否還有改進的空間,併為之努力調整。

自我監測血糖

評價血糖控制是否達標,血糖監測不可少。糖尿病患者要學會自我血糖監測,根據需要做好各個時間點的血糖測定,並做好記錄。目前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是採用家庭版的快速血糖儀測手指的毛細血管血糖,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血糖儀的準確度和精密度要達標,這樣測得的血糖數值才是可靠的,對調整治療方案有幫助。其次是監測頻率,不同病情狀態下監測頻率和方式也不盡相同。“病情波動隨時測”,如果最近血糖波動比較大,病情不穩定,那麼就需要高頻率且規律的監測血糖,及時全面地瞭解血糖變化,及時調整降糖方案。“平穩時期抽查測”,對一個血糖控制比較好且平穩的病人來說,只是單純的生活方式干預或者只吃口服降糖藥的病人,每週監測2~4次空腹或餐後2h血糖就可以了。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更應積極監測不同時間段的血糖,注射基礎胰島素的患者應更關注空腹血糖,注射預混胰島素的患者應更關注空腹和晚餐前血糖。“特殊變化及時測”,比如病人最近感染了,或者要去接受手術,或者處於妊娠等特殊時期,要根據具體情況增加測血糖的頻次,進行劇烈的活動或鍛鍊前後、特殊行為(如駕駛)前,或者外出飲食不規律時也要及時測血糖。之外,不要忘記糖尿病患者在任何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要先測血糖並做好記錄,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干預。

【醫聊科普】牢記這四點,學會與糖尿病和諧共處

全面評估相關指標

眾所周知,糖尿病管理除了要控制好血糖,主要是預防和延緩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因此,糖尿病病人在定期健康體檢時,一定要全面評估相關指標,這樣就能做到心中有數,可以適時恰當的調整治療方案。第一個需要評估的指標是跟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功能相關的。糖尿病的發生主要是跟胰島素分泌過少或者胰島素不能有效發揮作用有關,所以首先要評估患者的胰島分泌功能和胰島素抵抗程度。其次,要關注代謝指標,包括血糖、血壓、血脂以及體重,這些也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最後是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狀況,如視網膜病變、腎病、周圍血管病變,以及神經病變等。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定糖尿病的診斷時就應當進行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篩查且每年隨診;1型糖尿病患者可在診斷後5年開始篩查。

總之,糖尿病的管理沒有一個統一的模板,只能基於一個基本框架,根據患者的年齡、糖尿病的病程、使用降糖藥的情況、有無慢性併發症以及是否發生低血糖等制定一個個體化的降糖、降壓、調脂及體重管理的方案。對糖尿病人來說,在糖尿病管理中,堅持在飲食、運動和藥物等方面進行細化管理,在醫生的指導下,保持良好的心態,藉助科學的監測手段達到最佳的控制目標,可以跟糖尿病和平共處。

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 司一鳴 博士研究生 包玉倩 主任醫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