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談】相比《沙丘》,我更希望維倫紐瓦能拍更多的《降臨》

維倫紐瓦版的《沙丘》上映之後,大多數中文社群裡出現了非常有趣的評價分化。一些批評者的觀點,幾乎和《指環王》(尤其第一部)重映時部分新觀眾的看法如出一轍:怎麼會這麼拖——到底在講什麼——怎麼還沒講完就結束了——震怒!

上個星期,我社也包場看了一場IMAX 2D版的新《沙丘》。平心而論,僅憑攝影音樂美術,這也是部值得去電影院買張票的片子。不過從我個人角度而言,還挺想對這版《沙丘》發表一些不敬言論,比如是否真的要搞那麼多升格鏡頭——那麼多!

但考慮到夜談畫師凱撒先生對該片的評價近乎“不打十分就是不客觀”,為了避免他在插圖裡鬧事,所以這篇夜談省略了這一吐槽環節。

電影上映後,我在油管上看到一些播主整理了維倫紐瓦比較有美學代表性的鏡頭合集。維導的電影氣質可以說都差不多,無論《銀翼殺手2049》還是《降臨》,都是大段大段的配樂推進、升格鏡頭、無臺詞演出,充滿一股冷冽的悲哀。

【白夜談】相比《沙丘》,我更希望維倫紐瓦能拍更多的《降臨》

很難分出2049最有代表性的鏡頭到底是這一卡,還是虛擬人JOI在橋上那一指

可能是我對《沙丘》沒什麼久遠的感情,又看過太多遍1982版的《銀翼殺手》導致對新版有點過敏,所以一直認為維倫紐瓦最好的科幻作品依然是《降臨》。

如果要簡述一下《降臨》的基本概念,我會復讀一遍人類做給七肢桶(也就是電影裡的外星人)的物理小實驗——每個上過中學的人可能都做過——光的折射。每個人都知道光是怎麼走路的,費馬最短時間原理的說法是,光永遠走的是需時最短的路徑。

“那麼光在射出之前,為什麼已經知道這條路徑是用時最短的路徑呢?”,《降臨》幾乎就是從這件事講起的。

對我這種口味比較通俗,又對語言學的基本知識沒什麼瞭解,腦子又比較笨、釐清概念很慢的觀眾來說,原本應該被《降臨》裡的概念繞得不太開心(顯然,我也沒有那種會在所謂“燒腦”電影散場之後講半個小時題的男朋友)。

但我還是很輕鬆地就被《降臨》帶進去了。原因是維倫紐瓦的導演重點,其實幾乎全放在了剋制而隱秘的氣質和情感表達上,觀眾完全可以擺出一副站在時間長河裡看風景(雖然腦子裡一團漿糊)的態勢。想累了,單純看看七肢桶秀書法,也蠻好玩的。

【白夜談】相比《沙丘》,我更希望維倫紐瓦能拍更多的《降臨》

這個視覺呈現方式和《神秘博士》裡的虛構語言Gallifreyan十分相似

後來我去看了原著《你一生的故事》,也因此喜歡上了作者特德·姜的更多作品。嚴格來講,特德·姜挺多作品的“科幻性”比較弱,屬於泛化的幻想文學範疇。

而且他非常熱衷於探討“自由意志”這個概念。在科幻文藝領域,把這個概念作主導,多少有點陳詞濫調。而特德·姜卻寫了好幾篇關於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的小說,無論《你一生的故事》《商人與鍊金術師之門》還是《焦慮是自由引起的眩暈》,片面來講,可以說共享的都是同一母題。

無非前者是從語言學的角度鋪開整個劇情,概念要更獨特一些;而像《商人》則偽裝成了《一千零一夜》中的某一夜,除了故事講得好(而這又是很難透過第三者口述出來的優點)以外,可以說沒有任何有新意的地方。

但“會講故事”,已經是一個寫作者能得到的最奢侈的本領了,這完全不比一個足以奪得星雲獎的綺想要差。

【白夜談】相比《沙丘》,我更希望維倫紐瓦能拍更多的《降臨》

雖然很幼稚,但我會向所有人推薦《商人與鍊金術士之門》

回過頭再看,我會覺得維倫紐瓦拍《降臨》屬於天作之合。如果文藝作品是盤菜的話,維導顯然適合“重口感而非味道”的劇作。這種對抽象情感和氣質的把握與呈現能力,用來拍小科幻剛剛好,拿去拍《三體》就不對味了。

但人家已經在用自己的味道拍《沙丘》了,一部之後還有一部,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太空指環王。

自從《降臨》之後,這種敘事格局小(非貶義)的科幻片在電影市場上並沒有出現多少,不免讓我覺得有些遺憾——如果《商人與鍊金術師之門》能改編成電影該有多好,“聆聽和扮演人生這個故事,我們最終才能從中得到教益”,是我在科幻小說裡看到過關於宿命論最好的臺詞。

這部小說裡面也有很多沙漠的,希望喜歡拍沙漠的維倫紐瓦能聽到。

【白夜談】相比《沙丘》,我更希望維倫紐瓦能拍更多的《降臨》

作為25年的沙丘迷,我不太同意作者的觀點,但我誓死為他的白夜談畫漫畫。

—— CaesarZX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