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 | 周蕙:在這個必須“刷存在感”的年代,我想做一些可以留下來的好音樂

新歌《釀月光》與方文山合作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

20世紀末出道的周蕙,曾把一首《約定》唱得街知巷聞,這首歌所在的專輯——她的首張專輯《周蕙精選》銷量超過一百萬張。即使在唱片黃金年代,這也是一個極為優秀的數字。

在如此輝煌的開局之後,卻是一段廣為人知的狗血故事:周蕙被伯樂兼經紀人背叛,陷入長達數年的合約糾紛,在事業上升期被迫銷聲匿跡。重新出發時,樂壇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但她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這十來年,她發專輯、做演出,成為樂壇中細水長流的存在。最近,周蕙釋出了新單曲《釀月光》,以此為契機,她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專訪。

在這次專訪的前一週,某音樂盛典評出一張被“網路神曲”霸佔的“年度十大熱歌”榜單,引發樂迷爭論。面對劇烈變化的音樂環境,作為一名從傳統流行音樂工業中走過來的歌手,周蕙坦言自己在努力適應,但同時也在堅守:“我覺得這些東西要留給聽眾自己判斷。我還是堅持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做一些可以留下來的好音樂。”

獨家專訪 | 周蕙:在這個必須“刷存在感”的年代,我想做一些可以留下來的好音樂

《羊城晚報》12月20日報道

出道時“不露臉”,現在仍不習慣暴露於人前

周蕙最有辨識度的當屬她的聲線:柔美又帶點甜,是一把非常適合唱情歌的聲音。她卻自評:“其實我骨子裡是有點叛逆的,我喜歡做別人不會做的事情。”1996年,周蕙剛從大學畢業,拿著存下來的零花錢,找一個錄音棚,給自己錄了一張專輯。她回憶:“當時身邊的朋友很流行拍藝術照做留念,但我覺得所有人都在做這件事,就不好玩了。我要幫自己出專輯,把我最喜歡的歌手——林憶蓮、王菲、許美靜、鄭秀文等人的歌,由我自己唱一遍。錄音棚的老闆覺得我的聲音很好,便推薦給唱片公司,我因此出了道。”

獨家專訪 | 周蕙:在這個必須“刷存在感”的年代,我想做一些可以留下來的好音樂

從1999年到2001年,周蕙連發三張《周蕙精選》專輯,均以插畫人物作為封面,主打歌《約定》的MV也以動畫方式呈現。歌手本人不露臉,這在當時算是特別的設計——因為當時的唱片封面大多是歌手的大頭照。周蕙的想法頗為前衛:“其實我想當個‘虛擬歌手’,因為我只想跟大家分享我的音樂。公司的人也覺得很有趣,一個20來歲的女孩會有這樣的想法,那不如試試看。當然那時候的技術還不成熟,沒法完完全全做出一個動漫人物來代表我,但他們還是部分地滿足了我的想象。”周蕙坦言,哪怕到了現在,她也不習慣時常把自己暴露在人前:“哪天我老到再也沒法跑宣傳,我可以過回自己的生活,有興致的時候就出來唱歌,然後做成動畫版MV……”

獨家專訪 | 周蕙:在這個必須“刷存在感”的年代,我想做一些可以留下來的好音樂

周蕙首張專輯《周蕙精選》

但周蕙還沒老,華語樂壇的環境就已翻天覆地。網際網路興起,藝人需要在網上“營業”,以保持一定的曝光度;音樂則需要依賴短影片、綜藝節目才比較容易得到大眾的關注。以往不到宣傳期就不會在大眾視野中出現的周蕙,近年也參加了《蒙面唱將猜猜猜》《天賜的聲音》等音樂綜藝,微博的更新也頗為頻繁。“我其實沒那麼想要跟大家分享我的私生活。我一直覺得專心把音樂做好就行了,沒必要刷存在感。”周蕙坦言,“但無奈現在我們走到了一個必須刷存在感的時代,我也還在適應。如果說大家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在不太打擾我的私生活的情況下,我可以做點事情陪伴大家。我喜歡玩,遇到好玩的事情也會樂在其中。”

過去“幾天磨一首歌”,現在“五秒紅一個人”

周蕙在20世紀70年代出生,20世紀末出道。她見證過華語樂壇的輝煌時期,也親身經歷這十幾年來數碼技術和網際網路飛速發展之後給華語音樂帶來的改變。她是一個聽黑膠唱片長大的小孩:小時候,她住在舅舅舅媽家,舅舅是個黑膠唱片愛好者,家裡經常放著音樂。周蕙回憶:“我摔破了舅舅蠻多張黑膠盤的……因為黑膠包裝的袋子兩邊都有開口,我一提起來,唱盤就從底下掉下去了。”

而她出道的時代被稱為“華語樂壇最後一個‘神仙打架’的時代”,與她同期的歌手包括周杰倫、蔡依林、蕭亞軒、孫燕姿、梁靜茹、五月天、S。H。E等。趕上末班車的周蕙,被傳統流行音樂工業鍛造出一身過硬的本領。周蕙回憶:“當時用盤帶錄音,是沒法修音的。我們會花幾天時間去磨一首歌,反覆地唱,只為了把音高唱準、音色唱美。為什麼以前的歌手很會唱?就是因為在錄音棚裡,已經把自己的耳朵、聲帶、歌唱技巧都練到最純熟。”

周蕙的首張專輯《周蕙精選》賣了超過百萬張,《約定》《風鈴》等歌曲紅遍大江南北。但她在2003年時陷入合約糾紛,一下子就消失了四年。復出的時候,樂壇已經是另一副模樣。她花了很多時間去適應:“我在2007年重新進錄音棚已經沒有盤帶了,全部變成了電腦錄音。就算音不準,電腦都可以拉到準的位置。為什麼有的年輕歌手在舞臺上經常唱不準,因為他可能也從來沒在錄音室裡唱準過。”

獨家專訪 | 周蕙:在這個必須“刷存在感”的年代,我想做一些可以留下來的好音樂

無法否認的是,流行音樂正在變得越來越快餐化。最近,第三屆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評選出來的一份“年度十大熱歌”榜單引發爭議,榜單上十首歌均是擁有洗腦旋律的“網路神曲”。周蕙認為:“音樂是做給大家聽的,如果整個市場都喜歡那樣的歌,那確實是一個時代的趨勢和潮流。我覺得這些東西要留給聽眾自己判斷,我也不曉得是對還是錯。但如果你的小孩是聽著這些歌曲、看著短影片長大,或許他們在音樂和影像方面的鑑賞力就無法進階到另一個層次。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知道現在這些現象對整個流行音樂產業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周蕙有自己的堅持:“現在當歌手的門檻變得很低,每個人都有紅的機會。有個手機、有個音效卡就可以錄音。丟上網之後,可能只用五秒鐘就莫名其妙爆火了,但也有可能五天之後就重歸寂靜。但我覺得還是得有人堅持去做一些值得留下來的好音樂。我不想因為處在這樣的環境裡,就完全去配合和迎合。”

除了說唱都能駕馭,最想跟李泉合作爵士專輯

出道22年,周蕙不僅是一個“很會唱”的歌手,她從十多年前就開始參與到音樂製作和詞曲創作的幕後工作中。她謙虛地表示:“我的產量其實不多,所以也不好意思跟別人說我也是製作人和創作人。而且我不是那種從小學音樂的‘練家子’,而是‘半路出家’,只是我愛聽也愛唱。”創作的時候,聲音就是周蕙的樂器,她說:“當我有靈感的時候,我會趕緊拿手機錄下來,交給身邊會彈琴的朋友幫我做個小樣。之後我再把小樣投稿到公司,看能不能放到我的專輯裡。”比如,在去年發行的專輯《豁然律》裡,她就是歌曲《哪兒》的作曲和製作人。她說:“當製作人很有意思,可以把‘調色盤’拿在自己手上,把音樂調整成完全符合自己想象的樣子。”

獨家專訪 | 周蕙:在這個必須“刷存在感”的年代,我想做一些可以留下來的好音樂

但周蕙也樂於跟其他音樂人合作。比如她在11月發行的新歌《釀月光》,由方文山作詞、唐漢霄譜曲並擔任製作人。這首《釀月光》完全沒有鼓點,這是頗為特別的做法,因為作為節奏樂器的鼓被認為是流行歌曲的“骨架”,更別提目前流行的古風歌曲最喜歡透過強節奏來製造爽感。《釀月光》全靠絃樂和周蕙的演唱支撐,有種難得的典雅。周蕙說:“我問唐漢霄‘你怎麼敢給一個歌手唱一首完全沒有鼓的作品’,他說‘因為你是周蕙’。被這樣褒獎,如果唱不好,面子也掛不住,哈哈。最後我覺得自己駕馭得不錯。”

周蕙不願意把自己侷限在“情歌”的框框裡:“其實從第一張專輯開始,我就一直在放一些‘奇奇怪怪’的音樂元素進去,比如搖滾、電音等等。上一張《豁然律》我也挺叛逆的,因為我要讓大家聽到抒情歌以外的周蕙,所以放進了《彎彎的月光》這種快歌。”她自信地表示:“除了說唱之外,其他曲風我應該都能駕馭吧,哈哈!”

而她最想做的,還是出一張爵士專輯,最好可以跟李泉合作:“他的《走鋼索的人》《到中央》,還有為范曉萱寫的《我要我們在一起》,我都非常喜歡。其實蠻多人在做爵士專輯,但我想,到目前為止,唱爵士的人裡還沒有像我這麼聲線細的。”

【對話】

在上海生活工作大半年,見到了玲娜貝兒

羊城晚報:新歌《釀月光》請來方文山作詞、內地年輕音樂人唐漢霄作曲。這次合作是如何促成的?

周蕙:10年前我曾找方文山寫了一首《故事的某段》,也是偏中國風的感覺。那次之後大家各忙各的,他也漸漸減產,比較專注於他個人的興趣,比如漢服文化之類的。除非是很好的朋友邀約,他已經很少寫詞,所以我很開心他願意接下這個任務。

至於唐漢霄,我之前不認識他。但我在上海逛超市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搜尋之後發現原來是他寫的。我主動向公司提出想向唐漢霄邀歌,其實是挺冒險的——因為沒合作過,萬一他寫出來的作品我不喜歡,怎麼辦?但他做了非常多的功課,把我出道22年來所有的歌都聽了一遍,分析我從20多歲到40多歲的聲音變化,為我找到最適合的演唱方式。

羊城晚報:唐漢霄也擔任這首歌的製作人,錄音過程順利嗎?

周蕙:很順利。我也把唐漢霄的音樂都聽完了,完全不需要花時間培養默契。我們第一次見面就在錄音室,馬上進入工作狀態。我的習慣是花大概30分鐘開嗓,然後跟製作老師討論如何佈局整首歌。這次錄音,我從暖身到結束才花了兩個小時。

羊城晚報:有些歌手錄音會一氣呵成,有些人則會一句句地摳。你是哪一種?

周蕙:我不習慣那種片段式的錄音,因為我沒辦法讓自己的情緒中斷。而且一旦中斷,連音量大小都沒法跟前一句完美融合。我會隨著自己的呼吸一路往下唱,配合編曲的起承轉合,整首歌曲一次性唱下來。

羊城晚報:今年因為工作的關係,你在上海待了快大半年,都去了哪些地方?

周蕙:隔離完之後,我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迪士尼。我非常喜歡去樂園,它讓我有種離開都市、進入夢境的感覺。後來到了10月底我又去了一次,見到了玲娜貝兒,哈哈。

圖片 | 藝人方提供

責編 | 李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