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何一直緊盯著合肥不放,不要命攻打,打了一輩子沒打下來?

“合肥”是孫權一生的痛,他不要命攻打合肥,打了一輩子也沒打下來,反而得了一個外號“孫十萬”。

三國中,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可見大家對曹操的能力評價是多麼的高。對於劉備,大家的評價是梟雄、仁義之君,可見大家對劉備的評價也是比較好的。可是到了孫權這邊,大家對他的評價卻和前面兩人不一樣。大家一提起孫權,總是會心一笑,說一句“孫十萬”,足見大家對孫權的輕蔑!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三國霸主,為啥大家對曹操、劉備的評價這麼高,對於孫權的評價卻這麼低呢?

孫權為何一直緊盯著合肥不放,不要命攻打,打了一輩子沒打下來?

事實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主要是因為孫權在戰績上確實不敢恭維!當年曹操率軍進攻漢中張魯,帶走了大量的精銳部隊,於是孫權決定趁曹魏內部空虛,進攻合肥。為了讓自己的戰略目的能夠成功實現,孫權親率十萬大軍進攻合肥,而當時的合肥守軍,只有數千人。雙方力量懸殊,怎麼看孫權也是佔據上風,能夠輕鬆碾壓曹軍,攻下合肥的。結果最終的戰果卻是合肥城堅若磐石,相反孫權倒是被張遼痛揍了一頓,在撤軍時更是差點讓張遼給活捉了,令人大跌眼鏡!

孫權在各方面都佔據上風的情況下,卻被張遼給打得這麼慘,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孫權的軍事指揮能力,真的是差到了極點!如果說,僅僅一次攻打合肥失利,這還算不上是什麼大事,問題是孫權每次攻打合肥,都遭到了慘敗,所以大家才會如此看不上孫權,才會以“孫十萬”的名號來羞辱孫權!那麼另一個問題又來了,既然合肥城這麼不好打,為啥孫權又要盯著合肥不放,執意去攻打合肥呢?

孫權為何一直緊盯著合肥不放,不要命攻打,打了一輩子沒打下來?

事實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合肥對江東威脅太大

三國時期,合肥的地理位置是在淮河與長江中間,這麼一大塊地方都屬於曹魏,意味著曹軍可以在此安營紮寨,時刻威脅著江東的安全!曹魏之所以一直無法拿下江東,最主要的原因是江東水軍戰力強悍,而曹魏缺乏水軍,所以一直無法打過長江。而對於孫權來說,長江防線就是江東最大的防線,一旦這條防線被突破,那麼江東就將淪於曹魏鐵蹄之下。在這種情況下,孫權為了自身安危,必須攻下合肥,以減少曹軍對江東的威脅!

合肥距離江東太近了,一旦曹魏水軍練成,將曹軍從合肥運送至江東,那麼東吳就完了,所以孫家數代,一直對合肥耿耿於懷,一直想要攻下合肥,把曹軍趕得遠遠的!

孫權為何一直緊盯著合肥不放,不要命攻打,打了一輩子沒打下來?

二、孫權有北伐統一之志

合肥對江東威脅巨大,拿下合肥不僅可以緩解東吳的危機,而且可以使得東吳一統天下的計劃更進一步!若是成功拿下合肥,那麼孫權可以趁勢北上,拿下淮河至長江中間的一大塊地盤,重新在淮河構建一條防線。這樣的話,江東腹地和曹魏之間就有了一大塊緩衝地,孫權可以在這塊緩衝地上不斷練兵,增強東吳陸軍的戰鬥力!而且東吳有強大的水軍,可以隨時以淮河為基點,再次北伐,再次進攻曹魏,以獲取更大的戰功!這樣不斷蠶食曹魏,說不定還真有機會一統天下!

孫權為何一直緊盯著合肥不放,不要命攻打,打了一輩子沒打下來?

三、荊州在劉備手中

根據東吳的地勢來看,孫權想要擴張北上,要不就是走荊州這條線,要不就是走合肥這條線。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東吳的實力不足以和曹魏抗衡,他們需要劉備這個盟友,所以他們不能進攻荊州的關羽,不能走荊州這條線。

荊州的劉備集團,就相當於在幫東吳牽制另一方面的曹軍,這樣的話合肥曹軍的力量才會減弱不少,所以孫權才會選擇以合肥作為進攻點!不過隨著漢中之戰的勝利,襄樊之戰的爆發,孫權看到了劉備集團的強大實力,覺得劉備集團對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所以孫權最終還是對荊州動手了。

孫權為何一直緊盯著合肥不放,不要命攻打,打了一輩子沒打下來?

結語

綜合來看,大家對孫權的評價這麼低,其實就是因為孫權屢次進攻合肥而不克(打了一輩子沒打下來),反而總是被暴打,得了一個外號“孫十萬”。而孫權之所以一直緊盯著合肥不放,則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合肥曹軍對江東腹地威脅巨大,為了江東安危,孫權必須攻下合肥;二是孫權有北伐統一之志,攻下合肥,意味著北伐更進一步;三、孫權和劉備是盟友,正常情況下不方便對荊州動手,只能從合肥進行突破!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