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開墾了也沒用

都說“民以食為天”,如果沒有了食物,人類會飢餓難耐,因飢而死,那麼該怎麼獲取食物呢?大家都知道,需要耕地種植,才能完成收穫。如今,我國地大物博,且物產豐富,根本不缺糧食,但是在古代,民間飢餓卻是常事!這是為什麼呢?我國古代長久以來一直是處於地廣人稀的狀態,有大片土地,但是卻無人耕種!既然無人開墾種糧,自然就沒有糧食的收穫。而且民眾們又遭到官府的層層剝削,手裡頭的那點存糧根本就不夠上交,所以忍飢挨餓自然成為了人間常事。看到這,不免有人要問了,既然如此,民眾們為何不多開墾些荒地呢?這樣一來不就有了吃不完的糧食了嗎?

農民:開墾了也沒用

圖片:忍飢挨餓的小兵劇照一、古代的“荒地”不管是在歷史資料還是影視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古代有著非常多的荒地,也就是無人種植長滿了野草的土地。這樣的土地如果被開荒,不僅利於封建官僚階層收租,也利於平民百姓增加收入,這樣的想法非常好,但實現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有這樣一句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就是說皇帝坐擁天下,在他管轄境內每一寸土地都為天子所私有。換句話解釋就是,民眾是沒有權利私自開墾荒地的,必須要經過皇帝或者是地方官員們的同意。當然,如果遇到災荒之年,皇帝也會降下恩澤,讓地方官員給民眾們分發一些荒地,讓他們耕種。當然,也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恩惠,有的人會給官員一些好處,以謀得這私利。

農民:開墾了也沒用

圖片:開墾荒地劇照二、路程以及灌溉的重要性如今交通便利,道路網四通八達,即便是偏僻的小村落,也已通了水泥路。農戶們去往自己的田地,若是稍遠一些的田地,還可以駕駛著交通工具前往。所以,路程的遠近在現代社會早已不再是農戶們的障礙。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樣了,路程的遠近非常重要!若是路遠,來回就要花去一天中大半的時間,那這荒地不種也罷。此外,灌溉在古代也非常重要,不像現代社會可以飲水灌溉或者是抽水澆灌,古代的田地一般都是坐落在水源地附近,方便灌溉。不過,這樣的田地一般都是被地主佔有,普通農戶很難有這麼好的田地。像那些路程遠,而且缺少水源的土地,甚至連荒地都稱不上,這樣的土地,又會有誰願意去開墾種植呢?簡直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典型。

農民:開墾了也沒用

圖片:被地主佔有的好田地劇照三、“尊貴”的牛古代耕種,基本上都是靠人力,而人也會依靠巧力,讓牛作為一種工具,幫助犁地耕種,如今,一頭牛的價格並不算很貴,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樣了,特別是耕牛,價格更是高得離譜。例如在宋朝時期,一頭耕牛的價值更是高達十五貫錢。或許大家不太清楚十五貫錢意味著什麼,我們換種方式來看,宋朝時期,文官一個月的俸祿也只有十貫錢。由此可知,若是官宦之家想買耕牛,一個半月不吃不喝才能買下來,那麼農民想買一頭耕牛,幾乎需要節省一年的時間。當然,買到了耕牛還不算完,還要負責牛的飼料問題,這是一項負擔,而且古代的各種苛捐雜稅更是壓得民眾們喘不過氣來,若是要開荒,就等於自己給自己揹負了更重的稅負,既然如此,又有誰會這麼傻呢?

農民:開墾了也沒用

圖片:農民拉著牛耕地劇照四、幸運的王朝當然,也有一些王朝會格外施恩,會減少或是免除稅賦,減輕農戶們的壓力,而這樣的王朝,在農戶們眼中就是“幸運的王朝”。例如明朝時期的朱元璋,在建國後為了儘快恢復生產,他就鼓勵農戶們積極開荒,不僅給農戶們發放耕牛,還分發農具,而且還保證開墾出來的荒地歸農戶所有。如此一來,百姓們自然是非常欣喜,爭先恐後的開荒,為自己的幸福生活奮鬥。不過,一般這樣的好事只有在建國初期,因為王朝建立者需要恢復國力,儘快安撫民生,但是到了王朝的中後期,一切就變了味。

農民:開墾了也沒用

圖片:農戶們積極開荒劇照我們都知道,但凡王朝穩固之後,統治者就會生出慵懶的思想,被奸臣們的甜言蜜語所矇蔽,而這時,就是農戶們怨聲載道的開始。一般到了王朝中後期,土地兼併現象會愈發嚴重,本來是農戶自己的田地,到後來卻變為了地主的,就算農戶能新開墾出荒地,過不久就又被官府或者地主以各種理由給收走了。所以說,面對這樣的情況,農戶們也只有接受現實,不再開墾,而是選擇為地主階級服務,為他們打工,種他們的田地以維持基本生活。

農民:開墾了也沒用

圖片:為地主種地劇照五、總結總而言之,不是古代農戶們不願意開墾,而是社會的黑暗和王朝的腐敗讓他們無能為力,最終只得向現實低頭,不像現在,只要我們心中有夢想,就可以勇敢的去拼搏,並且沒有那麼多阻礙。現在想創業,國家還會大力支援,各種補貼,福利非常好,但是在古代,只得忍氣吞聲,接受殘酷的現實,這也許就是時代進步的意義吧!文章作者:大慧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