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是什麼意思?

人的一生,從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從咿呀學語到獨立行走。每一步都要經歷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短則幾個月,長則數年。人生總要經歷天真爛漫,童言童趣的嬰幼兒時期;經歷一腔熱血,憤世嫉俗的青少年時期。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來,從青年到中年,再到晚年。每個階段,人的心態各不相同。就比如孔子說的一句話“三十不立而立,四十不惑而惑,五十而知天命”,講的就是每隔十年,同一個人的變化。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句和這些有關的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是什麼意思?

這句俗語裡有一個關鍵詞“出山虎”,啥是出山虎?其實就是:“老虎在山林裡蟄伏了多年,在崇山峻嶺間,茂密森林裡,摸爬滾打多年,使得自身的本領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適合走出山林大展拳腳,”這樣的老虎就是出山虎。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人到了四十五歲的時候,就像出山虎一樣,是人生攻擊力最強的那一個階段”。那麼,古人為什麼會說,人在這個階段是人生最巔峰的時刻?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是什麼意思?

一個人,在嬰幼兒時期,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長,學會了說話,走路,學會了玩耍,懂得了交流。在青少年時期步入學堂,接受教育,掌握各個方面的知識,武裝自己的大腦。二十多歲的時候,走出校門,成為社會的菜鳥,開始了歷練之旅。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是什麼意思?

社會閱歷在無形中穩步增長。人到三十,步入而立之年。此時的你或許早已娶妻生子,肩上多了一份責任和擔當,人生規劃會更有目標更有動力。人到四十,走進不惑之年,對很多東西的認知都看的無比透徹。在這個時候,是你各方面的知識掌握最充足的時候,也是你壓力最大,急需大發神威展現自己力量的時刻。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是什麼意思?

中國著名的畫家——齊白石。12歲時開始學木匠,15歲學雕花木工,27歲開始學畫畫,40歲出遊,55歸,直到65歲時方才出人頭地,自此成為中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正是因為白石老人,自年幼時期就體驗生活之苦,為今後更好的作畫做好鋪墊。“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是什麼意思?

漢高祖——劉邦。在47歲時,揭竿起義,響應陳勝吳廣的起義,號稱沛公。他47歲時還一事無成,此時不破不立,從義軍首領到漢朝的開國皇帝,是多麼大的跨度,說一步登天也不為過。正是前四十多年,臥薪嚐膽,經歷太多的人間風雨,才讓他能不破不立,最終成為天之驕子。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是什麼意思?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一個人在各方各面都千錘百煉之後,就獲得了該領域的“內功心法”,一強不是強,就怕樣樣都堅如磐石。那就是出擊的最佳時機。就比如出山虎。在山林裡風餐露宿,千錘百煉,終成大器,不走出山林大施拳腳,又怎麼對得起自己數十年磨一劍的精彩經歷。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是什麼意思?

有些人說,人到四十五,無論從記憶力,體力,精力各方面都大不如前。可這個年齡段掌握的人生閱歷,是年輕人無法比擬的。看問題更透徹,做事更沉穩,一擊必殺。穩,準,狠。所以說人到了四十五歲的時候,正是大發神威的時候。也就有了“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這樣的說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