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FOF?

今年不少FOF基金的業績有點讓人失望。

我統計了業績基準權益佔比在

70%以上

且成立較早的

34只

權益FOF產品,它們今年的平均投資回報為

-14.69%

,略優於同期滬深300指數的

-15.39%

,再考慮這些權益FOF的基準並非100%的權益,因此可推斷FOF投向的

底層權益資產跌幅

要大於滬深300指數。

具體到統計的34只FOF產品,只有

14只

戰勝了滬深300指數;另外的

20只

均跑輸了滬深300。如果再考慮到現金倉位,跑輸滬深300的FOF數量將會更多。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FOF?

注:年初至今滬深300下跌15。39%;資料截至2022-04-12。

這樣的業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的表現普遍較差。比如像同期工銀股混

下跌21.8%

,上述34只FOF產品均戰勝了

工銀股混指數

;如果按照工銀股混的80%作為業績基準計算,那麼同期業績基準

下跌17.44%

,有26只則戰勝了業績基準,另外還有8只FOF跑輸了業績基準。

熊市往往是投資者信心最為匱乏的階段,作為解決投資者如何選基這一問題的專業化FOF產品,當中為數不少的產品並未起到

讓投資者少跌

的效果,投資者持有FOF的業績表現跟自己投基金的業績相差無幾。

FOF作為專業選基人能力的呈現,大家對其業績理應有更高的期待,客觀來說這一業績著實有點不達預期,影響了投資人對FOF產品的信心。

那麼投資者到底需要什麼樣的FOF產品呢?

FOF在搏取高收益上天然不具備優勢

股票基金是個股構成的組合,單隻個股持有比例不超過10%;權益FOF則是股票基金構成的組合,單隻股票基金持有比例不超過20%。

這意味著:

個股收益的浮動範圍要顯著大於股票基金;個基收益的浮動範圍要顯著大於FOF

每年翻倍或者腰斬的個股不計其數,然而每年翻倍或者腰斬的基金則屈指可數。FOF作為基金的組合,其業績的浮動區間要顯著窄於單個基金,像去年表現最好的基金漲幅在100%以上,然而表現最好的權益FOF漲幅也不過20%左右。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FOF在博取高收益上天然就不具備優勢。

FOF投資者更理性,風險偏好更低

從投資者角度來看,FOF基金的投資人應該是一類

非常理性的投資者

,自己既不選股也不選基,而是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因此我認為他們對高收益的訴求總體並不強烈,因為他們並沒有被個股或者個基的高收益所誘惑,對投資收益有著相對合理的預期。

與合理收益預期相對應的是,他們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也會更弱。

相對高收益高風險,選擇FOF的投資者更希望獲得穩穩的幸福,不願意承擔較高的風險,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希望以FOF的形式參與市場,因此一旦業績出現較大回撤,他們很可能就會止損離場。

FOF有必要追逐黑馬基金嗎?

那麼FOF基金經理到底能給大家提供什麼樣的增量價值呢,能否真正找到那些未來具有超高收益的黑馬基金嗎?

從目前國內FOF產品較短的歷史來看,追逐黑馬基金經理並不能有效轉化為業績。我們不妨回顧下如何獲得高性價比的投資回報?一文中提到的一個例子。

我當時在該文章中將從

不追逐熱點基金的林國懷

熱衷於追逐黑馬基金的某知名權益FOF產品

進行了對比。

一方面,林國懷很少去追逐那些

短期收益爆表

的明星產品,而且對於一些具有較強風格屬性但中短期業績並不突出的基金產品也早早逆向進行了佈局,這類產品有、及

富國中證紅利指數增強

中歐價值發現

易方達恆生H股ETF

等,具體持倉如下表所示: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FOF?

另一方面,某

以挖掘黑馬基金為特色的

權益FOF產品買入了不少階段性業績特別拔尖的網紅基金經理,比如恆越核心精選(高楠)、易方達瑞程(林森)、富國價值優勢(孫彬)、華安文體健康(劉暢暢)、海富通改革驅動(周雪軍)、華夏行業景氣(鍾帥)、鵬揚景泰成長(鄧彬彬)、銀華鑫銳靈活配置(王海峰)以及易方達新收益(張清華)等。具體持倉如下表: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FOF?

儘管興全優選進取FOF中的網紅基金甚少,不少基金的收益甚至非常落後;某權益FOF網紅基金眾多,這些基金均在某些時段取得了非常驕人的業績。

然而如果把這兩隻FOF產品的業績進行對比,興全優選進取並不遜色於該某權益FOF產品。

2020年7月至今(2022年3月30日),興全優選進取FOF取得了

20.12%

的投資回報,同期某權益類FOF的投資回報為

23.92%

,略高於興全優選進取。儘管興全優選進取的業績略有遜色,不過該產品的年化收益波動率(

13.61%

)要顯著低於某權益FOF(

19.41%

);同期興全優選進取的最大回撤(

-15.71%

)也要顯著低於某權益FOF的

-21.34%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FOF?

究其原因,我認為是FOF並不具備提前押注黑馬基金的能力,大多是右側交易,看到黑馬基金業績起來了再去投資,吃到的並非魚身而是魚尾行情,因此最終業績並不理想。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FOF產品?

上文我們可以得出三點結論:

(1)FOF產品天然就不具備做高收益的優勢;

(2)FOF投資人整體偏理性,不追求高收益,同樣也厭惡高風險;

(3)截至目前,國內的FOF產品並不具備挖掘未來爆款基金的能力。

那麼我想FOF產品最應該做的不是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追求高收益),而是在追求合理收益的情況下透過均衡化降低組合的風險,投資組合風險降低,那麼投資者會更容易拿得住,而降低投資風險最為直接的體現就是

降低組合的回撤,提升投資者的體驗

因此在今年這一輪熊市中,FOF產品的跌幅如果沒比大盤指數少,那麼

FOF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喪失其應有的意義。

簡而言之,我們需要

低迴撤,收益風險比高的FOF。

這樣,相對於選股票基金,選FOF就變得簡單,可以用過去的業績解釋一切。

對於股票基金經理而言,如果最近投資面臨較大回撤,可能會因為了解其投資思路,瞭解其選股能力而予以信任進而選擇陪伴。

然而對於FOF基金經理,如果業績面臨比大盤還要高的回撤,那是時候考慮換其他FOF了。畢竟選擇基金經理是選人,相對於選股票,並不存在可靠的方法論,因為想要透過深入瞭解FOF基金經理而去信任有點勉為其難了。

在我看來,FOF基金經理要贏得信任的最好方式是憑業績說話,透過更低的回撤以及長期來看不錯的收益來取得投資者們的信任,這樣的FOF產品就能夠真正做到讓投資者省心的效果(簡單看看歷史業績就可以決定是否信任該FOF產品)。否則如果還要讓投資者細緻的去了解FOF基金經理們的投資理念,進而決定是否值得投資,那FOF產品的初衷就並沒有達到,從而進入了無限“套娃”的死迴圈。

在之前的FOF系列文章中,大家可瞭解到FOF基金經理們的投資策略思路有很多,有做資產配置的,有定性選基金經理的,有定量選基金經理的,也有將基金作為底層工具貫徹自身投資思路的……我覺得采用何種投資策略都不是問題,但讓組合獲得性價比更高的回報(同等收益下風險更低或者同等風險下收益更高)應是任何一個FOF產品的前提或者說是應有之義,不論採用何種方法都應為實現這個目標服務。

作者:大馬哈投資連結:https://xueqiu。com/7245734636/217192275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反彈行情下的專屬投資禮包!投資VIP權益、188元現金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