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懼怕失敗 不敢接受挑戰怎麼辦?

弟弟各方面表現一貫很好,成績在班上也是數二數一的,按說應該充滿自信勇敢向前才對,結果弟弟對一切比賽都是抗拒的態度:

當孩子懼怕失敗 不敢接受挑戰怎麼辦?

l

希望之星英語演講比賽,不去……

l

袋鼠國際數學能力大賽,不去……

l

李斯特鋼琴大賽選拔賽,不去……

明明英語、數學是他的強項,明明鋼琴過了十級,這些比賽正好是檢驗實力增加眼界的好機會,可他的抗拒反應真的讓人很意外。

我分析過好幾個可能的原因:

1、

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

平時看起來他的自信心可不是一般的強,再說這些競賽也都是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應該不存在不自信的問題;

2、

怕要大量時間準備比賽而耽誤玩的時間?

他不是個貪玩的孩子,對打遊戲上網也沒那麼上癮,這個原因應該也不成立;

3、

對競賽專案沒興趣?

不是所有的競賽都要求參加,我們只會建議他在優勢專案上參與,數學、英語、鋼琴都是他的強項,且也堅持多年,不會不喜歡;

我也曾經問過他為什麼對比賽沒有熱情,他並沒有直接回答我。

前天接到班主任老師的電話,我們做了深入溝通,我才清楚他不願意參加比賽的原因是:不能接受比賽的不理想結果。他本來的目標是金牌(一等獎

/

第一名),結果只得了三等獎,他覺得很失望,所以不願意再參加比賽了。

當老師給我反饋這個資訊的時候,我陷入了深思,表面看起來,他是對比賽結果不滿意,其實本質上是:

不能接受自己可能的失敗,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很危險的,他才

11

歲,正是成長進步的階段,不可避免的要去經歷很多考驗和挫折,如果懼怕失敗,就抗拒走出去,不去接受挑戰而固步自封,這將大大的不利於他的發展。

我思考再三,決定跟他做個深入的溝通。

親愛的兒子:

你在一個小圈子裡很優秀,一貫是一等獎

/

第一名,你習慣享受這種小山頭當山大王的感覺,這給你帶來優越感,你覺得很舒服很享受。而一旦要走出去參加比賽,就有可能得不到一等獎

/

第一名,這就打破了你的舒適感,你會失落會失望,會擔心別人不再讚美你,不再仰望你,你受不了從山頭跌下來的感覺,所以,你乾脆就只待在班級裡,乾脆不去參加任何比賽,拒絕走出去,就拒絕了有可能的失敗,你就能安全的保有自己的完美,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也沒關係,媽媽理解你,因為媽媽也曾經是這樣的,人都喜歡安全和舒服,打破總是艱難的,失敗更是痛苦的,可是,生命就是這樣需要不斷去打破的:

v

如果只願意享受鳥巢的溫暖舒適,小鳥能展翅飛上天空嗎?

v

如果只貪圖安全溫暖的蛋殼,小雞能破殼而出成為雄雞嗎?

v

如果只想享受當前的成功不願意接受挑戰,谷愛凌能從一個滑雪俱樂部的小冠軍,成長為全世界頂尖高手雲集的冬奧會冠軍嗎?

v

如果只是滿足可以電話線撥號上網,我們國家能有超強的

5G

嗎?

只要我不出去,我就不會失敗,只要我不去往大海,我就是小池塘最厲害的魚。孩子,這樣其實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你們還這麼小,遠不是坐享其成的時候,去奔跑吧,即使跌倒,也比待在原地更有意義。不走出去,就是固步自封,你知道清朝為什麼完蛋的,是吧,國家尚且如此,一個人就更是不進則退了。不斷的去面對挑戰面對失敗,這就是你成長的過程。

你看羽生結弦,連續兩屆冬奧會的花滑衛冕冠軍,他極有可能在北京冬奧會蟬聯第三塊金牌的,但是他沒有選擇熟悉的動作保守的姿態,他選擇了去挑戰

4A

極限,雖然失敗了,但雖敗猶榮,全世界都為他喝彩,他打破舒適圈,勇敢走出去,迎接挑戰的勇氣超越了金牌的意義,這就是勝利!

弟弟,你需要一點打破的勇氣,打破你的習慣,打破你的舒適,打破你的安全感,去迎接挑戰,才有可能創造更好的自己,就算挑戰失敗了又有什麼關係呢,次次都成功,神仙也做不到啊。

失敗是成功之母,愛迪生髮明電燈泡還失敗了

1600

多次呢,是不是?我們不是神仙,我們是凡人,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接受挑戰,然後在失敗中站起來繼續。

記住:輸不起的人,最後也贏不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