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滬劇《敦煌女兒》十年,茅善玉還想離樊錦詩再近些

打磨滬劇《敦煌女兒》十年,茅善玉還想離樊錦詩再近些

熟悉的風鈴聲再度響起,由上海滬劇院打造的原創滬劇《敦煌女兒》近日在上音歌劇院演出。以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原型,《敦煌女兒》講述了其幾十年紮根大漠的故事。擇一事,終一生,樊錦詩的事蹟深深打動著觀眾,為精益求精詮釋好這份“莫高精神”,上海滬劇院為國家藝術基金滾動資助專案《敦煌女兒》“二改”舉行研討會,邀請業內專家問診把脈。

“樊院長她一生為民族文化傳承保護所做出的貢獻,我們用十年來打磨這個戲也不為過。我自己在塑造這個人物的過程當中,其實不斷的在瞭解她、走近她,她是我的偶像,是我的英雄。所以能夠用十年時間,在自己最重要的年華階段,為此付出,塑造這麼一個人物是我的榮幸。”《敦煌女兒》中樊錦詩的扮演者、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表示。

打磨滬劇《敦煌女兒》十年,茅善玉還想離樊錦詩再近些

“為在世的真人立傳的現代戲達到這個高度,不可多得。”評論家仲呈祥表示:越演越出彩,我每看一次《敦煌女兒》,茅善玉與幾位主要演員的發揮,都讓我覺得好像在看第一次,證明他們在演出過程中日臻熟練、不斷深化對角色的領悟。”

“這次二改看完以後,角色在情緒的表達上更加流暢,劇目在層次結構上也更加清晰了,一些元素也提煉的更加簡潔和準確,”評論家劉玉琴從《敦煌女兒》誕生起就見證著作品的成長:“從首演到現在改的次數數不清,但是還在向著高峰精進,折射了上海滬劇院把優秀滬劇作為藝術創作的中心任務,這種不斷求精的精神,也是我們當下所有藝術劇院團所需要的。”

打磨滬劇《敦煌女兒》十年,茅善玉還想離樊錦詩再近些

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成員、秘書長崔偉認為《敦煌女兒》是一個題材啟用一個劇種的優秀範例。“這個戲在真實真人題材的書寫上,捕捉到人物精神價值所在,把那種高尚偉大的根基,寫出了有有戲出情的戲劇性,塑造了有情有感的人物性格。首先在表達方式上尊重了藝術規律,尊重了藝術所應該呈現的舞臺效果,也掌握了戲劇最能夠克敵制勝的殺手鐧。“”

作者:王筱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