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專家丨你在孕育“狼孩”嗎?

親子教育專家丨你在孕育“狼孩”嗎?

這件事發生在印度。人們在一個狼窩裡發現兩個人型動物,經鑑定確定是兩個小女孩。小的約2歲,大的約8歲。人們把她們救回村子,小的不久就死了,大的活了下來,人們給她取名叫卡瑪拉。

她像狼那樣用四肢爬行,舔食流質的東西,吃扔在地上的肉。她怕光、怕火、怕水,從不讓人給她洗澡。給她穿衣她就把衣服撕破,有人碰她,她的眼睛就會發出狼眼一樣的寒光,抓人,咬人。卡瑪拉白天睡覺,夜間活動,晚上異常敏銳,深夜經常發出狼一樣的嚎叫。

第二年人們將卡瑪拉送到孤兒院,她學會兩腿站立花了兩年,獨立行走則花了四年,而快跑時仍要用四肢。

到了17歲,她雖然學會了晚上躺著睡覺,用手拿東西吃,用杯子喝水,但她的智力僅相當於4歲小孩的水平,而且還沒有學會成人說話,只能聽懂幾句簡單的問話。由於她終究適應不了人類的生活方式,17歲那年病死了。

親子教育專家丨你在孕育“狼孩”嗎?

人們為什麼說三歲是人的基礎。不僅正常健康的嬰兒是“神童”,卡瑪拉也是“神童”。因為她在嬰幼兒時期和狼生活在一起,便“天才”般地學會了狼的生活方式,這是任何一個錯過了生命早期學習的兒童、青少年和成人都不願學的,也是永遠學不會的。在三歲前,嬰兒都處於“無意識適應性學習期”,這是大自然賦予小生命學會生存本領的時期,他認識世界的方式是獨特的,有如下特點:

①意識參與

人生下來的狀態是“無意識”或“下意識”,是不知不覺的、沒有語言參加、沒有思想參與的。所以一個人長大以後,一般無法回憶3歲前是怎麼生活過來的。在三歲後,有的人就已經學會了“有意識”的思維活動方式。但是有的成年人仍然在用無意識這種方式在生活,這種狀態在成功學看來叫——沉睡;而學會了主動用“意識”參與的情況叫做——覺醒。所以人格有良好發展的人,首先是從被動到主動的。

親子教育專家丨你在孕育“狼孩”嗎?

②適應環境

嬰幼兒完全是環境的動物,只要環境的影響不超過生理上的承受能力,對於任何環境嬰幼兒都能適應。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這在嬰兒的適應期體現得最明顯。幼兒適應環境的能力雖遜於嬰兒,也還是極強的。

③感應獲得“敏感”

孩子接觸最早、最多、最經常、最快樂的事物,他就對這些事物獲得“感應”而敏感。由於熟悉,他也最喜愛,並願意經常會接觸這些事物。為什麼所有孩子都喜歡媽媽,而且“兒不嫌母醜”呢?這完全是因為媽媽是孩子接觸最早、最多、最經常、最快樂的刺激物,是他感應到了“媽媽敏感”。假如媽媽生下孩子,因特殊原因把孩子交給了奶媽

撫養

,不到半年,孩子見生母就會如同路人,因為他沒有建立“生母敏感”,只建立“奶媽敏感”了。相反,孩子接觸過多消極或不良的事物,那自然就形成“消極敏感”。如果孩子出錯被責罵,會導致他以後對他人的態度敏感而難以將注意力放在尋找方法。

親子教育專家丨你在孕育“狼孩”嗎?

④形成“印刻”

嬰兒期反覆獲得的印象就像印刻在腦內一樣,牢固地伴隨整個生命的全過程,併成為一種固習。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就知道,農村非常缺乏文化生活,於是孩子們晚上就常常聽成人講鬼故事。孩子既愛聽,又害怕。即使在思想認識上很多人早已不信有鬼,但如今仍怕夜裡一個人走墳地。一個人從小受到的心理傷害,也會像刀疤殘留在皮肉上一樣殘留在心理上。

⑤印象(圖式,語義)記憶

成人的記憶是分析記憶和理解記憶,但是嬰兒的記憶不需要也不會分析和理解,他全憑“圖式”記憶。嬰兒識物記事,掌握語言,會聽音樂,建立行為,就是這樣反覆“感光”獲取的事物。所以閱讀,講解(帶聲音的重複)對於人類非常重要。多給孩子講故事,讀文章是很有必要的。

親子教育專家丨你在孕育“狼孩”嗎?

⑥情境領悟

嬰兒理解事物,不憑推理,也不需要解釋,他們的智慧是在生活情境中領悟得來的。孩子從沒有語言、無法思維、無從解釋一切詞語,到會聽會說、習得語言、認識世界,這個奇蹟都是這樣“領悟”出來的。

家長要相信孩子在豐富的生活、觀察、交往、閱讀中有極強的領悟能力,要做到多聽少說,幼兒是這樣,小學生也是一樣,不要無意中把孩子孕育成了一個“狼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