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了什麼寓意?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無論是帝王貴胄還是平民百姓,最平等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一天都會死。

但由於身份和地位不同,帝王死後會被葬入帝陵,而且陵寢內會有數不盡的珍貴陪葬品;而對於貧窮的普通百姓而言,可能只是草草地埋掉而已。

民國軍閥孫殿英炸燬清東陵,盜掘慈禧陵寢的時候,發現她的嘴巴里,含著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古人去世後,口中都要含著一塊珍貴的玉石或夜明珠呢?難道和某種封建迷信活動有關係嗎?又代表什麼寓意呢?

代表了什麼寓意?

一、古人死後,口中含啥

古代喪葬習俗非常繁瑣,傳至今日已經基本上都被簡化沒了。其實,在考古專家挖掘出來的很多墓葬中,都發現了一個共通的問題,那就是棺槨中的遺骸口中,一般都會含著一塊玉石。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種喪葬形式和傳統喪葬習俗息息相關。簡而言之人死後口中含著的東西,可以稱之為“口含”。

口含作為我國一種古老的喪葬習俗,時至今日已經有幾千年的時間了,古人特別講究“人死為大”的說法,在入殮時會給死者口裡含一種比較貴重的玉石,或者是珠玉等珍貴的物品。

代表了什麼寓意?

就算是生活比較貧苦的老百姓,死後沒有玉石或珠寶可以含在口中,也必須用銅錢來替代。

口含作為古代喪葬文化或習俗中的重要一環,按照古人的說法寓意死者去陰間之後的“食物”,古人認為人死後都會去陰間,需要走很長很長一段路才能到達,所以他們不希望死者餓著肚子上路。

所以讓死者嘴裡含著銅錢,或者是玉石、珍珠等,權當死者去陰間時的“口糧”。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口含”又稱為“含蟬”,主要的寓意就是蟬破土重生,可以解釋為希望死者早日輪迴。

唐宋時期“含蟬”的種類逐漸豐富起來,金、銀、玉、翠、銅錢,或者錢狀物的珍貴物品都能充當此類物品。

代表了什麼寓意?

但是到了明清時期,“含蟬”的樣式也逐漸多樣化,當主要的寓意還是死者的“口糧”,並且清一色的都十分珍貴。

考古發現,我國雲南地區古墓中死者的嘴裡,竟然含著一個體積較小的有蓋“翠瓶”,寓意為儲存死者陽氣,不希望死者魂飛魄散。

二、封建喪葬禮俗

《周禮》中曾記載天子駕崩後,遺體的口中要要含“珠”,然後按照身份高低以此類推,諸侯甍後可以含“玉”;大夫口中含“璧”、士口中則含“貝”;平民則只能含穀物或鉛筆。

代表了什麼寓意?

其實,唐朝時期也有類似的規定,四至五品官員死後可以含璧;六品之下則需要按照規制含貝;到了宋代才開始銅錢代替貝。當然,地位如果十分低下或者家徒四壁者,死後口中一般都會含一口飯。

按照古代的規矩富人死後,逝者的“九竅”都要塞上玉,古人稱之為“九竅玉”。所謂的“九竅”指的是眼、耳、鼻分別各兩竅,然後嘴巴算一竅,下身的肛門和生殖器算兩竅。

古人認為“九”是一個吉利數,同時,也寓意著身份和地位,死者口中含珠或玉說明身份高貴,還有一層含義是寓意死者不朽。

除此之外考古學家還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有一些地位叫高貴的遺骸,竟然穿著用玉片做的“金縷玉衣”。

代表了什麼寓意?

據說乾隆帝死後口中便含著一個玉蟬,但這絕非是他的獨創,早在漢朝時期王公貴族死後,嘴裡面也會含著玉蟬,這也是“含蟬”的來歷,同時,漢朝人認為死後口中“含蟬”,可以讓自己得道成仙。

三、靈魂不滅的思想

這一點非常好解釋,因為古人特別相信,人死之後靈魂永存的說法,他們認為雖然認識之後肉身會腐爛,但是靈魂卻會得到永生。

但由於靈魂容易破滅,所以必須在死者去世時,讓其口中含玉方能實現靈魂不滅的目的。其實,歸根結底古人死後的“口含”習俗,還是源於一種喪葬禮俗的不斷演化。

代表了什麼寓意?

由於當時社會中的玉石十分珍貴,所以只有天子和貴族才能擁有,所以他們即使死後也希望高人一等,所以才會有“含蟬”的習俗,希望在陰間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結 語

中國人對生死之事都十分敬畏,尤其是對死亡更懷揣著極大的敬意,“事死者如事生”是古人信奉的喪葬禮俗之一。

他們認為人死之後靈魂並不會消失,只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去另外一個世界繼續生存了。雖然這種說法玄之又玄,但時至今日依然有人深信不疑。

代表了什麼寓意?

尤其是佛教所說的“六道輪迴”,更是從側面印證了古人的想法,畢竟每個人都想長生不老,但又無法抵擋生老病死等自然規律。

所以為了讓死者更有尊嚴,才會制定出比較完備的喪葬禮俗,可見古人對生死根本無法看淡,也不可能出現所謂的唯物主義思想,只當是傳統文化罷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