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經過《陳情令》爆紅後兩年的休眠,2021年,備受矚目的“耽改101”隨著《山河令》的開播打響了第一炮。

這部戲有多火?來看一組資料:#山河令#微博話題閱讀量80億+,熱搜霸榜一騎絕塵;豆瓣開分8。1一路漲至8。6,為同檔期國劇最高分;兩位主演龔俊、張哲瀚,以火箭速度從18線小明星躋身準頂流,粉絲量雙雙破千萬;播出平臺瘋狂收割,氪金最多的觀眾花了超2。5萬元買下了近208年的年卡會員……

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當財富的密碼再次開啟,耽改劇的集體狂歡比想象中來得更為兇猛。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當前已開機、籌備中的耽改劇總計超出80部。已完成的同類型劇集更是蠢蠢欲動。不到十天時間裡,積壓兩年的耽改劇《恨君不似江樓月》火速上線,不是耽改但主打雙男主的《榮耀乒乓》突然定檔,聲勢浩大的頂級耽改劇《皓衣行》傳出4月播出,《殺破狼》有望5月上線。

資本蜂擁耽改劇,不禁令人想起前幾年大火的宮鬥、穿越、盜墓等題材,因為過度流行而被拍得“爛大街”,很快沉寂。

正所謂“花無百日紅”,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從小眾到主流“四級跳”

說到耽改劇,很有必要科普幾個概念。

耽美:產生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本,原指“耽於美色”,後在我國多用於表述男同性戀愛情。

耽改劇:指影視公司購買原創耽美小說版權之後,進行劇本改編和拍攝的電視劇。

下海:男演員出演耽改劇。

腐女:喜歡磕男男CP的女性。

曾經的耽美文化,一直以小眾圈層的樣態存在。直到近幾年,在流量和資本的雙重推動下,大量“耽改劇”湧現,耽美文化才逐漸演變成了“腐文化”出圈。

提及國產耽改劇的鼻祖,《上癮》必須榜上有名。這部劇開播於2016年,彼時網路及影片平臺還不太發達,然而《上癮》在開播24小時內,播放量就超過了1000萬,3天實現收視破億,火到劉德華都在追劇。兩位主演

許魏洲[娛樂影響力人物榜✨第59名]

、黃景瑜一夜從無名無姓的新人躋身頂流,拍雜誌,接代言,開線下見面會,羨煞圈內人。不僅如此,《上癮》還火到了國外,泰國粉絲見面會5000張門票在3分鐘售罄。

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上癮》第一次把耽美題材搬上了檯面,讓影視行業看到了它強大的市場潛力。

可惜好景不長,該劇播出僅一個月,就因尺度過大被全網下架。兩位主演被禁止同框,原著《你丫上癮了》的後續內容也停止拍攝,封殺的現實讓耽改劇瞬間啞火。

此後整整兩年,耽改劇幾乎絕跡。

直到2018年,《鎮魂》的出現,讓耽改劇再度重啟。不同於《上癮》的直白露骨,“吃一塹長一智”的《鎮魂》刻意去掉原著小說中大量的感情線,改由似有非有、似無非無的含蓄處理手法展露沈巍和趙雲瀾之間的“一眼萬年”,那份肝腸寸斷的曖昧感,引得無數“鎮魂女孩”心碎一地,連個擁抱都沒有的“兄弟情”瞬間席捲全國,讓這部服化粗糙、特效五毛的網劇上線四天播放量破億。

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嚴格意義上講,《鎮魂》帶來的紅利更多流向了兩位CP感滿滿的演員,

朱一龍[娛樂影響力人物榜✨第31名]

、白宇都憑藉極高的資源轉換率躍升一線明星。

儘管該劇中途還下架了一段時間,但兩位主演的熱度遲遲未散。

回頭看,《鎮魂》之於耽改劇最大的意義,是找到了這一型別的可操作性。

一年後,耽改劇大爆款《陳情令》來了。

遵循了“兄弟情”的原則,在兩位翩翩少年美貌與實力的襯托下,整部劇充滿了虐心的氣息,讓人心旌搖曳。與此同時,“男色經濟”大放異彩。劇集超前點播創下1。56億的天價收益,它的IP衍生打法在行業更具標誌性:釋出的國風數字專輯,10小時銷售額突破300萬;聯名款口紅上線36分鐘宣告售罄,全網累計銷量將近4萬支;單日收視率破3億,捧出了兩個內娛頂流

肖戰[娛樂影響力人物榜✨第56名]

、王一博。

透過這部劇,資本完全掌握了耽改劇的終極營銷方式。

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從試水到轉型,耽改劇實現“破圈”之後,萌生了更大的目標。

2020年,

隨著《鬢邊不是海棠紅》的上星播出,耽改劇正式走入主流視野。

淡化情愛戲碼,凸顯戲曲文化與家國情懷,從不被眾人看好到播出後的“真香”,《鬢邊不是海棠紅》站在刀尖跳起舞蹈,可謂“富貴險中求”。尤其是兩位主演,黃曉明以顏值與演技撐住了富商程鳳台,脫油成功跳出“霸總”人設,而尹正也一如既往靠演技hold住了梨園新魁商細蕊。

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自此,耽改劇一種成熟的產業鏈和商業模式也逐漸形成:從改編原著小說,到選角“膚白貌美”的雙男主明星,再到雙男炒CP和互動“發糖”圈粉,劇播完之後雙方自行“切割”。

從牴觸到密集“下海”

相對於主流正劇,言說同性之間感情的耽改劇往往瞄準和迎合小眾群體的口味。在重重規訓之下,男演員出演耽改劇被視為“下海”,頗有墮入風塵的意思。

從早期大火的幾部耽改劇可以窺見,

黃景瑜[娛樂影響力人物榜✨第12名]

、許魏洲、白宇、朱一龍、肖戰、王一博都是“小透明”時期接演的耽改劇,而後一躍飛昇。在出演《鎮魂》之前,北電錶演系畢業的朱一龍在娛樂圈已經拼搏9年,中戲表演系畢業的白宇打拼4年,外形優越、科班出身的兩人卻始終寂寂無名,接演耽改劇多少有些“破釜沉舟”的意味。

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自古耽改出頂流,得CP者得天下”,儘管耽改劇是貨真價實的頂流製造機,但對演員職業生涯的走向而言,卻是一把雙刃劍。說到底,為頂流買單的粉絲磕的是男男主角的顏值、CP感,而非演技。一旦刻上耽改男星的標籤,戲裡戲外都要承受各方品評。而

為了“炭中取慄”,依靠“耽美”紅利而走紅的男星們,成為人氣演員後對這個稱號避之不及,用盡一切方法儘快擺脫“CP”的頭銜,轉入正軌,自此與“耽美”絕緣。

耽改劇的風險高,誘惑也大。

尤其是近兩年,不僅大批新人演員撲進“耽改劇”的市場,希望複製前輩的成功;那些已然有些人氣的流量小生或中年大叔,也甘願碰觸“紅線”,為事業進階搏上一搏。耽改劇漸漸由新演員、小投入、輕資本轉變成一線男星加持、重磅製作的S級專案。

以幾部熱度較高的耽改劇為例,《皓衣行》主演之一陳飛宇,系導演陳凱歌之子,出道後接連參演幾部《我和我的祖國》等院線大片,有雙親的人脈加持,本不愁資源,卻也放下牴觸“下海”,爆紅之心不言自明;他的搭檔

羅雲熙[娛樂影響力人物榜✨第39名]

,這幾年也總差那麼一點運氣,徘徊在準頂流的門口。《皓衣行》之於他們的意義,恐怕絕不是一部戲那麼簡單,而是上升到事業與人生的重要轉折。

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無獨有偶,範丞丞接演《左肩有你》,張新成、付辛博出演《默讀》,宋威龍、井柏然搭檔《張公案》,都有著爆紅、翻紅的同樣心態。

範丞丞、付辛博、井柏然早期都是愛豆出身,自然知曉“流量紅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威力。

新晉小生張新成、宋威龍雖有《以家人之名》《下一站是幸福》等作品加持,但與頂流相比,差的還不是一星半點,出演耽改劇不失為快速攀升的好機會。

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不過,放眼市場,耽改劇比之玄幻、仙俠、言情、都市,受眾群依舊很有限。未來一段時間,同類劇集的廝殺恐怕相當慘烈。

對於男星而言,靠男色迎合女粉絲的心,一時容易,一世很難。

從蜂擁到內卷的“隱患”

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總有人認為自己會是倖存者——這是耽改劇當下蜂擁的現狀和知名男星紛紛“下海”的內心寫照。然而,

資本如過江之鯽般的湧入耽改劇,搶奪為數不多的流量,只會讓耽改劇陷入內卷。更不必說,“監管”等問題依舊是一個難以忽視的風險。

一直以來,耽改劇既想要熱度,又怕不過審,結果走進了審查制度和市場的夾縫裡。

從市場受眾來看,耽改劇想爆,勢必少不了兩類群體的力捧。一是女性消費群體,耽改劇核心之一是對“美”的追求,“雙男主”成為被定義、被凝視、被消費的一方。在一個女性主導的想象空間中,“男男CP”從形體容貌到行為方式都呈現出雌雄同體的傾向;二是原著粉絲群體,這類使用者群自帶流量,任何正面或是負面的評價,都會增加話題性,成為劇集熱度的加持者。

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從審查制度來看,耽改劇想百分百還原原著小說必然不可行,而大刀闊斧地“魔改”又傷害了賴以生存的受眾。在不允許同性之間跨越雷池的鐵律之下,只能打著“友情”的擦邊球,行“斷袖、舔傷口”等露骨玩火之事。這樣的處理,的確戳中了受眾群體的嗨點,為劇集的熱度發酵貢獻了不小的力量,但出事也是遲早的。

正如有評論稱,需要警惕的並不是耽美文化本身,而是一些公司在嚐到甜頭後為迎合市場需求對“腐文化”進行無底線炒作和過度消費。

客觀而言,很多耽改劇作品立意並不是去正面積極地引導和展現耽美文化,而只是為了博眼球設定相關的噱頭,目的都只是為了“賣腐”。不少耽改劇劇情設定邏輯混亂,更有甚者,為吸引眼球、滿足粉絲“口味”,強行營銷“男男cp”,進行繫結宣傳和尷尬互動。

這些不良營銷不僅損害了耽美受眾群體本身的利益,更擾亂了網路環境和秩序,直接衝擊和影響主流價值觀。

當所有人都開始叫好的時候,耽改劇該醒醒了

縱觀影視行業發展脈絡,某一個類別的劇種,火爆週期往往不過三年。前幾年大熱的穿越劇、後宮劇皆是如此,一方面是審美疲勞,另一方面則是粗製濫造、濫竽充數者甚多,擾亂市場。如今,80部耽改劇扎堆湧現,以平均每部30集,每天播出2集來計算,足夠不間斷播出3年。而倘若1年消化完這些劇集,平均每月就有近7部上線,恐怕再精良的製作,再過硬的演技,觀眾也磕不動了。

作為小眾型別劇,耽改劇一路走來實屬不易,爆款寥寥,大部分都淪為“陪葬品”。

優秀的耽美作品應該受到尊重,在市場上也應有一席之地。但尊重不代表放任,而是要透過管理和引導使其儘快走入規範化,抵制噱頭炒作回到內容本身,以更加正面積極的形態出現在大眾視野。

結語

耽改劇也是劇,無論是“上星”還是網播,都是大眾文化產品,受眾是普通大眾而非特定文化的擁躉。需要明確的是,優質的劇情線和好的人設才是耽改劇的立劇之本,顏值、cp感、大尺度究竟會是過眼雲煙,切不可本末倒置。

耽改劇的未來,不應該是吸睛工具,更不應該是“割韭菜”的利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