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母親為妾,死後親戚不準走大門出殯,兒子一舉動為母親正名

封建時代,規矩頗多,大宅門裡恩恩怨怨,人物關係複雜,除了一家之主外,任何人都要遵守規矩,尤其是地位只比丫環高上一等的小妾。

只因母親為妾,死後親戚不準走大門出殯,兒子一舉動為母親正名

清朝咸豐年間,有個名叫譚鍾麟的進士,他是湖南茶陵縣人,曾擔任過江南道監察御史、杭州知府、杭嘉湖道等職位,在朝中有一定的影響力。作為朝中官員,譚家的地位自然也水漲船高,一家幾十口人生活在一個大宅子裡,十分熱鬧。然而,人一多就免不了勾心鬥角,女人之間的戰爭更是僅次於戰場上的搏殺,稍有不慎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只因母親為妾,死後親戚不準走大門出殯,兒子一舉動為母親正名

1880年,譚家的三子譚延闓出生,他的母親李氏只是譚鍾麟的小妾,地位不高。然而,譚延闓卻是個天賦異稟之人,著名政治家翁同龢見過他之後,便對譚鍾麟說:三令郎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後來,事情發展果然如翁同龢所料,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譚延闓中了舉人,2年後又中了進士,官拜翰林學士,地位扶搖直上。

只因母親為妾,死後親戚不準走大門出殯,兒子一舉動為母親正名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譚延闓不但是父親的驕傲,更是母親李氏的救命稻草。李氏原本只是譚家的小妾,確切來說是通房丫頭(隨女主人一同陪嫁到男方家的婢女),可是偶然的一次機會,譚鍾麟卻在醉酒後與李氏發生了關係,當李氏懷孕後,譚鍾麟就將她抬為妾室,位於正妻之下。話雖如此,但李氏畢竟是丫環出身,在不少人眼裡,她與府中下人沒什麼區別。

只因母親為妾,死後親戚不準走大門出殯,兒子一舉動為母親正名

很多時候,譚家人一起聚餐時,李氏只能默默地站在飯桌邊服侍,端端茶、倒倒水,受盡大房的奚落。譚鍾麟見到小妾被如此對待,也是愛莫能助,因為他本就對李氏沒有什麼感情,而且女人之間的事,他一個大男人也不好插手,而且在封建時期,哪有男人為女人出頭的道理?若不是兒子譚延闓能為自己臉上爭光,他真的不想搭理李氏。

只因母親為妾,死後親戚不準走大門出殯,兒子一舉動為母親正名

1916年,李氏在上海病故,聽聞此事的譚延闓馬上放下手頭工作,從湖南趕往上海奔喪。要知道,當時的譚延闓官至湖南督軍,那是他好不容易才爭取到的位置,而且恰逢時局動盪,一旦他離開湖南,很有可能失去官位。然而,譚延闓卻管不了許多,他一定要親自給母親料理後事。次年,譚延闓將母親的靈柩扶回湖南的譚宅,準備擇日出殯。可是問題來了,由於靈柩出殯必須經過族祠的大門,而譚家族規曾有規定,妾室去世後,一律不得走族祠大門。

只因母親為妾,死後親戚不準走大門出殯,兒子一舉動為母親正名

於是,譚家的那些親戚都阻攔譚延闓,堅持讓他抬著李氏的棺材從側門出去。譚延闓怒極,母親嫁給父親多年,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而處處遭到白眼欺凌,如今去世,竟然仍不得從大門出殯,這是何道理?於是,譚延闓爬到了李氏的棺材上,命人將棺材連同他一起抬出大門。族人剛想阻止,譚延闓冷笑道:今日你們便當我譚延闓死了,難道我也不能走大門不成?最後,譚延闓成功帶著母親的棺材走出了大門,以另一種方式維護了母親的尊嚴。人稱“肥宅快樂水”的暢銷飲料,1秒賣出2萬瓶,原料卻是一種毒品一老農耕牛的舌頭遭盜割,包拯:回去將牛殺了,兇手自會露出馬腳只因是一名保安,他遭7個外國學生嘲笑,後逆襲成功考入中國名校體型堪比飛機的巨鷹,常以獅子為食,至今仍沒發現天敵中國最矛盾的省:北方人眼裡的南方,南方人眼裡的北方,爭論至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