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董宣是兩袖清風的好官,為何被《後漢書》列入“酷吏傳”

自古以來,清官一直深受百姓們擁護愛戴。他們清正廉潔,不義之財纖毫不取,寧可不要烏紗帽也要維護百姓利益和法律尊嚴,堪稱民族脊樑。歷史上的清官代不乏人,宋朝的包公,明朝的海瑞,都留下了千古美名。

東漢董宣是兩袖清風的好官,為何被《後漢書》列入“酷吏傳”

東漢初年也出過一位著名的清官:董宣。董宣,字少平,河南杞縣人,曾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陽令,以鐵面無私、執法如山、一毫不取兩袖清風著稱於世。董宣最為人稱道的一件事,就是處死湖陽公主的惡奴事件。湖陽公主名叫劉黃,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大姐。劉秀姐弟很小時父親就死去,家境貧困不堪。劉黃跟母親一起挑起家庭重擔,幫助母親操持家務,照顧弟妹,相濡以沫度過那段困難時光,因此姐弟之間感情深厚。公元25年,劉秀苦盡甘來奮鬥有成,當上大漢皇帝,為了報答姐姐的恩情,封其為湖陽公主。

東漢董宣是兩袖清風的好官,為何被《後漢書》列入“酷吏傳”

但劉黃大富大貴之後,卻為富不仁,倚仗自己的身份地位,胡作非為,縱奴行兇。她身邊一個僕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殺傷人命,卻在公主庇護下逍遙法外,官府幾次派人登門捉拿,都被湖陽公主趕了回來。董宣知道後,義憤填膺。他天天等在湖陽公主出門的必經之路上,準備與之理論一番。有一天湖陽公主果真前呼後擁出門巡遊,那個惡奴兇手也在其中。董宣立即上前,攔住公主的車馬,跪在地上激憤地控訴那個惡奴的罪惡。湖陽公主卻不以為意,洋洋不睬。

東漢董宣是兩袖清風的好官,為何被《後漢書》列入“酷吏傳”

董宣怒火中燒,他猛地站起身來,竄到公主身邊,把那個惡奴拉下馬來,當場一刀斬殺,為民除害。湖陽公主惱羞成怒,立即向劉秀告了一狀。劉秀是個明君,自然不會加罪董宣,但礙於姐姐的面子,於是要求董宣給湖陽公主下跪賠罪,磕個頭算了。董宣卻認定自己是為國執法,沒有任何過失,連皇帝的面子也不給,就是不肯給湖陽公主磕頭。劉秀急得命令太監上前按住董宣的脖項,強迫他磕頭,董宣的脖子卻像鐵一般硬,就是不肯低頭。劉秀無奈之下只得不了了之,董宣由此留下“強項令”的美名。

東漢董宣是兩袖清風的好官,為何被《後漢書》列入“酷吏傳”

董宣74歲時,病死在洛陽令任上。劉秀親自登門弔唁,只見董宣家徒四壁,環堵蕭然,董宣身上蓋著一床破舊粗布被,家裡沒有一件值錢物件,“有大麥數斛、敝車一乘”,劉秀為之感動不已。董宣是一位一毫不取的鐵面清官,深得百姓愛戴,但在二十四史之一的《後漢書》中,卻把他列入“酷吏傳”。眾所周知,酷吏可不是一個褒義詞,特指那些為了功名富貴而屠戮無辜、手段殘酷野蠻的兇暴嗜殺之官吏,酷吏和貪官都被人們所唾棄。董宣這樣的好官清官為什麼會被《後漢書》列入“酷吏傳”?這要從劉秀在位期間的“度田”事件說起。兩漢以來,門閥士族和豪強地主,成為一股崛起的新興勢力。他們要麼身居高位手握大權,世代為官,要麼田連阡陌豪宅如雲,擁有數量驚人的土地、財富和附屬於他們的農民佃戶。土地和人口一旦屬於他們,就成為其私產,不再屬於國家,不向國家交納賦稅、服徭役,其綜合實力之強已經威脅到國家命脈,與君權和國家利益形成尖銳矛盾。

東漢董宣是兩袖清風的好官,為何被《後漢書》列入“酷吏傳”

劉秀為了解決這個社會癥結,為了打擊豪強士族勢力,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度田”行動,強行清查豪門世族的田產和隱瞞的人口,想從這些地方實力派手中奪回土地人口,採取多種手段削弱、遏制其發展。而董宣這樣的不畏權勢的鐵面清官,正是劉秀對付這些豪強士族的“利器”,董宣不僅敢對湖陽公主開刀,還依法懲治了北海地方豪族公孫丹等人,聲震天下,某種程度上成了打擊豪強士族的急先鋒,讓這些人對他恨之入骨。

東漢董宣是兩袖清風的好官,為何被《後漢書》列入“酷吏傳”

劉秀的整治豪強行動,其實效果十分有限,直到南北朝時,豪強士族仍然是國家朝局中一股舉足輕重的重要力量。《後漢書》作者范曄,本身也是南朝宋豪強士族。他出身於“順陽範氏”,曾祖範汪,東晉安北將軍,進爵武興縣侯。祖父範寧,東晉臨淮太守、豫章太守,父親範泰擔任東晉中書侍郎、南朝宋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侍中。范曄本人擔任南朝宋尚書郎中、宣城太守。明顯可以看出,范曄家族幾代人持續上百年都是朝廷大臣,即使改朝換代也不能撼動其分毫,可見門閥士族實力之強。范曄作為豪強士族的代言人,對董宣這樣敢於挑戰他們地位的鐵面清官,自然毫無好感,把他列入“酷吏傳”也就不足為奇了。參考資料:《後漢書》《南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