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他被寫進歷史書的成就是“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全世界21%的人口”,他的一生致力於讓大家吃飽飯,他的離世又喚醒了我們對米飯不一樣的感情。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中國人放不下的米飯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都有偏愛的主食,可讓人怎麼都放不下的,可能就是那一碗香噴噴的大米飯。

米飯,源於稻這種不起眼的像雜草般的作物,被大約一萬多年前長江中下游流域的住民們發現,種植並馴化。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我國長江流域的很多新石器時代遺址都發現了水稻遺存,其中1973年發掘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證實中國水稻在距今大約7000年前就有了。

如今,水稻早已從最初的野生水稻變成了人類馴化的水稻,“飯”也從最初的野生大米變成了今天的白米,不僅如此,還有黑米、糯米、糙米、泰國香米、印度香米、粳米、秈米……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大米深深的影響了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比如筷子、碗、炒菜等等,用筷子能吃米飯,用碗能盛米飯,炒菜加米飯成為絕配。

精於料理的中國人,還將大米延伸了出來,米麵皮、稀飯、米酒等等,甚至還傳到了國外,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大米做不到的。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容納中國精髓的炒飯

作為世界美食之都,最聲名遠揚的美味莫過於揚州炒飯了,這是一道現在每個揚州餐館都會有的主食,卻讓揚州市甚至出臺了“揚州炒飯”標準。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然而,如果我們沿著這四個字挖掘深究,我們會忽然發現——揚州炒飯,原來已經有了千年的歷史。

關於揚州炒飯的起源,相傳吳王夫差開邗溝貫通江淮,船孃創制了蛋炒飯,而揚州炒飯的傳播,隋代謝諷撰寫的《食經》裡有記載,則與隋煬帝有關。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隋煬帝出生於北方,更喜歡麵食,認為吃米飯要伴菜而吃太麻煩,正巧隋煬帝的叔叔、越國公楊素,是一名“資深吃貨”。

御廚們接受了越國公楊素府上廚子的建議,用蛋黃炒米飯,在蛋黃進入油鍋後,迅速把米飯倒入,讓蛋黃裹之,飯菜合一的“碎金飯”讓煬帝食慾大增,這種炒制迅速傳至運河沿線各地。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列為揚州非遺的美味

2009年,揚州炒飯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真正成為了非遺美食大家族的一員。

值得一提的是,揚州炒飯的配料上較為講究,作為主料的大米取用秈米,不取粳米和糯米,以晚稻中的新米為佳。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火腿取陳年火腿中的淨瘦肉、蝦仁取現剝蝦仁、花菇不可以用香菇取代,考究的老字號還會加入雞丁、肉丁、筍丁、青豌豆等。

炒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油熱後倒入蛋液,將雞蛋炒散,在蛋液剛剛凝結的時候倒入米飯,過早則蛋液裹在部分米飯上,過晚則蛋花不易扯碎。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分三次在炒制過程中加入蔥花,分三次將入好味的八寶什錦料連湯放入炒飯內,並逐次炒幹水分,高湯連同什錦料須分次放入,以保證米飯逐次吸足鮮味。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如今,不僅在江浙,川、粵、魯的選單上,揚州炒飯照樣也有一席之地,揚州炒飯甚至跨越國界,落腳於有華人之處的世界各個角落,成為中餐文化的一個標誌性符號,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國的美食文化。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中國人放不下的這些東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