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本期主播 | 楊槍槍

前幾天,今年爆火的《掃黑風暴》完美收官。

這部掃黑大劇從主角到配角,從正派到反派,每個角色都讓人移不開眼。

它是一部正義與邪惡相較量的影視劇,也是人性的放大鏡。

劇中的“反派”孫興,他不笑,讓人害怕,他笑起來,更讓人害怕。

而另一位由張藝興飾演的林浩,正義的化身,有點衝動,有點熱血。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作為兩個警二代,孫興的惡很全面,而林浩的善也很顯眼。

但是,原型本是親兄弟的兩個人,為何卻走向了相反的結局?這是一個值得用更深的維度,去深思的問題。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他的生命是個意外,無處安放

孫興的出生,就決定了他一輩子的命運。

其母賀芸在上警校時,認識了在綠藤市一手遮天的高明遠。

而她為了見世面,和高明遠醉酒意外懷孕。

但因為身體原因不能打掉這個孩子,她不得已生下了孫興。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所以,對於孫興這個孩子,賀芸的恨大於愛。

而對於孫興來說,他在這個“家庭”裡,是一個無處安放的人。

明明是親生母親,他不能光明正大叫媽;

從小被寄養在生父高明遠家,但和高明遠只能以叔相稱。

佔據他生命底色的,是恐懼、是缺位。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能量體,在人格形成時期,他們需要向外界伸展自己、發展自我。

如果這股能量不被看到,就會變成黑暗,然後以破壞性的方式去表達,攻擊他人。

所以,劇中的孫興,極盡自己的破壞力,以求得到自己內在那些缺失的愛。

他非法借貸、殺人強姦……他似乎要把整個綠藤市的天掀翻了,來讓自己權勢滔天的父母看見他。

但生父高明遠希望孫興走上正途的方式,從來都是警告威脅。

當“愛”一旦裹挾了強迫的力量,最後都會變成對抗。

在孩子眼裡,只會覺得父母想快點解決麻煩,而不是真的在意自己的感受。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電影《何以為家》劇照

我們常常看到那些沒被看見的孩子,表現出來的是憤怒、怨恨,甚至是惡。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透過研究多起極端犯罪案件發現:

那些成年後犯罪的人並非“天生的罪犯”,而是因為長期得不到關注和重視,形成了

“危險的心結”

,埋藏在心底,最終引發了犯罪。

一個14歲的孩子因為連續四次偷東西被送進派出所,父母接他出來,送他去做了青少年心理諮詢。

一進諮詢室,這位母親氣得全身發抖:

“家裡經濟條件也不差,從小到大零花錢從沒斷過,他想要什麼,我們也會滿足他,可就是理解不了,為什麼他還要去偷?”

孩子沉默不語,直到後來諮詢師支開了父母,和他單獨談話,孩子才鬆口:

“我知道偷東西父母會生氣,但我就想看他們生氣,這樣他們就會注意到我了。”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你看,他們需要的從來不是錢,而是愛和關注。

極端的孩子背後,往往站著一對不能“看見”他們的父母。

就像高明遠從未讀懂過他唯一的兒子,以為孫興豪橫是缺錢,派鄭毅紅送去幾億的現金,希望他就此收手。

孫興看著滿屋子錢一口回絕。

“你不就是想聽你高叔誇你幾句嗎?”

,鄭毅紅一句話戳破了他的內心。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孫興很激動,把錢撒了一地,反問道:

“算了吧,他能讓我活著就不錯了。”

而對於母親,即使喊出的那一聲“媽”,換來的卻是賀芸的一個巴掌。但孫興沒有還手,臉上仍帶著一絲笑意。

他覺著是母親看到了他。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不被看見的孩子,會陷入一種“存在性焦慮”,會用唯一可能在家庭中獲得“位置”的方式,換取父母的關注。

這樣一來,可以讓一個人一遍遍目睹父母的憤怒,然後再一遍遍感受被關懷和愛。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照

而當一次次得不到父母的情感反饋時,他們的內在小孩便會走向絕境。

因為沒有“位置”,像浮萍一樣無依,會讓他一生都活在恐懼裡。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正確的序位,會成為一個人的安全底色

相比於父母“缺位”的孫興,林浩一出生就是一個有“位置”的孩子。

他有一個好父親,有母愛滋養,被寵著愛著。

林浩從小在警隊長大,在警車上寫過作業,父親林漢是綠藤市出了名的優秀刑警。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雖然從小沒有母親,但賀芸是看著他長大的,認他做了乾兒子,還給了他最好的照顧,讓林浩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受任何的偏見,在事業上也給了他扶持。

他的內在童年,構建了穩定、安全、溫暖的生命底色。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你得到了來自父母,身邊重要的人滿滿的愛,積極的關注和迴應,你就會一步步

建立正向的反饋系統

這個家給予你的“位置和能量”,就像人生的“紮根”。

根穩固了,長大後就能擁有足夠的能量,去面對風雨變幻的世界。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所以,林浩雖然見了很多的惡,但因為內在的安穩,他依舊能夠站在正義的一端。

在劇中,他端了孫興的非法借貸,扒出徐英子自殺的真相……

惡勢力盤踞的綠藤市,即使有再大的保護傘,也最終被林浩撕開了口子。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力量,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去“看見”和激發這股力量。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之前一部豆瓣高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安撫了無數寶媽焦慮的情緒。

該片講述的是戰地記者周軼君以兩個孩子媽媽的身份,走訪芬蘭等六個國家,探尋對兒童養育的思考。

領跑全球的芬蘭教育究竟有什麼秘密?

沒有說教,愛和關注是最重要的事情。

當孩子苦惱時,你可以輕輕拍拍他的肩膀;

當他衝你微笑時,你也可以給他一個微笑;

當他做錯事的時候,不急著責怪,不去數落,而只是望著他,耐心地傾聽他可能有的感受和需要。

對一個孩子來說,最能治癒自己的,永遠是確信自己被真實地看見和愛著。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更有勇氣為所選的人生負起責任。

孩子在成長中被滋養,他在家庭的序位中,有著屬於自己的穩定位置。

他可以在穩定、安全的生命底色中,成長自我。

而最初的原生土壤,那是他們一生的動力所在。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看見你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沒有“位置”的孫興,終究走向了自我的毀滅。

而被父母“看見”的林浩卻在正義的大道上一往無前。

回到現實,那些在原生家庭中同樣不被看見的孩子,往往會在成年後加倍地討還。

但原生家庭不是我們逃避的“替罪羊”,我們永遠有能力選擇自己的人生。

當你開始不再完全歸罪於原生家庭,學會對內在小孩負責,治癒就會發生。

榮格說過,真的療愈,是內在小孩的成長。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親愛的,此刻你可以找一個讓你覺得放鬆的地方,做一個深呼吸,回到自己的內心,看看那個受傷的小孩,抱抱她,或對她笑一笑。

同樣,嘗試去“看見”父母的童年,可以拿著他們小時候的照片,看到他們原本也是小孩,曾經也被他們的父母或親密之人傷害過,不曾習得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

當你看到這一層,或許內心的憤怒會慢慢地放下。

再深呼吸一次,想象你在和你的內在小孩面對面坐著,和她來一次3-5分鐘的真誠對話,當然你可以講出來聲來:

我親愛的XX,我知道你小時候渴望被看見卻一直沒有得到,甚至沒有感受到愛,現在我已經長大,我是來保護你的,

你值得被好好地愛著,值得被滋養

他越愛這個女人,就越恨“張藝興”,報復就越瘋狂......

我知道你受了很大的傷害,這是真的,如果此刻,你有什麼願意和我分享的,不管是痛苦還是傷害,我願意靜靜地聽你說。

接著,以一個舒服的姿勢坐到另一個椅子上,把自己當成內在小孩,可以抱怨,可以哭泣,可以釋放任何的情緒,不管是憤怒,還是恐懼,自然地顯現。

最後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告訴內在小孩,親愛的,我就是你,當初沒能好好照顧你,現在我們已經長大,我可以為自己負責。

我可以成為你最慈悲的父母,我們很好,我會給予你愛,肯定和安全感,我會一直陪伴著你,給你力量,我們內在是圓滿和富足的。。。。

當你不再需要外界來配合你,看見自己,就能收回能量,從傷痛中開出最美的花。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