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孢導致的過敏性休克,如何正確搶救?一文全盤點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頭孢導致的過敏性休克,如何正確搶救?一文全盤點

全文乾貨!

頭孢菌素分子中含有頭孢,屬於一種半合成的抗生素,其作用機制在於干擾敏感細菌細胞壁的生物合成,具有明顯的殺菌效果,高效、低毒、抗菌譜廣泛、可耐青黴素酶,因此在臨床抗感染治療中備受青睞。

根據2021年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的市場報告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在全球抗感染藥物市場排名中位居首

[1]

。可見,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在抗感染藥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

在我國的“十二五”醫藥科技發展規劃中

,其重點頭孢品種包括:頭孢匹羅、頭孢噻利、頭孢唑蘭等

[2]

雖然頭孢類菌素在抗感染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

是藥三分毒

”,頭孢類菌素依然會引起一些

不可預測的嚴重不良反應,例如過敏性休克。

如以下案例所示:

【基本資訊】患者,女,8歲。

【就診時症狀】反覆發熱,伴隨陣發性咳嗽一週,因此就診。

【查體】體溫39℃,意識清醒,精神稍差,觀察其咽喉可見充血,雙側扁桃體正常,肺呼吸音清晰,無肺囉音,心肺正常,腹部平軟,肝脾無觸痛,無藥物過敏史,無食物過敏史。

【診斷】根據上述症狀和查體,確診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療過程】基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擬給予頭孢哌酮靜脈輸液,結合清熱解毒輔助治療。但是在對患者進行皮試(皮試液:頭孢哌酮現配,0。1ml)10分鐘後,患者頸部出現

斑丘疹,精神萎靡,嗜睡,煩躁

。15分鐘後,斑丘疹面積逐漸擴大,面部顯浮腫,患者隨之進入昏迷狀態。觀察患者

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心率減緩

。診斷為頭孢哌酮過敏所致休克。

【搶救方案】

立刻進行吸氧、建立靜脈通路,靜脈注射地塞米松、腎上腺素,並給予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注射液靜脈輸入。之後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

【搶救效果】約10分鐘後,患者恢復意識,可清晰對答,呼吸30次/min,心率96次/min,血壓96/60mmHg。30分鐘後皮疹逐漸消退,體徵恢復平穩。

思考:

什麼是過敏性休克?有哪些特徵?

過敏性休克屬於

由IgE介導的抗原抗體I型速發變態反應,

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立即反應,可引發急性微迴圈功能障礙、多臟器損傷,必須立即進行搶救,否則會危及患者生命。主要症狀表現為:

(1)可發生在接觸過敏原後的數秒至數分鐘內,也可發生在1小時後,發病緊急、突然;

(2)可以發生於皮試過程中,也可以發生於初次注射時;

(3)過敏症狀出現越早,病情越嚴重;

(4)迴圈系統症狀:表現為面色蒼白、冒冷汗、紫紺、脈搏減弱、血壓降低、煩躁不安,這是由於患者接觸過敏原後,其周圍血管擴張,缺乏有效血容積,難以維持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

(5)呼吸道阻塞症狀:表現為胸悶、氣促、呼吸困難,這是由急性喉頭水腫、氣管痙攣、肺泡內出血、非心源性高滲出性肺水腫所致;

(6)中樞神經系統症狀:表現為頭暈、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識喪失等等,這是由於患者的腦組織缺氧所致;

(7)其他過敏症狀:例如皮疹、發熱、腹瀉等。

哪些高危人群需重點警惕過敏性休克?

(1)使用放射性碘顯影劑的患者;

(2)使用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患者;

(3)被蜂蟄的患者。

頭孢類菌素是常見的一種β-內醯胺類抗生素,其口服體內吸收差,需要透過注射給藥,第三代頭孢菌素分佈廣,具有較強穿透力,可透過血腦屏障,主要經腎臟排洩。其中頭孢哌酮經膽汁排洩。

頭孢類菌素如何引起過敏性休克?

實際上,臨床由頭孢類菌素所致的過敏性休克較為罕見,其發生機制尚未明確,可能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兩點:

(1)患者自身具有過敏體質,其體質比常人更具敏感性,也具有更多的過敏原,和其缺乏IgA、內分泌失調有一定關係。

(2)頭孢類菌素自身具有特殊的抗原抗體反應,當藥物進入人體後,降解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和體內大分子載體發生不可逆結合,進而迅速引起抗原-抗體反應,引發一系列過敏性症狀。其中過敏性休克是嚴重的過敏性反應,和IgE介導有關。

頭孢導致的過敏性休克,如何正確搶救?一文全盤點

圖1:過敏性休克發生機制

發生過敏性休克後,如何進行緊急搶救?

(1)立刻停止給藥,給予氧氣吸入,皮下注射腎上腺素,這是搶救過敏性休克患者的首選藥物。症狀如果不緩解,可每隔30分鐘進行皮下或靜脈注射腎上腺素。

(2)根據具體病情進行處理。如患者呼吸受抑制,則進行人工呼吸,行心肺復甦,給予呼吸興奮劑肌肉注射;如喉頭水腫,則立即通知麻醉科進行氣管插管。

(3)由於患者進入休克狀態後,其四肢冰冷、毛細血管不充盈,難以穿刺,影響輸液給藥,因此必須保持靜脈輸液通路順暢,並須迅速建立2條靜脈通路。

頭孢類藥物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抗感染治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因素,該類藥物依然會引起一定的過敏反應,甚至於引起過敏性休克。當患者使用頭孢類菌素後發生過敏性反應時,必須給予迅速的搶救,同時我們也需要尋找抗生素過敏的原因,儘量減少人為因素,方可提高用藥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趙梁豔,範蘭珍,張珠間。 關於《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面板試驗指導原則》(2021年版)的芻議[J]。 今日藥學,2021,31(9):690-692。 DOI:10。12048/j。issn。1674-229X。2021。09。009。

[2]楊爍,林平,楊雅麟,等。 從司法判決分析降低β內醯胺類藥物過敏所致糾紛的策略[J]。 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21,41(13):1341-1346。 DOI:10。13286/j。1001-5213。2021。13。13。

本文首發:醫學界呼吸頻道

本文作者:宋秋怡

稽核專家:孫丹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