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為何張桂蘭和張桂英只一字之差,難道作者詞窮嗎?

張桂蘭是江德福在老家的前妻。

張桂英是王振彪在海島上的糟糠之妻。

二人從未見過面,更是毫無聯絡,名字聽起來卻像親姐妹,因為只差一字。難道是作者詞窮嗎?

當然不是!

而且,多米諾相信這兩個名字是作者深思熟慮後,才確定下來的。因為,看似普通的兩個名字,實則卻蘊含了好多層諷刺的意思。

《父母愛情》:為何張桂蘭和張桂英只一字之差,難道作者詞窮嗎?

第一層:字面解析。

蘭,為花中君子。但我們回想一下張桂蘭的所作所為,趁著江德福不在家的時候,與其二哥私通,並生下了孩子。

在任何的年代背景下,張桂蘭的做法都是讓人唾棄的。更何況後來還放任兒子江昌義去認爹,就算不是張桂蘭主使的,這一切也都已經讓她走到了遭人唾棄的地步。

英,是指才能過人的意思。而張桂英只是一個在家中挑水做飯的婦女,就連飯桌上也沒有多少話語權,又怎能有展示才能的機會呢?

《父母愛情》:為何張桂蘭和張桂英只一字之差,難道作者詞窮嗎?

第二層:在人生的選擇上,互為“鏡子”。

張桂蘭是農村女人,但她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女人。

新婚的江德福丟下張桂蘭去當兵,不知道丈夫歸期的她,直接選擇了與江德福的二哥生活在了一起。

其實,沒有經歷過張桂蘭的掙扎與無奈的人,誰也沒有資格評判她的對錯。

至少,張桂蘭沒有虛度光陰。沒有用自己全部的青春去賭江德福的“責任心”。

至少,張桂蘭有了自己的孩子。

至少,張桂蘭主動歸還了江德福的自由。

《父母愛情》:為何張桂蘭和張桂英只一字之差,難道作者詞窮嗎?

其實,沒有任何共同語言,更沒有子女牽絆的江德福與張桂蘭,早晚都會分開的,只是時間問題。

甚至可以說,這個結局是註定的,與安傑也沒有關係。就算沒有安傑,江德福也會在進城之後選擇別人,而不是老家的張桂蘭。

至少,張桂蘭一生都沒有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一直在村中生活,從來都沒有什麼希望,更談不上失望。

《父母愛情》:為何張桂蘭和張桂英只一字之差,難道作者詞窮嗎?

張桂英是個循規蹈矩的女人,但也不是個幸福的女人。

張桂英曾經是“婦救會”主任。可見,在農村的時候,張桂英也曾風光過。

但進城後,張桂英是安傑和葛美霞眼中的笑話,是王振彪口中的“大力”妻子,是江德華唯一的同盟軍。

可以說來到海島的張桂英,雖然能與王振彪在一起的日子,但她活得都是憋屈,一直都很憋屈。

《父母愛情》:為何張桂蘭和張桂英只一字之差,難道作者詞窮嗎?

還記得安傑請張桂英喝咖啡的場景嗎?

看第一遍的時候,多米諾覺得安傑很有先見之明,知道給張桂英換一個不成套的杯子;更是覺得張桂英很搞笑,果真摔了杯子。

看第二遍的時候,多米諾卻覺得安傑很正常,換杯子只是她潛意識的判斷;覺得張桂英很可憐,永遠逃不過被恥笑的命運。

其實,張桂英的生活,就如同她手中的咖啡杯一樣,無論如何都會支離破碎。

不是張桂英不想適應城裡的生活,而是“城裡”的人們根本容不下她這個“另類”。安傑下意識換杯子的動作,就已經證明了一切。

《父母愛情》:為何張桂蘭和張桂英只一字之差,難道作者詞窮嗎?

有一種選擇是:無論如何都是錯的。

因為,她們的格局決定了,一生只能在同樣的境遇中躊躇徘徊。

並不是因為不夠優秀,最起碼張桂蘭的果敢,和張桂英對新生活的嚮往都是她們身上的閃光點。

但她們的丈夫卻主動或者被迫地接受了更大的改變,這一點是她們無論如何都追不上的。

張桂蘭的選擇讓她在農村“受苦”,張桂英的選擇讓她在城裡“憋屈”。

多米諾真的說不出,她們哪個選擇更好,或者說,哪個選擇更可憐。

《父母愛情》:為何張桂蘭和張桂英只一字之差,難道作者詞窮嗎?

第三層:他們的結局,同樣讓人唏噓。

江德華是唯一一個與兩人都交情頗深的人。

剛見到安傑的時候,江德華一直都想喊安傑“小嫂子”。就是因為,江德華已經習慣叫張桂蘭嫂子,可見二人的感情是頗為深厚的。

江德華與張桂英更是天生就談得來的節奏。二人一起看孩子,一起上房頂,甚至還能一起攛掇安傑去燒紙錢。

《父母愛情》:為何張桂蘭和張桂英只一字之差,難道作者詞窮嗎?

為了江德華的婚事,張桂英特意去找過安傑,希望她能夠為江德華多考慮考慮。

甚至,張桂英還親自去治牙,只是為了讓江德華能看一眼“情敵”吳醫助。

其實,葛美霞和老丁的婚事泡湯,與張桂英也是有關係的。

但就算是這樣,當得知張桂英死訊的時候,江德華卻認為是老家的“嫂子”張桂蘭去世了。

由此可見,張桂英是卑微的,卑微到沒有人會記清她的名字。

《父母愛情》:為何張桂蘭和張桂英只一字之差,難道作者詞窮嗎?

張桂蘭當年為了生存,不得不再嫁。

江德福風光回老家的時候,張桂蘭只能站在村頭瞭望,這一眼是感激,是牽掛,是凝滯。

由此可見,張桂蘭也是卑微的。卑微到安傑看到這一幕後,只剩下唏噓,卻沒有任何的醋意。

張桂蘭和張桂英雖然身處不同的境遇,但結局是同樣卑微的。

只是張桂英“憋屈”的時間長,壽命短了些。

張桂蘭吃苦受累的日子多,臉上更滄桑了些。

馬伯庸:

所謂選擇,只是努力所賦予人的一種資格。

但有的時候,無論你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就如同張桂蘭和張桂英一樣。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命中註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