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愛淨水機:一口黃河水,風雨五千年

溢愛淨水機:一口黃河水,風雨五千年

水與人類的關係源遠流長。在地球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時,充沛的水資源已經為生命的孕育提供了必要條件。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國文明,都處於水資源豐富的大江河流域,即尼羅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恆河流域以及黃河流域。所以我們說有水才有生命,有寬闊的河流、肥沃的土地,才有人類及人類文明的誕生,不是沒有依據的。

溢愛淨水機:一口黃河水,風雨五千年

黃河是我國的第二長河,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黃河是發源地。過去的黃河還不叫黃河,最初它河面寬闊,水量充沛,水流清澈,再加上黃河流域氣候溫和,水文條件優越,適宜農作物生長,我們的先祖便定居在這裡,揭開了古老黃河文明的序幕。從中國文明初始階段到文明繁盛階段,中國幾大古朝的核心地區都集中在黃河中下游一帶,中國文化、科技、藝術、城建等都在黃河流域一帶煜煜生輝,古代文人墨客就留下不少關於黃河的詩篇。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蕩氣迴腸;劉禹錫的“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大氣澎湃;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更是成就懷古絕唱。所以說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我們把黃河看作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們深刻明白黃河與中華兒女息息相關,因此自古就有“河清海晏,天下太平”的說法。後來隨著環境惡化,黃河水中泥沙含量增多,水流不再清澈,後人才將其稱為黃河。

中國是個水資源豐富的國家,但同時也是個飽受洪災侵害的國家。從大禹治水開始,一部中華文明史,本質上就是一部與洪水不斷做鬥爭的歷史。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首次採用以“疏”代“堵”的治水方法,終於治好洪水,安定九州,中原地區成為魚米之鄉。我們稱四川為“天府之國”,這其中秦國蜀郡守李冰及其子李二郎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功不可沒。因為特殊的地理條件,都江堰水利工程作為持續運轉2200多年的工程奇蹟,將兩個彷彿不同的世界隔離開來,這邊是肆虐的洪水,而那邊是千里赤地,人民安軍樂業,《華陽國志·蜀志》中記載:“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自古以來,母親河孕育著中國華夏兒女,但我們同時也在與洪水不斷做著抗爭,這也是我們在趨利避害,不斷探索與水的和諧共處。京杭大運河,就是我們尋求與水的平衡關係中的傑作。這條開鑿時間早、沿用時間最久、空間跨度最大的人工運河,還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我們瞭解看懂京杭大運河,就像在看一部人與自然交融的水上文明史。

古代有大禹治水,也有祈福求水,我們的祖先與水的關係就是既依賴又征服,趨水利而避水害。也正是這一次次較量與協同的過程中,我們才越來越意識到水之於我們的重要性。《春秋》雲:“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美 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產也。”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水不僅是萬物之源,還是精神與道德的物化產物,在飛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依然如此。因此,對於水,我們可親近依賴,可征服利用,但也需敬畏有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