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朕起來,朕還能生!備胎宋英宗膽戰心驚的即位之路

宋仁宗嘉祐八年三月(公元1063年),仁宗皇帝趙禎突然駕崩了。宰相韓琦擁立皇子趙曙即位,是為宋英宗,尊皇后曹氏為皇太后。

請大家注意上面的措辭,是皇子而不是皇太子,也就是說仁宗皇帝生前並沒有冊立太子,除滿清採用秘密立儲的制度外,其他朝代生前不立儲實乃怪事一樁。

而仁宗皇帝13歲即位,在位四十二年,拋開劉太后攝政的十年,親政三十二年。所以仁宗皇帝有大把的時間考慮儲君的問題,雖然其不是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但也是寬刑愛民、從善如流的守成之君,在他治下宋朝也算國泰民安,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的治世。

那為什麼仁宗皇帝生前偏偏就立儲問題表態這麼模糊遲疑呢?

扶朕起來,朕還能生!備胎宋英宗膽戰心驚的即位之路

宋仁宗影視劇形象

心有不甘的仁宗

仁宗無子。

準確地說是無子繼承。仁宗皇帝一生共生育三個兒子,長子趙昉出生即夭折;次子趙昕兩歲而死;三子趙曦也是兩歲就死了。

皇帝無子繼承,那麼就從旁支宗室挑一個男孩過繼過來,延續皇帝的香火,繼承皇位。

宗法制度的核心就是維護大宗即皇帝的後嗣不絕,小宗可以無後,但大宗必須保證傳承;小宗無後而國除或取消爵位,但皇帝斷不可能出現無人當的情況。

繼承仁宗衣缽的是宋英宗趙曙,原名趙宗實。趙曙的生父是趙允讓,封濮王;祖父是趙元份,封商王。而趙元份和仁宗的父親真宗是親兄弟,都是太宗趙光義的兒子。真宗死後只有仁宗這麼一個兒子,因此這門看起來並不是特別親近的親戚已經是仁宗所能找到的血緣關係最近的了。

英宗正式被過繼給仁宗是在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八月,也就是仁宗去世前僅僅七個月前。

為什麼這個並不算繁瑣的程式這麼晚才履行?難道仁宗就不怕一旦不測,皇位繼承人選不確定而禍起蕭牆、同室操戈?

因為仁宗不甘心。他不甘心自己無子,不甘心就這麼將父親傳給自己的皇位拱手交給別人,不甘心自己在位四十二年之久死後卻無子。

扶朕起來,朕還能生!

1043年三子趙曦死後,皇宮中就再也沒有迎來男孩的聲音。

此時仁宗不過三十多歲,正值盛年,不愁自己未來生不出兒子。

但無論仁宗怎樣辛苦耕耘,後宮中就是沒有絲毫男孩的跡象。而隨著仁宗身體每況愈下,早立儲君已經關係到大宋王朝的長治久安,人心思定。

大臣們上書皇帝請求早立儲位,甚至面見皇帝時都是“至泣以請”,哭著請求仁宗皇帝為江山社稷著想。

大臣們哭,仁宗更苦。仁宗說道:“朕知卿忠,卿言是也,當更俟三二年!”

我知道你們忠心耿耿,你們說的也都對,但你們讓我再等個三兩年吧。

這是何等的無奈與無助!皇帝至此,也是無能為力。

仁宗努力著,奮鬥著,希望在最後關頭上天能賜給他一個兒子。在仁宗生命的最後幾年,又迎來了一次生育高峰。從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到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三年時間裡後宮誕生了五個孩子。

五個孩子都是女孩,五位公主。

仁宗絕望了,不得不向命運低頭。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八月,仁宗宣佈立趙宗實為皇子,併為他改名趙曙。

那為何選擇的是趙宗實呢?

扶朕起來,朕還能生!備胎宋英宗膽戰心驚的即位之路

趙宗實奇遇記

英宗趙曙,原名趙宗實,是濮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怪誕,皇帝子嗣零落,但宗室王爺卻偏偏高產,趙允讓一共生了二十八個兒子,別說在宋朝了,就是放在歷朝歷代也是名列前茅了。

皇室愛長子,百姓愛么兒。一頭一尾都受人憐愛,排行中間的反而容易被人忽略。而為何趙宗實偏偏這般幸運呢?

這就要回到趙宗實四歲的時候了,那年仁宗也才26歲。

仁宗當時還沒有兒子,就派宮中女官到濮王府上來挑選一個男孩,養在宮中“招弟”。這種做法並不新鮮,但為什麼偏偏到濮王府上呢?

因為濮王趙允讓當年就進宮招過弟。真宗當時無子,就將濮王允讓挑過來養在宮中,隨後仁宗便出生了,真宗將濮王趙允讓禮送回家,從此以後也是頗多恩惠,另眼相看。

而現在仁宗無子,自然首先也是想到來濮王府上挑個可愛的小男孩,希望也能沾沾他爹的福氣。

但女官挑來挑去一個都沒相中,眼看天色見晚準備回宮了,這時老十三趙宗實從後面跑進來,女官一眼就相中了,拍手說道就是他了。平時誰也沒把老十三當回事,這回卻被送進宮中,這是何等的幸運又是何等的榮耀。

但真是趙宗實冥冥之中有天數嗎?當然不可能。實情應是濮王府推薦的肯定是平時聰明伶俐、能說會道的“小大人”,而宮中需要的不是這類“人精”,是半大不小、單純可愛的小男孩。

趙宗實果然有其父的福氣,進宮兩年後,仁宗長子趙昉出生,可惜旋即夭折;但又兩年後,仁宗次子趙昕又出生了,宗實“招弟”成功,被禮送回濮王府。

扶朕起來,朕還能生!備胎宋英宗膽戰心驚的即位之路

英宗艱難的備胎之路

隨著仁宗的兒子相繼去世,那個曾經被養育在宮中的趙宗實越來越被認為是未來的皇帝人選。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趙宗實自己又何曾不知呢。

他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衣用簡樸,喜好讀書,待人和善,克己寬仁,在宗實中儼然獨秀一支。

但趙宗實同時也處於極度緊張甚至恐懼的精神狀態中。仁宗一直無子,朝野上下公認最適宜的儲君人選就是他趙宗實,但仁宗卻遲遲不作正式表態,一張朦朦朧朧的紙始終擋在中間。這比做了幾十年的太子更讓人難受。

趙宗實不敢放縱、不敢肆意表達自己的情緒,生怕行為舉止有所不端到手的皇位就飛了;但他不知道這何時是給頭,而中樞大臣們的公認又會不會激起仁宗的不快,而更換其他宗室子弟過繼,甚至對他痛下殺手呢?又會不會引起其他宗室子弟奪嫡之爭呢?這些種種都困擾並折磨著年輕的英宗,這也是他日後即位便病倒的誘因吧。

回到開頭,直到趙宗實被冊立為皇子並改名趙曙後,他這顆心依然沒有放下來。因為趙曙被立為皇子而不是皇太子,說明仁宗對他依然沒有最終下決心。而如果後宮中突然“哇”的一聲誕下男孩,那不管他是皇子還是皇太子都得讓位,回去做個太平王爺也是好事,就怕連全身而退都不能。

當聽到仁宗立自己為皇子的決定時,英宗並沒有馬上進宮,反而拖拖拉拉耗了22天才進宮,這是為何?就是為了避禍,對皇位是即嚮往又排斥的矛盾心理,已經有些神經質了。

而王府的親信周孟陽說道:皇帝為了江山社稷立您為皇子,您不肯,如果皇帝真準了,允許您回去做一個太平王爺,您以為從此就能高枕無憂了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英宗趕緊起身進宮了。

尾聲

仁宗從始至終,由內而外,都拒絕認英宗這個非其親生的兒子,他至死都想跟旁人說“扶朕起來,朕還能生!”他是多麼希望能有個親生兒子繼承他的帝位。

但其實仁宗排斥的不是英宗這個人,而是自己生不出兒子的現實。這裡有仁宗的不甘心,也有仁宗的無奈,在命運面前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是卑微渺小、無可奈何的。

而英宗從始至終,由常而貴,都身不由己被命運一步步推著往前走。如果他不是恰巧被宮人選中,那皇位離他將是遙不可及的夢。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宗室子弟。

從進宮“招弟”開始,英宗已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他想當皇帝不行,不想更不行!長期當“備胎”積攢下來的委屈無奈與小心翼翼折磨得英宗即位不久就發了瘋病,僅僅在位四年便去世了。

對於仁宗,輕易地放棄固然遺憾,但固執的堅持更加悲愴。

對於英宗,幸運地得到縱然欣喜,但沉重的負擔更加折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