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後瘋了?你看他中舉後的官有多大,你可能比他還要瘋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琵琶記》高明

“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范進瘋癲爬滾的洋相,是吳敬梓讓眾看官記住的最深印象。只不過看客們一例記住的只有范進的癲狂和岳丈的油滑,卻少有人關心:能讓文曲星范進失心瘋、勢利眼老丈人轉態度的“舉人”,究竟是多有誘惑力的位份?

范進中舉後瘋了?你看他中舉後的官有多大,你可能比他還要瘋

它能給窮光蛋范進帶來的,又是些什麼呢?說到這裡,自然少不了要翻開古史的文書,扒一扒科舉制的經脈了。或許看完這些,千古倒黴書生范進便可就此正名了。

一、范進之瘋,其事何重?

吳敬梓只把范進中舉失心瘋的場面諷了個淋漓盡致,可從沒告訴後世人,這範大老爺所中的舉人,到底是個幾斤幾兩的東西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在那段節選的結尾裡就可窺見一斑了:范進中舉的訊息傳遍鄉里之後,豪紳贈與田產店房,貧民自投其身為奴,家中大擺筵席熱鬧三日……既然範大老爺所中的“學位”是舉人,那我們便來看看這個“舉人”值不值得如此轟動。

拋開科舉制的繁雜,直奔“學位”簡要而說,在科舉中“中獎”的三個位次,可分為秀才、舉人、進士三大類。范進中舉以前不過是個小小秀才,俗話說“窮秀才”——秀才不過是普通人踏進官場的第一塊學歷敲門磚,事實上卻一無銀錢二無官職。如果想要實現讀書到做官的“變現”,那就必得要透過省城的鄉試,也即成為舉人。

范進中舉後瘋了?你看他中舉後的官有多大,你可能比他還要瘋

舉人可就同“三無學歷”秀才不一樣了,這個名號最淺薄的意味,就相當於現在的本科學歷,不過這時候學歷象徵也成了次要,因為一旦中舉,就意味著已經成為了天子王臣!

范進窮苦潦倒卑賤苟且了大半輩子,終於在天子的皇榜上,見到了自己的名字。這份錄取通知書對於范進的意味,是命運的徹底扭轉。

二、范進之瘋,常人常理?

吳敬梓為了無聲斥罵科舉的毒瘤和八股的異化,不得不捏造了范進這麼個可憐人出來——但與其說捏造,倒不如說,范進不過是從千千萬貧苦讀書人裡挑出來的大眾化代表。在資源分配極不平等的封建社會下,能如范進一般連考二十多年只怕都已是幸事,范進背後,尚有多少讀書人湊不來范進向老丈借去考試的幾兩盤纏呢?

范進的瘋癲更不是笑資,反是悲喜兩極:哪怕是放在現在,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一朝成器,誰又不想像范進一般,瘋癲爬滾呢?

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的故事孺子皆可語,但流芳百世的背後是無數代先人的奮鬥與掙扎。在高升學率和廣泛選擇權保障下的現代高考,已經不能再讓普羅大眾體味到前人的扭曲和苦楚。但吳敬梓的筆墨,意義從不止於諷弄,而是讓世代讀書人都記得先輩的道阻且長,記得對時代的審視。

范進中舉後瘋了?你看他中舉後的官有多大,你可能比他還要瘋

三、范進之瘋,科舉之過?

史評書評話本子裡,都是怎麼編排范進發瘋的一段呢?吳敬梓的意有所指如此明白,後世評傳也自然逃不開說范進的木頭腦袋、和八股取士對天下讀書人的戕害了。可後人觀史皆新眼,如用先人之眼再往回看,莫說范進如此癲狂,科舉下恐怕不知有多少寒門中科的平民子弟,都如范進這般這樣失心狂歡過。

讀書、考舉、做官,作為普通人唯一的“規範晉升途徑”,科舉制縱有萬般不是,但如若一提到“出人頭地”四字,其仍是被奉為圭臬的鐵律。要說其利處,的確讓天下事不再是官家富家事;要說其弊處,也確是用裹腳布束了天下讀書人的腦子。從社會階級層面來說,科舉制下寒門弟子學優者則有機會;從社會文化層面來說,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的人生抱負給中國文化帶來了極強的官本位色彩……

范進中舉後瘋了?你看他中舉後的官有多大,你可能比他還要瘋

批評的話總要永垂青史地說下去,范進的瘋癲,不過是科舉矛盾下畢露的醜相,科舉的矛盾,也不過是辯證視角下的兩面。前人的諷刺正是告訴我們時刻對精神的自省和辯證視角的不可缺失,但如何要在眼下的時代活得出彩,我們仍舊要使自我精神不被裹挾、自我存在不被異化——回頭看看失心而瘋的范進吧。

參考文獻:《日知錄卷十七·生源數額》《儒林外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