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拖延的幾種跡象,你佔了多少?

:心理拖延的幾種跡象,你佔了多少?

今天想跟你聊聊:我們為什麼會拖延的心理原因。

第一種人,他很有可能想認認真真地把事情做好,但是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因此他對自己缺乏自信,覺得做這件事情需要花大段的、整塊的時間,但是現在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第二種人,他們無法自我約束,容易衝動和分心。

坐下來剛寫了幾個字,有了一些思路,要開始動筆寫報告,但只要手機一響,或者網頁上某個彈窗出現,他的專注力就跑開了,被那些輕鬆的、娛樂的、可以耗費時間的事情帶走了。

第三種人,他們看不見事情的意義,覺得大量的投入和時間的花費很難預估後果。

他們現在就需要去投入,就要去學習,但是十年以後真的會有變化嗎?他們沒法預測,這個未來有可能太遙遠,所以事情不能給他帶來足夠多的吸引力。

第四種人,他們根本就不喜歡這個任務,但是又沒辦法不接受,因此他們就一直逃避。

比如你要寫一篇 20 頁的論文,或者備戰某場考試,這個時候你的精神上會感到焦慮和痛苦——這件事很重要,不能出錯,所以大腦就會讓你的注意力轉移向其他更容易的任務——看看影片,玩玩手機,刷刷朋友圈……這樣你的大腦會分泌內啡肽,讓你在精神上獲得一種短暫的愉悅。

但是面對困難任務的時候,你分泌的是腎上腺素——獲得的是焦慮和緊張。

拖延雖然可以給你帶來短暫的快樂,但其實給你最終帶來的是巨大的痛苦。

:心理拖延的幾種跡象,你佔了多少?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已經形成了拖延的習慣,你要非常小心,因為他已經形成了一種拖延的行為模式,而這種行為模式是很難一下子改變的,需要儘早透過一些心理學的技巧和方法去修正。

大部分有拖延習慣的人,都很難透過自身的努力直接去改變。

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抵抗住自己的焦慮,沒有辦法在工作中獲得快樂感,他們永遠帶著緊張不舒服的感覺在工作,因此他們的注意力總在轉移,總想逃避。

另外,我們沒有辦法讓自己達到延遲的滿足。

舉個例子,你需要寫一篇很長的論文,你要收集素材、整理、修改,最後交稿、定稿、透過,可能要花很長時間。

延遲滿足是指你需要做大量努力的工作,快樂和成就感才會來。所有東西都完成了以後,你才會感覺到開心。

老闆交給我的任務,我總算做完了。我想要去寫的書,我想要去做的計劃總算做完了,但是這個快樂比較遠,你需要讓自己的頭腦習慣於延遲滿足感。

:心理拖延的幾種跡象,你佔了多少?

相反,很多時候我們的頭腦已經習慣了立即滿足。

就像我們線上打遊戲,你會發現,我們只要打過一關,“殺死”一個小怪,點兩下滑鼠,系統就會立即給你獎勵,給你經驗值,你的頭腦就會產生愉悅。

所以,你的頭腦已經太習慣於立刻滿足,只要一點點努力馬上就獲得刺激,馬上獲得愉悅感,馬上獲得成就感。

這也是為什麼手機遊戲你永遠放不下的原因,它給你的刺激太快速,太頻繁了。

當你習慣了這樣的刺激方式以後,對你而言最痛苦的就是你沒有辦法完成一個大的目標。

你很難制定、完成那種需要努力一兩年才能完成的目標,因為你的神經系統已經太習慣立即得到反饋。

假設,我們現在寫報告,每打兩個字就給一朵鮮花,或者給一枚金幣,你可能會寫得很開心。

我之前講過,我們人類其實一點都不智慧,智慧應該是想做什麼立刻就去做,可是大腦卻總給我們找拖延的理由,甚至連一些基本的行為和決策能力都非常欠缺,這是我們人類的普遍狀況。

:心理拖延的幾種跡象,你佔了多少?

拖延其實也分很多類,科學界把拖延分成四大種類,第一種是期限拖延,第二種是個人事務拖延,第三種叫簡單拖延,第四種叫複雜拖延。

第一種期限拖延,是指那些有明確的截止時間的事情。

比如你某一天要給客戶提交方案,某一天你需要考試,這種有明確期限的日子,叫作期限拖延。

第二種個人事務的拖延,其實更加隱性,更加可怕。它通常和自我提升有關,沒有明確的期限。

假設你是一個編輯,你想有一天要去當畫家,你為了實現轉型或者是增值,你需要學很多的東西。

但是,外界並沒有給你這個期限,也沒有給你下硬性的指標和任務。因此,你的內在有一種想法,但是你可以永遠不實現它,永遠拖延它。

有很多人新年任務都是說今年要讀30本書,但是卻沒有明確的啟動日期。這種也是個人事務的拖延——要麼沒有截止日期,要麼沒有啟動日期,甚至兩者都沒有。

這些事情對有拖延習慣的人來講,他們總會覺得放一放到明天做也可以。他們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要是我再年輕幾歲”“想當年我……”

:心理拖延的幾種跡象,你佔了多少?

如果一個人被自己拖延的習慣控制住了,最可怕的就是形成了模式,他沒辦法改變自己。

比如說你需要學習某種課程,明明知道可以幫助自己,但半年以後還是沒有學完。

學習新的技能,是需要長期的積累的。

如果你有一個目標,就必須讓理性的頭腦成為主人,讓感性的頭腦服從於你,服從於長期的規劃和執行,這樣你才會跟別人不同。

有拖延症的人如果面對有期限的任務,很有可能在任務快完結的最後幾天暴發,會有靈感,當這件事把他逼到絕路的時候,他就覺得其他事情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危機和恐懼超越了其他任何誘惑。

但是沒有明確時間的人或事物,並不會給他以暴發的機會,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今天做不完還有明天,後天做不完還有大後天,沒有最終的日期,讓他突然恐懼,這才是拖延真正可怕的地方。

那麼我們人類為什麼會從一種高等智慧生物,弱化到現在這種程度呢?我們的決斷力是怎樣被殺死的?

第一,我們經常跟隨情緒行動。

認為情緒就是遛狗的時候跑在前面的那隻狗,當拖延和焦慮不安出現的時候,就拖著我們到處亂跑,我們只是本能地跟隨。

第二,靠近誘惑。

現代社會有無數的誘惑,當你想工作的時候,你會發現手機裡面好友在找你,有人跟你打招呼,有連續劇在更新,有朋友圈的資訊;或者你可能沒工作一會兒就餓了,你會點外賣,過了一陣,你又想娛樂,想要放鬆……我們太靠近誘惑了。

:心理拖延的幾種跡象,你佔了多少?

第三,沒有計劃。

一個太大的專案,你很難一口把它給吃下去。假設你想要獲得諾貝爾獎,如果你沒有做一些研究,沒有一步一步的、很明確的、可分解的計劃的時候,這個任務看上去就太大了,遙不可及。

第四,多工處理。

我們現在已經習慣了隨時切換注意力,同時做很多事情,比如一邊開車一邊想事情,一邊發簡訊可能還要一邊抽菸,一邊上網查郵件一邊聽音樂。

看上去你同時在做很多的事情,效率很高,但其實你的注意力全部被分散了。

多工處理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任務中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活動,大部分活動都在分散你的注意力。當你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把注意力聚焦起來,你會感覺很難受,因為你太習慣碎片化地運用時間。

第五,大腦空轉。

如果你發現自己或者是孩子的學習效率特別低,有可能是進入了大腦空轉的狀態,也就是大腦進入了一種內視覺、內聽覺的遐想或者放空狀態。

如同電腦待機時候,隨機播放一些屏保圖片什麼的。大腦也在運轉,但是不需要花費什麼意志力,因此會覺得比較放鬆和舒服。

這種舒服會極大地阻礙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因此,需要高度警惕,要把放鬆的娛樂和專注的工作、學習切分開來。

:心理拖延的幾種跡象,你佔了多少?

*作者:盧熠翎,張德芬空間合夥人、CEO,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女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委員,SRI自我整合體系創始人,Nlp導師,系統排列導師,科學催眠師、心理諮詢師。工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

:心理拖延的幾種跡象,你佔了多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