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為農,無根無基,是誰攛掇朱元璋做起了皇帝夢

朱元璋家世代為農,他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過僅能餬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

雨漏偏逢連夜雨,1343年濠州連續發生旱災、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世代為農,無根無基,是誰攛掇朱元璋做起了皇帝夢

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在寺裡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不久,當地出現饑荒,寺裡也得不到施捨,主持只好罷粥散僧,17歲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離開寺院託缽流浪。

在顛簸流離的乞討生活中,朱元璋受盡苦難,25歲時投奔了郭子興的義軍。入伍後,其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又娶了郭子興的養女馬氏為妻,逐漸成了氣候,被奉為吳國公。

當時,劉伯溫、宋濂、章溢和葉琛人稱“金華四傑”。據說,朱元璋委派專人前往浙東,將“金華四傑”請到南京。對於四人的到來,朱元璋給予足夠的禮遇,除了集體接見並宴請,還與四個人進行單獨談話。四場談話的內容,至今已不得而知。只知道劉伯溫曾向朱元璋面陳“時務十八策”。

“時務十八策”應該是十八條錦囊妙計。具體哪些內容,史載均語焉不詳。當年諸葛亮初見劉備,便有了那一篇千古傳頌的《隆中對》,相信這十八條妙計也為朱元璋日後取得江山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是事涉機密,除兩個當事人之外,斷無第三人知曉。

世代為農,無根無基,是誰攛掇朱元璋做起了皇帝夢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金華四傑”的加盟,是朱元璋剪滅群雄,最終奪取天下的關鍵因素之一。其實,在軍閥混戰中,這四個人裡面真正為朱元璋出謀劃策起到重要作用的,只有劉伯溫一人。

劉伯溫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連吳王都還未稱,只是韓林兒麾下一支部隊的指揮官。當韓林兒稱帝的時候,朱元璋還表示了擁戴。大年初一,在中軍帳內設下韓的御座。朱元璋的部下將領,都奉朱元璋之命,對著那御座行叩拜大禮,獨劉伯溫不搭理。別人問他為何倨傲,他不屑地說:“此(指韓林兒)牧豎耳,奉之何為?”意思是這種平庸無能的人完全不值得尊敬,更不值得追隨。

訊息傳到朱元璋的耳朵裡,他便把劉伯溫找去詢問緣由。劉伯溫單刀直入告訴朱元璋:“你就是取代元朝的真命天子,何必還要去侍奉他人?”

世代為農,無根無基,是誰攛掇朱元璋做起了皇帝夢

當時,天下稱王的人有好幾個,除了韓林兒,還有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人。朱元璋也久有稱王之心,一幫和他一塊兒揭竿的哥們兒也攛掇了很久,只是他心中一直沒有底。最讓他吃不準的有兩條:一是他命中是否有“龍象”;二是稱王的最佳時機。通過幾次長談,朱元璋已知曉劉伯溫是個精通天文地理的高人。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對卜卦、推命一類的象緯之學深信不疑。如今劉伯溫說他是真命天子,這好比撓癢癢撓到了實處。如果說哥們兒的攛掇有打誑語的成分,那麼劉伯溫的勸說則被朱元璋當作“神諭”。在這一點上,可以肯定地說,是劉伯溫促成了朱元璋的皇帝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