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郭嘉的實力真的能壓制兩人嗎

本文由:三樓老範 原創創作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郭嘉和三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從何說起?郭嘉實力有那麼大嗎?郭嘉不死,兩國便無立國的機會?

郭嘉當然非常厲害,在三國謀士中算是頂尖的人才,偉人都非常推崇。根據《三國志》《魏書》《郭嘉傳》的記載,他洞察人性,算無遺策,在輔佐曹操平定中國北方的征戰過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郭嘉的實力真的能壓制兩人嗎

公元207年,赤壁之戰前一年,郭嘉病逝於徵烏丸途中。同年,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由於這種時間上的巧合性,江湖人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潛臺詞大概是諸葛亮怕郭嘉,郭嘉不死他就沒有施展身手的空間,必定被吃得死死的。

這種說法當然是臆測,兩人沒有真正交過手怎麼臆測都可以,透過拿諸葛亮和郭嘉對比拔高郭嘉也完全可以接受。對比本來就是文學上常用的手法,如果顏良文丑不先殺袁紹帳下幾名大將如何襯托關羽的武藝高強?如果江南七怪不是一出場就很厲害,如何襯托洪七公黃藥師的頂級身手?

但是,文學表現手法不能無限拔高,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拔高到“郭嘉不死無三國”,那置東吳蜀漢的濟濟人才於何地?主人公一掌劈出翻江倒海,山河變色,那只是玄幻小說。

諸葛亮六出祁山,徒勞無功,其實已經充分說明了一條道理:人能乘勢,不能造勢。與歷史洪流相比,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渺小的。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郭嘉的實力真的能壓制兩人嗎

神話個人力量,這種思潮演到極致就是個人崇拜。個人崇拜的危害史有明鑑,所以應該警惕這種思想傾向。

透過之前看的書總結下:郭嘉是個標準的謀士,只負責出主意,誰來幹,幹不幹得成,和我關係不大!所以大家不用神化郭嘉。

另外郭嘉從來沒有自己獨立帶過大軍,他參與的戰鬥,實際指揮人都是曹操。

擊破呂布——

徵呂布,三戰破之,布退固守。時士卒疲倦,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擊破劉備——

太祖欲速徵劉備,議者懼軍出,袁紹擊其後,進不得戰而退失所據。語在武紀。太祖疑,以問嘉。嘉勸太祖曰:“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東征備。備敗奔紹,紹果不出。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郭嘉的實力真的能壓制兩人嗎

至於真正的戰役決戰,並沒有打起來,只有初期劉備與曹軍發生了一次遭遇戰,劉備獲勝,戰役後期也只有一場小規模的水戰,真正的大火是曹操放的,為了燒船阻敵以掩護自己撤退。

所以可以看出,赤壁之戰,曹操犯的最大錯誤是立足未穩,倉促發起對劉備和東吳的決戰,反而促成了孫劉聯盟,加上兵疲糧盡,這才導致了赤壁之戰的大敗。

我們再來假設一下,如果郭嘉在,那麼大機率曹操就不會倉促發起赤壁之戰,而是會先穩住荊州局勢,休養生息,訓練水軍。這樣一來,曹操固然不會再遭遇赤壁之戰的大敗,但是劉備同樣也會得到喘息之機,東吳在失去荊州屏障的情況下,孫劉聯合依然是大機率會發生的事情,在長江天險的制約下,東吳的水軍依然具有強大的實力。曹操想要訓練出足夠打敗孫劉聯軍的水軍不是短時間可以實現的。而同時,劉備得不到荊州,自然會提前把目標轉向蜀地,按照劉璋的秉性,引劉備入川是大機率會發生的事情。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郭嘉的實力真的能壓制兩人嗎

上面提起,題主的命題是典型的演義派觀點,演義派得出“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個觀點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對赤壁之戰勝利與否的判斷,認為郭嘉在則曹操就會在赤壁之戰中獲勝,那麼就能順勢擊潰孫權和劉備,一統天下,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三國鼎立了。

我們再假設,如果郭嘉真的發揮偷天換地的才能,幫助曹操獲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但那時的曹軍也已是強弩之末,而東吳參加赤壁之戰的也不是主力,實力並未受損,依然可以長期抵抗,至於劉皇叔,有諸葛亮輔助,必然會儲存實力,輕車投奔,進而鳩佔鵲巢那也是凶多吉少。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赤壁之戰的勝敗可能影響雙方實力的變化,但長期割據對峙的局面必將形成,三國依然還會存在,只不過實力會有所不同,三國鼎立的格局和時間也會發生變化。

當然歷史不存在絕對,我們只能在所有可能性中尋找最大機率會發生的事情作為判斷的結論。

至於對郭嘉本人評價和描述,其他回答裡面已經有很多羅列,這裡就不再囉嗦,直說結論,我認為按照實際貢獻來說,郭嘉對整體戰略佈局和區域性戰術謀略上所體現的作用,當為三國第一謀士,因為郭嘉跟隨曹操的時候,曹操無論是名氣,實力,面對的敵人和自身所處的地理位置都遠遠落後對手,郭嘉助曹操滅張繡,敗袁術,平烏恆,讓曹操一統了中原奠定了稱霸最堅實的基礎,而諸葛亮的高光體現在取荊州,進西蜀,對天下大勢的把握和戰術謀略的佈置上都不輸郭嘉,但是在識人用人上與郭嘉卻仍有一些差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