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情境,令元稹寫下膾炙人口的《春曉》詩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唐代大詩人元稹於元和五年創作的這首詩,到底是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還是懷念早年的戀人崔鶯鶯,一直眾說紛紜。雖說詩人在妻子韋叢離世後,滿腔悲痛,寫下流傳千古的《遣悲懷》三首,留下“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千古名句,足見其情之真。但他對早年的戀人崔鶯鶯始終念念不忘,也是千真萬確的。有詩為證:

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情境,令元稹寫下膾炙人口的《春曉》詩

春曉

唐 元稹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

猧兒撼起鐘聲動,二十年前曉寺情。

註釋:猧(wō):黃色小犬。

這首詩大意是:夜已過半,但天將亮未亮,在醉夢溫柔鄉中,卻花氣馥郁、鶯啼嬌囀,纏綿悱惻令人難捨。黃色小犬撼動寺鐘,劃破寂靜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個黎明在普救寺中發生的情事。

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情境,令元稹寫下膾炙人口的《春曉》詩

元稹曾以自己年輕時的親身經歷,寫過一篇自己與初戀情人崔鶯鶯故事的著名傳奇《鶯鶯傳》,這其實是一個始亂終棄的故事,元稹進京趕考後,為攀附富貴,迎娶了當時的太子少保韋夏卿之幼女韋叢,崔鶯鶯不得已另嫁他人。後世根據它的內容改編的戲劇作品《西廂記》,將這個故事理想化,寫成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結局。那麼,元稹到底對崔鶯鶯感情如何,在他的這首《春曉》詩中,我們還是可以略窺一二的。

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情境,令元稹寫下膾炙人口的《春曉》詩

這首詩大約寫於元和十四年,當時距元稹初識鶯鶯已經過去整整二十年了,但由於天欲明未明、人半夢半醒之際的“鐘聲”,契合了當年的特定情境,便立即引動那“二十年前曉寺情”,使得懷念和悵惘交織,心潮起伏,久久不平靜,因作此詩。

首句“半欲天明半未明”,既寫二十年後的早晨這個特定時間,又寫二十年前那個早晨的發生的故事:兩情如膠似漆,不料卻又天將拂曉,幽期密約恨短;次句“醉聞花氣睡聞鶯”,接上句寫當時醉夢溫柔鄉,花氣馥郁,鶯啼嬌囀,纏綿悱惻難捨。“醉聞”句互文連屬,猶言醉而臥,聞到花香,聽見鶯啼,妙語雙關。

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情境,令元稹寫下膾炙人口的《春曉》詩

第三句“兒撼起鐘聲動”,寫的是黃色小犬撼動寺鐘,劃破寂靜的夜空;結句“二十年前曉寺情”,句中的“寺”,正是《鶯鶯傳》中所謂的“普救寺”。“曉寺情”正是詩的前三句所敘的情與事。而在《鶯鶯傳》中也有這樣的描寫:“有頃,寺鐘鳴,天將曉,紅娘促去……及明,睹妝在肩,香在衣。”二十年前山寺如約幽期那銷魂的春日拂曉,令人難忘。

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情境,令元稹寫下膾炙人口的《春曉》詩

由此可見,對於這段感情,詩人是念念不忘的,是始終縈繞在懷的。陳寅恪先生說,明乎此,則知《春曉》所寫一段難忘的戀情,實即詩人元稹與雙文(即鶯鶯)繾綣之情……其實,除了這首詩,元稹還寫過一首詩,來表達對鶯鶯的懷念:

劉阮妻

唐 元稹

芙蓉脂肉綠雲鬟,罨畫樓臺青黛山。

千樹桃花萬年藥,不知何事憶人間。

詩中用東漢時劉晨、阮肇兩人天台山採藥遇仙女的典故,表達自己離開神仙一樣的情人的後悔之情。“不知何事憶人間”正是詩人元稹的自道,也是他自己的慚愧和悔恨。

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情境,令元稹寫下膾炙人口的《春曉》詩

回過頭來看《春曉》一詩,正是詩人真情的流露。結句“曉寺情”照應了題目,渲染了題旨,含蓄深蘊,耐人尋味。這首詩無論是內容與形式、體裁與風格,都達到了和諧與統一。充分體現了詩人的藝術功力。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