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導演的光影之路

原標題:一個導演的光影之路 來源:長春日報

電影《小武》海報 (資料圖片)

賈樟柯是中國中青年導演中的傑出代表,20歲時就憑藉電影《小武》獲得了900萬元的片酬。賈樟柯對電影藝術有著長足的思考和實踐,他將電影工作者的風格比喻作“口音”。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與電影博士白睿文透過對賈樟柯長期的觀察與對話,寫作了《電影的口音:賈樟柯談賈樟柯》一書,主要以訪談的形式體現了賈樟柯的創作理念和風格思想,讓我們得以近距離了解一代導演的心聲。

在賈樟柯的作品中,他總是把自己和故鄉汾陽的關係透過視聽語言隱秘地呈現。“鄉土”是文藝家在創作中無法迴避的元素,如著名作家沈從文所說:“我在一開始寫作時,取材的側重在寫我的家鄉,我生於斯長於斯的一條延長千里水路的沅水流域”。因此在這本書中的第一章,定名為“汾陽光陰”,賈樟柯向白睿文闡述了自己的故鄉環境和成長經歷,這種記憶在他很多電影作品中再現,汾陽縣城給了他了解農村和城市很有意思的角度,他有感於城市發展對中國傳統人際關係的衝擊,對電影作品傾注了更多的人性思考。

“廢墟世界”章節裡,主要涉及的是賈樟柯2004年拍攝的《世界》和2006年拍攝《三峽好人》兩部影片,兩部影片都有他的愛妻趙濤參演,拍攝《世界》過程中,有個情節是趙濤扮演的角色跟男朋友吵架之後他們去了地下室,但由於是夜戲,看不出是地下室,如果拍攝全景就顯得多餘,這時趙濤提出增加女主人公拿出手機找一下訊號,結果沒找到的動作。賈樟柯豁然開朗,接納了這個建議。

集賈樟柯親人與事業幫手身份一體的,不僅有趙濤,還有賈樟柯的表弟韓三明,這位礦工出身的“金牌”龍套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小人物形象,獲得過智利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等重要獎項,與其說賈樟柯成就了韓三明,不如說生活成就了韓三明,像賈樟柯所言的那樣,韓三明的形象代表了當下中國的一大型別人物。

戴錦華教授在為《電影的口音:賈樟柯談賈樟柯》所作的序言中提到,白睿文在交談中講述、回溯中獲得了導演的故事,這是一個在對話中顯露出形態和內涵的故事:關於電影、關於藝術、關於創作與選擇,關於生命之河的急緩、匯流、蜿蜒與水中和岸上的偶遇。

我很喜歡戴教授的總結,也喜歡賈樟柯鮮活而又明亮的故事,我從這本書以及他的電影中看到了閃現的生命,而這終究產生在於賈樟柯電影的獨特“口音”當中,我認為這“口音”並不是單純的方言,而是一種富有個性的藝術語言,一種用溫柔的目光觀察社會後所發出的吶喊。

一個導演的光影之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