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白駒過隙,誰還會在日記本扉頁上“勵志”?

閒餘讀書,每每看到先賢人物或成功人士的座右銘很受感動,字裡行間或含蓄內斂、或文采飛揚,讀後受益匪淺,感受很深。康德曾說過,人生需珍視無非兩種,宇宙的浩瀚星空和內心的道德律。

時光白駒過隙,誰還會在日記本扉頁上“勵志”?

少年時代,日記本扉頁喜歡摘抄一兩句名言,經常翻閱,目的是讓自己內心充滿感動和憧憬。後來,更多的接觸一套套真實但冷冰冰的制度,一條條嚴謹但乾巴巴的規定,一則則科學但硬邦邦的要求,於是,開始習慣於將騷動但鮮活的情緒轉換成平和但沉悶的理性,斐然的文采開始讓位給精確的敘述。

告別少年情懷,再到壯歲聽雨,感到生活中任何階段都應有自己的座右銘,不是因為“為賦新詞強作愁”式的情懷留戀或附庸風雅,而是因為湧動在內心的人生理想和自我秉持的生活態度。

時光白駒過隙,誰還會在日記本扉頁上“勵志”?

吾輩愚鈍地將座右銘理解為康德所言的道德律。每個人都會有高興的時候,不過也少不了苦惱;酒過三巡,也可能自命不凡,但轉眼就覺得一無是處;遊歷一廣,就似乎明白了一些大道理,卻又常常覺得似是而非。這也許就是人生的無限懸念和生活的無窮魅力,也正是人生和生活的豐富多彩所在。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應該如何面對這些不可捉摸的豐富多彩。工作中和領導同事們交流各自喜歡座右銘,很受教誨,這些“人生要義”啟示我們,人生雖然充滿懸念,但有幾點可以為自己牢牢把握。

時光白駒過隙,誰還會在日記本扉頁上“勵志”?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座右銘文字千錘百煉,反覆推敲,內容博大精深,甚至玄乎其玄。簡單理解其實就是老百姓掛在嘴上的那句“要做事先做人”,實質就是道德操練,也就是學會如何正確處理物我關係、人際關係、群己關係、群際關係。

它不是要你故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清高矜持,而是要你推己及人,從身邊做起:你能真誠地欣賞身邊朋友的成功嗎?你願意無私地傾聽別人的訴說嗎?你時常侃侃而談卻不知所云嗎?你是否經常想起你那飽經風霜、胼手胝足的父母,也許此刻,他們正行走在家鄉泥濘的田埂上辛勤勞作,你想實實在在地為他們做點什麼嗎?你能容忍他人的善意過錯嗎?你願意奉上你發自內心的讚揚嗎?你能夠勤勉忠實地履行你的職責嗎?你願意誠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嗎?

時光白駒過隙,誰還會在日記本扉頁上“勵志”?

對這些雞毛蒜皮但再真實不過的話題,在座右銘中都找到了答案,擁有了這些,不敢說就具備了接近成功的品質,至少面對充滿懸念的人生,用不著焦慮。有道是,世事紛繁且無常,內心沒有幾分定數豈能不亂了方寸?

物理學告訴我們,從一個狀態向另一個狀態變化,是需要足夠的能量的;計算機科學告訴我們,從一個狀態向另一個狀態的躍遷,是要有刺激條件的。當今世界,資訊爆炸,即便是“頭懸樑、錐刺股”,恐怕也只能窺得知識海洋的一鱗片爪,迷茫是我們對現代社會的真切感受。

時光白駒過隙,誰還會在日記本扉頁上“勵志”?

是聽任迷茫的擴散而最終漆黑一團,還是盡力驅散迷茫尋找些微晨曦?這是一個古老話題。無可置疑亦無從選擇的是,儘管迷茫不可能散盡,但驅散迷茫是人類卓然有別於它者並得以自救的唯一路徑。

而學習是迷茫地驅散劑,除了學習,我們實際上並沒有更有效的生存方法。我感到,人們尋找或者交流自己座右銘的過程就是一次高階命題的研討,一場百花齊放的展覽,一種詩意棲息的學習!讓我們在緊張的工作中共同煥發愛心和善意,共同銘記信念和責任。這樣,我們將永遠不會孤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