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寫出每位專插本考生心聲的信,把我看哭了...

給自己的一封信

——致兩年前正在插本的自己

你好呀!

你當初為什麼要參加插本呢?

大概是因為不喜歡現在的學校吧。

同是赤壁交戰,蘇軾高歌:“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擼灰飛煙滅”。杜牧卻低吟:“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專科學校”與“本科學校”是不同的。

想要改變現狀,那麼插本豈不是更好的方法?

高中的你不喜歡學校那種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還有那種急促地為了分數連軸轉的學習。

高中逃開了學習,代價是什麼呢?大概就是,只能讀專科了。

那種跟別人走了不一樣的路的感覺,害怕別人會問“你在做什麼?在哪裡讀書?”此類的問題。

每次看到別人讀那麼好的大學,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有更廣闊的就業前景,有優秀的朋友一起努力,有老師指導……

而你什麼都沒有,只有自己。

每條路都是不輕鬆的吧,都會有困難存在,所以沒有最好的選擇,只能為了做出的那個選擇負責。

其實好處也挺多的啊,不會因為完不成作業而受罰,寬鬆的校園氛圍,沒有緊張感,一群會玩會生活的小夥伴啊等等這些。

但是,你真的甘心嗎?

因為讀專科,除了自己,就再也找不到其他依靠的了。

兩年前參加插本考試什麼感覺呢?

那個時候緊張到考試那天凌晨都還在看書,去考場的路上心裡面都在想:

考不好怎麼辦,遇到不會做的題怎麼辦,我究竟學得怎麼樣,我會做的題目有多少?

害怕遲到,所以早早地到達考場,發現還沒有開門;生怕有一點失誤,反而找錯了考場……

真的是非常緊張。

後來,考完以後就覺得,其實出的題並不是很難,所以只要學了就是一定會做的。

雖然說專插本的考試並不難,但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裡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要同情自己。不要為自己設限。”

定一個大的目標,然後盡力去完成,這樣就能收穫出乎意料的成績。

比如說60分及格,如果你把目標就只定為60分,那麼有可能只考了58分。相反,如果以80分為目標去學習,那麼至少及格肯定是沒問題的。所以說,學習不管怎樣多學一些總是沒害處的。

當年去考試的時候,被進入考場要“搜身”的規矩給嚇住了,後來才明白原來考試的時候是會有人作弊的。

為什麼要作弊呢?難道不是因為自己的不努力才會有今天?所以才想要透過插本這種方式去獲得更高的文憑?

記得以前看過一張圖,圖上的每一個人身上都揹負著一個沉重的十字架。

而有些“聰明”的人會把自己揹負著的東西想盡辦法削短一些。於是他比別人走得更輕鬆,走得更快。但是後來,路的前方出現了一條巨大的鴻溝。

別人用揹負著的十字架渡了過去,可是他削短的十字架沒有辦法再讓他繼續前行,他只能停在那裡。

這個故事你一直記得很久。因為你們都一樣,為了一時的舒適而放棄了一些努力。

在某一天回頭看時發現,自己跟預期中的那個模樣越來越遠,你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

身邊有位表哥就是透過插本成功而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從屌絲逆襲到車房皆備。

雖說這種案例為數不多,但這位是在經歷了開貨車、刷牆、被老闆壓榨、炎炎夏日穿牛仔褲為了不讓腿裹上汽油洗不去的種種經歷後,深刻意識到高文憑的重要性,而後重新投入校園的。

誰都苦過,哪個沒有。是你的付出讓你自己明白:你真正在認真努力的那段時光,會影響到你以後的人生的。你去努力換來的成功,會改變你的自信,讓你越來越能勇敢去嘗試新的事物。

寫這封信給你的時候是最後一年了,你七月份就會畢業。回過頭看一看你選擇專插本的這條路,甚至還感覺到不可思議,好像還不明白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插本並不是瞬間就完成的,而是一個緩慢改進的過程。循序漸進,總比雄心勃勃而帶來的失敗要好。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其實為什麼參加插本並不是你選擇的,只能說是那個時候只有那一條路。那麼既然認定了這條路,就不要去問還要走多久。插本是一條不一樣的路。

或許你是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工資待遇,或許你還渴望著大學生活。

它不同於考公務員、工作,不像在學校裡就讀的感覺,很可能只是一個人在家,自己拿著書本自己學,自己去考試,去報名,去找複習資料……在某個瞬間會突然抬頭感慨,好像人群都朝著那個方向上游,自己卻站在背道而馳的方向觀望著。

可是你忘了,有勇氣選擇這樣不一樣的一條路,何嘗不是一種雖敗猶榮。

最後,我把梨花道上的美麗和春風都送給你,一路順風,不要惶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