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能不能繼位

玄武門之變是唐初最重要的歷史事件,如果當初李世民猶豫了,沒發動玄武門之變,而是等到李建成繼位之後才起兵造反,情況會如何?

我認為李建成一旦登基,就宣告李世民與帝位絕緣了,即便他起兵造反,也無法成功篡位。

假如沒有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能不能繼位

這一切還是源於府兵制的限制。唐初兵制沿用隋制,而隋制可以追溯到北周時期及其之後關隴集團形成期,名為府兵制。府兵制下的軍隊,士兵戰時為軍人,閒時為農民,既不耽誤農業生產,又能高效集合到足夠數量與質量計程車兵。

當時全國上下非京師地區有600多“折衝府”,由“十二衛”的軍事長官“遙領”——意為名義上歸他們管,但戰時指揮權在皇帝委派的元帥手上,皇帝派誰去,誰才有臨時指揮權。所以“十二衛”的軍事長官沒有直接的戰時指揮權,平時也不能調動他們。

不過“十二衛”的軍事長官有直接管理“番上府兵”,戍衛京師地區。這些“番上府兵”是從全國各地的“折衝府”選派而來的,而且是輪著來的,加上全國有那麼多“折衝府”,每個“十二衛”的軍事長官遇到相同番號的“折衝府”府兵的機率是比較小的,也就很難發展成嫡系部隊,實際掌控程度並不牢固。再加上戰時指揮權在皇帝手上,實際“十二衛”的軍事長官在平時能調動的兵馬數量其實是很有限的。

除了“十二衛”,京師還存在著“四衛”禁軍,不過這些是皇帝直接領導的,除非用了特殊手段,其他人平時也很難調動。

假如沒有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能不能繼位

所以玄武門之變之前雖然李世民的秦王府人才濟濟,特別是武將數量非常多,但即使李世民有安插心腹在“十二衛”只要李淵沒死沒放權,他就無法調動非京師地區的“折衝府”府兵,也調動不了京師地區的“番上府兵”。

而且實際情況還更糟糕,唐高宗李淵在位期間(玄武門之變之前)“十二衛”的軍事長官裡面沒有李世民的心腹,然後在東宮集團與秦王府集團明爭暗鬥的過程中,他們的下屬的“折衝府”府兵兵權也逐漸被李淵轉移給裴寂或者削去,能直接以正當手段調動的兵馬數量為零。

所以李世民派去伏擊李建成、李元吉的兵馬,主要是800私兵,以及收買策反過來的宮廷禁軍。這點兵馬能對抗順利登基的李建成嗎?不能!

如果李建成能順利登基,李淵百分之百會先把文武百官權力轉移給李建成,對於李建成來說,至少會先將“十二衛”以及“四衛”禁軍的長官都安排成自己心腹,比如薛萬徹、馮立、謝叔方等人,掌握天下兵馬大權。

試想一下,那個時候李世民起兵,即便有將領,兵馬從哪裡來?況且薛萬徹、馮立、謝叔方等人打仗都非常厲害,再帶著絕對數量的兵力,消滅李世民集團輕而易舉。

假如沒有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能不能繼位

那麼李世民能在李建成繼位後,爭取到盟友支援他起兵反叛嗎?比如李靖、徐茂功等人,也手握重兵,跟李世民較為親近,會響應李世民嗎?

答案當然是不會!

不要忘了玄武門之變的本質是奪嫡,因為李淵沒有退位,李建成沒有繼位,所以他們爭奪皇位的繼承權;但一旦李建成繼位,性質就變了,李世民發動政變的性質就變成了“篡位”。既然是篡位,那麼秦王府集團必然要面對篡位的道德壓力。

自古謀逆是第一大的罪過,古往今來很多皇帝給臣子頒發免死令牌所有的罪都可以免死,但唯獨謀逆之罪除外。李靖、徐茂功等人即便跟李世民很親近,難道他們不會考慮一下自己的名節問題嗎?不怕留下千古罵名嗎?

事實上他們是怕得要死,當初李世民想發動政變詢問他們態度的時候,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中立,不願意參與。奪嫡的道德壓力他們都受不了,篡位的道德壓力更受不了了,所以他們絕對不會響應李世民,相反還會配合李建成剿滅李世民。

所以李建成登基之日,就是李世民失敗之時,至於起兵造反,想都別想。

假如沒有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能不能繼位

李建成的失敗,其實是源於他的大意與心慈手軟。他以為自己是正統繼承人,佔據道德制高點,沒有必要用敗壞名聲的方式暗殺李世民,所以一直在等父親李淵傳位給他,到時候李世民就是一個任人宰割的魚肉了。

可惜的是李建成的婦人之仁沒等來皇位,卻等來了玄武門之變,最終命喪黃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