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賈寶玉的共情裡,藏著對生命的大愛與頓悟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形?當你鼓足勇氣說出內心苦痛時,卻被人笑稱“太脆弱”。當你承受不住壓力,向人傾訴時,卻被說成“太矯情”。

正如康德所說:“一個人,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理性的人。”我們多麼希望身邊的人,能夠真正理解和接受自己。而這樣的人,就是一個能夠感同身受、積極迴應你的人,是一個能夠共情的人。

《紅樓夢》中號稱“情痴情種”的賈寶玉,世人多認為他是深情、柔情、痴情、多情甚至濫情。然而,他身上最可貴的卻是“共情”!這樣珍貴的共情力,讓他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出最深的真情,悟出最真的況味。

紅樓夢:賈寶玉的共情裡,藏著對生命的大愛與頓悟

1、共情的人,更懂你

陽春三月,桃花吹落,落英繽紛。本來一幅好風景,傷春悲秋的林黛玉,卻勾起無限落寞、憐惜之情。她擔著花鋤,掛著花囊,要掃起落花,埋入土中。

若是別人,難免覺得黛玉太過敏感,也忒矯情。只有寶玉知她的多愁善感,懂她的高潔、浪漫。他連聲叫好,陪她一起掊土、一起葬花、一起傷感。

芒種節,姐妹們都興高采烈地三五成群,在花間掛擺禮物,祭餞花神。而黛玉卻因心中鬱結,躲到別處感花傷己,作出催人淚下的葬花吟:“…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寶玉“先不過點頭感嘆”,後來“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懷裡兜的落花撒了一地,心碎腸斷。”

此時此刻,同樣是葬花之景,寶玉卻聽懂了黛玉悽苦慘淡的心情,體會出她孤苦飄零的命運。也正是這種感同身受、心心相印,他們才愛得撕心裂肺、刻骨銘心。

若說對黛玉才如此懂得,那麼寶玉還只是“小我”層面的狹隘。然而,他對待其他人或陌生人,同樣滿滿的體諒,滿滿的共情。

玉釧兒給寶玉端湯喝時,不小心潑在了寶玉手上。滾燙的湯汁,讓寶玉第一個反應卻是,急問玉釧兒:“燙了哪裡了,疼不疼?”。

紅樓夢:賈寶玉的共情裡,藏著對生命的大愛與頓悟

薔薇架下,看到一個女孩蹲在花下,一邊流淚,一邊用金簪劃地,在土上畫出幾千個“薔”字。他心想:“這女孩子一定有什麼話說不出來的大心事,才這樣個形景。看她的模樣兒這般單薄,心裡哪裡還擱得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過來。”

此時,天空突然下起暴雨,寶玉被澆成個落湯雞。他渾然不覺,卻著急地大聲提醒女孩:“不用寫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溼了!”

一個陌生女孩的痴情舉動,引得寶玉心裡滿滿的心酸和同情,以至於身上的暴雨不知為何物,卻擔心單薄女孩,別再被風雨摧殘。

寶玉儼然是大觀園女兒們的“護花使者”,然而,對於生命中遇到的不同過客,他都能以一雙慧眼,一顆真心去理解和呵護。

劉姥姥由賈母和眾人引著,到櫳翠庵喝茶。妙玉嫌棄她喝過的茶杯,準備扔掉。寶玉適時地婉轉求情:“白白撂了豈不可惜,不如就給那貧婆子罷,她賣了也可以度日。”如此一來,既維護了妙玉的自尊和敏感,又體諒了劉姥姥的不易和艱難。

有首歌唱得好:“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

只有能夠共情的人,才能真正設身處地理解他人,因他人的喜樂傷悲,而牽動身心。真正能夠共情的人,對萬事萬物,都飽含深刻的理解和悲憫。

紅樓夢:賈寶玉的共情裡,藏著對生命的大愛與頓悟

2、共情的人,更接納自己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似的樹葉,也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差異讓人不同,差異也產生不完美。而無條件地接納自己,體驗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就是對自己的共情。

在那樣一個時代,寶玉作為貴族階級的公子,不可能有絕對的自由。封建家庭一邊賦予他無上的榮華和富貴,一邊卻要求他恪守方方面面的束縛和限制。

然而,嚮往自由和真情的他,卻特立獨行,成為母親口中的“混世魔王”。他不怕人說,也不怕人打,對世俗傳統、封建禮法,不屑一顧。

父親賈政不斷訓誡和打罵,對他無奈又失望,直呼他為“孽障”。寶釵、襲人這樣的“賢良”好言規勸,他也不以為意,因為她們不懂他。

賈府的下人興兒說他“成天家瘋瘋顛顛的,說話人也不懂,乾的事人也不知。”婆子們說他:“外像好,裡頭糊塗。”

然而,俗人哪知寶玉的可貴之處?他不愛讀世俗之書,不喜結交達官顯貴,無心官宦仕途。他只聽從內心的聲音,接納自己這個世間“濁物”。

初會黛玉,見獨獨自己有玉,而黛玉眾姐妹都沒有,他怒而摔玉,率性地反抗這種“不平等”。

大觀園剛建成,他謹遵父命,給各處題匾額對聯,文思泉湧,綻放絕妙的才情。

紅樓夢:賈寶玉的共情裡,藏著對生命的大愛與頓悟

詩社裡,他自號怡紅公子,與姐妹們作海棠詩、菊花詩。怡紅院的生日夜宴上,丫鬟們自掏腰包,置辦酒席給他慶生。姐妹們更是齊齊聚在他的身邊,和他吟詩唱曲、開懷暢飲。

他就這樣賴在脂粉堆裡、繁花叢中,欣賞和感受著大觀園女兒們的純真和熱情,也活出自己的恣意青春。

同父異母的弟弟賈環,假裝失手推倒燈油,企圖把他燙傷。儘管他臉上都是燎泡,但還是說“有些疼,不礙事兒。明日老太太問起來,我就說是自己燙的好了”。不為別人的惡意而懷恨,只為別人能不被牽累,而心安。

因為蔣玉菡一事,被父親一頓毒打,眼看丟掉性命,他沒有求饒一聲。黛玉勸他改過,他卻說:“我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不為父親的狠心而傷感,只為難得的友情而心甘。

古人有句詩:“無情何必生此世,有愛終須累此身。”有許多人把信念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重要,而賈寶玉的理想信念就是一個“情”字,他把“情”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重要。

正因這種真誠灑脫、至情至性,他獲得與秦鍾、湘蓮、玉菡等有情男兒的義氣之交,收穫黛玉銘心刻骨的愛戀和姐妹們的信任,收穫晴雯等人的赤膽忠心。

身處封建王朝的聖殿,他本可以憑藉權勢走上仕途之路,本可以倚仗富貴頤指氣使、倚仗寵愛而呼風喚雨,本可以輕鬆斬獲一份天賜的“金玉良緣”,而他卻選擇了聽從本心、固守純真、悲天憫人,選擇了做一回賈寶玉,做一回真正的自己。

真正共情的人,能體諒別人,更能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無條件地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紅樓夢:賈寶玉的共情裡,藏著對生命的大愛與頓悟

3、共情的人,更清醒

魯迅評價賈寶玉:“愛博而心勞,而憂患亦日甚矣。”賈寶玉感同身受著紅樓女兒們的悲歡哀樂,關心掛念身邊人的曲折命運,比她們本人還要操心,還要憂深慮遠。

金釧之死,他悲傷如斯,不顧鳳姐的生日,遙遙出城祭奠,內心為她鳴冤。晴雯離世,他灑淚泣血,作《芙蓉女兒誄》。其中一句:“箝詖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對悲劇背後的壞人和壞制度,表示強烈的憤慨。

迎春外嫁,他以一曲《紫菱洲歌》,激情控訴:“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梗。”此時迎春雖已搬出大觀園,但尚未和“中山狼”孫紹祖拜堂成親,婚後的生活還禍福難料。然而,清醒的寶玉已從心底發出悲吟,他已經有了不祥之感。

薛蟠新娶夏金桂,賈寶玉早早就為香菱的命運擔憂。因為二尤的悲劇猶在眼前,他痛楚地預測到香菱的將來。然而,紅樓一夢,世人難醒。他的不安溢於言表,卻無人理解。單純的香菱,更對他報以一番惱怒和誤解。他只得愁眉不展,陷入深深的憂慮中。

賈母給寶釵過生日,全府上下一片熱鬧歡騰,賈寶玉卻悟出禪機。戲曲中一句“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讓他躊躇徘徊,沉思良久,悟得人生一夢、萬境歸空。

紅樓夢:賈寶玉的共情裡,藏著對生命的大愛與頓悟

賈寶玉的痛苦,已超越了個體命運的痛苦,超越了一個家庭破敗之痛苦。這是屬於眾多人的痛苦,是感到人生有限、天地無情的痛苦。面對大觀園女兒們的悲劇,他默默發出沉重的嘆息。面對現實的殘酷,他發出無奈的控訴。

魯迅讀《紅樓夢》,深深感嘆:“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

幾千年來被否定的女性的價值,在賈寶玉的眼中充分反映出來。幾千年來被遮掩住的女性的悲劇,也在賈寶玉眼前拉開了大幕。而作為賈寶玉原型的曹雪芹,瀝心嘔血而作出的千古奇書《紅樓夢》,更成為揭露吃人的封建禮教、控訴黑暗封建制度的一把利劍。這把利劍,喊出了寶玉的滿腔怒火,是對大觀園女兒們的深情紀念。

共情的人,因為痛徹地理解別人、認識自己,而更深刻地體會人情、洞察世態。共情的人,因為懂得而更清醒。

賈寶玉是那個特殊年代的“奇葩”,透過自己的叛逆,活出一份清醒、一份瀟灑。而他身上最可貴的“共情”,讓他比常人更能理解生命、理解時代、理解命運。

作者:遠山近水,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