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丁申自幼讀書、處事懂大義,不愛當官,只愛藏書、著書

杭州丁氏家族是晚清民國時期傑出的文化世家。

丁氏世系源於山東濟陽,其先祖後來遷徙河北。祖上於清初順治三年(

1646)由紹興府山陰縣柯橋鎮遷往杭城,定居田家園北頭髮巷梅東里。錢塘丁氏一族第10代丁國典(字掌六,1770-1825)仰慕北宋時代的先祖丁顗,在杭州梅東建藏書樓名為八千卷樓。第11代丁英,酷愛讀書和藏書,他放棄科舉之路,在經商之餘,奔走南北,訪書購書。更因慈善樂助獲欽旌“樂善好施”坊額。

杭州人丁申自幼讀書、處事懂大義,不愛當官,只愛藏書、著書

丁申是丁英的長子,出生於清道光九年(1829)幼聰穎,性剛毅,但從小體弱多病。他父親是個行商,南楫北輪,往來於齊、楚、燕、趙間,一年到頭難得回家,家政皆由母親作主。他與弟弟們在私塾讀書,回來後,母親燈下必督課,訓以為人之道。作為長子,接待賓客,寫寄家書,都是母親授意,丁申去做,讓他從小在讀書、處世中懂大義。

杭州人丁申自幼讀書、處事懂大義,不愛當官,只愛藏書、著書

丁家是好善之家,丁申經常代父親做一些查賑救災工作,盡心盡力,從來不怕勞累和煩瑣。咸豐辛亥(1851)以《不在其位》為題作文,見賞於吳晴舫侍郎,補杭府學弟子員,結交了一批朋友,會文談藝,互相砥礪。太平天國事起,浙西戒嚴,官府籌晌。他家竭力輸捐助晌。那一年鬧匪亂,天又大旱,西湖龜圻。丁申急設粥廠於中城福院,以濟鄰里。

杭州人丁申自幼讀書、處事懂大義,不愛當官,只愛藏書、著書

就在兵荒馬亂那兩年,丁申先是失去了父親,後又失去母親,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妻子那一年也病故了,他的長子丁立城才9歲,親人的離去,讓丁申迭膺悲痛。彼時,太平軍尚未到杭州,杭城守備鬆懈,市面繁榮,丁申為之嘆息。不久,太平軍從湖州而來直撲杭城,危難之際,丁申召集了八千箔工助守城,六天六夜之後,敵不住太平軍破杭,家室遭毀。

杭州人丁申自幼讀書、處事懂大義,不愛當官,只愛藏書、著書

同治三年(1864),丁氏兄弟因協助浙江布政使蔣果敏辦理賑撫局,出資出力,有功於民,經閩浙總督左宗棠上疏奏請,丁申任杭郡庠生五品銜候選主事。又因出資重建文瀾閣,嘉惠士林,清光緒皇帝特賞四品頂戴之殊榮,後浙江巡撫衛榮光又奏請欽旌“樂善好施”。對此,丁申只接受表彰和閒職虛位,始終未出任實際官職。

杭州人丁申自幼讀書、處事懂大義,不愛當官,只愛藏書、著書

杭州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藏書家世代相守,有著悠久的藏書歷史。生於藏書世家的丁申,自小受到藏書文化的薰陶,並長期進行著收書、藏書活動。當杭城重歸平靜後,他埋首書卷,所居室曰竹書堂小如舟,故自號竹舟。杭州大儒俞樾送了一聯給他:“‘讀書必提要,處世先通經。’竹舟先生築閣校書,清歡未輟古之儒也。”丁申在讀書中受到《吳興藏書錄》的觸發,開始創作杭州地區藏書史著作《武林藏書錄》。

杭州人丁申自幼讀書、處事懂大義,不愛當官,只愛藏書、著書

丁申編著的《武林藏書錄》記載自晉至清杭州藏書家史略以及自宋至清杭州官家、學校、書院藏書、刻書概況,詳記浙江地方藏書史實,敘述文瀾閣《四庫全書》收藏始末,記錄74人私人藏書家,是藏書家文獻故實研究的較早的文獻之一,對中國藏書史和中國出版史的研究均有較高參考價值。俞樾又為其題詞稱:“丁君好古承遺緒,上溯六朝範與褚。遙遙書藏訪錢家,下逮瓶花兼玉雨”。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