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此事為何如此順利,將領們真的心甘情願嗎?

文/月河

插畫師/苦艾

公元前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北宋王朝。此後的二十年間,宋太祖採用武力與外交併用的手段,先後吞併了南方地區的幾個小國,結束了唐後五代十國混亂的局面,基本建立了統一的大宋王朝。

然而在趙匡胤黃袍加身後的半年,就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節度使叛亂,宋太祖親自帶兵平定。在那之後,趙匡胤尤其重視兵權問題,鑑於唐朝因為藩鎮割據勢力而滅亡的教訓,採取了一套溫情的方式——杯酒釋兵權。

據史書記載,當日趙匡胤邀請石守信等禁軍將領聚會,在把酒言歡之中,以封官進爵賜予石守信等人,順利地收回兵權。

史書這樣記載,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真的這麼簡單,那麼唐玄宗找安祿山喝一杯,不就沒有之後的安史之亂了嗎?事實上,趙匡胤收回兵權可費了不少心思,杯酒釋兵權只是水到渠成的假象而已。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此事為何如此順利,將領們真的心甘情願嗎?

要想了解杯酒釋兵權的緣由就要追溯到唐朝的藩鎮。唐朝真正形成藩鎮割據是在安史之亂之後,因為安史之亂眾多將領對唐玄宗早已失去了信任,加上唐玄宗的政策失誤,不管是在安史之亂中叛亂的、還是平定叛亂的武將,都不再聽從朝廷的調遣,變成了藩鎮,盤踞一方,相當於小朝廷一樣,完全脫離了中央的管控。

不過呢,出現這種局面,根源是唐高宗李治時期設立的節度使制度,當時,節度使只是一個臨時官職,直到公元前711年,從李治任命河西節度使時,節度使才成了一個正式官職。誰知,竟釀成了之後的彌天大禍。

唐朝原本在地方上的分工是非常明確的,由都督管理軍事,刺史管理民事。節度使則是將這兩種權利合二為一,負責收稅和招兵,還兼管任命官吏,相當於組建一個獨立的王國。

一開始,節度使制度好處確實不少,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多餘開支,提高了收稅的積極性,加強了軍事戰鬥力,從各方面來說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當時的節度使,也是一般設定在邊疆地區,因為原本邊疆地區就畢竟貧窮,還時刻面臨著外族的侵擾,財政的短缺也讓邊疆的軍力受到了限制。節度使則是事權統一,不僅解決了邊疆的財政問題,還組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節省了朝廷的擔憂。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此事為何如此順利,將領們真的心甘情願嗎?

可意想不到的是,到玄宗時期,軍費開支劇增,單是養兵的費用就達到了1200多萬貫,這還只是和平時期的純支出,並不包含戰爭的費用和各種賞賜,朝廷也支撐不住這越來越多的軍費支出。

為了解決軍費的問題,唐玄宗就任命更多的節度使,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性,讓他們自主解決軍費的開支問題保持軍隊的戰鬥力。

可節度使到了地方之後,面對中央的壓力,只能透過搜刮民脂民膏,加收苛捐雜稅,來供養軍隊,士兵拿了節度使的軍餉,久而久之,就認節度使為自己的最高指揮官,專門為節度使賣命。

安祿山的發家也是因為節度使制度,當時的安祿山作為三鎮的節度使,擁兵20萬,軍中還是胡人居多,完全喪失了對朝廷的忠誠。更離譜的是,朝廷面臨叛亂無能為力,唐玄宗便下令所有擊敗叛軍的節度使,都可以得到翻盤軍原先的官職和底盤。這實際上是是藩鎮的割據事實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反而加劇了藩鎮割據的霍亂。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此事為何如此順利,將領們真的心甘情願嗎?

在安祿山和史思明兩人被殺後,剩下的叛軍表面上向朝廷投降,實際上仍保持著原先的兵力和地盤,霸佔一方。這令原先本是效忠於朝廷的節度使紛紛眼紅,都開始效仿起叛軍的做法,做起了自己小朝廷的土皇帝。

要說安史之亂令唐朝衰敗,那麼藩鎮割據就是唐朝滅亡的開始。自立後的藩鎮直接將本該上繳朝廷的大部分稅收歸於私囊,養活軍隊,時刻保持戰鬥力,導致當時中央的財政不及盛唐時的十分之一。朝廷雖然屢次頒佈政策意圖削藩,可每次都是被各個藩鎮共同抵制,無果而終。

所以在唐朝後期,都是節度使的舞臺,他們互相爭鬥,就造成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而且五代十國的皇帝都是當時唐朝的節度使。

這種局面持續了幾百年,知道趙匡胤建立宋朝,開始著手削藩,削藩的方式也並不像史書記載中的那麼簡單,一杯酒就可以解決權力的問題。當時面對的可是節度使呀,即使有親情,在權力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以武力削藩,必然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此事為何如此順利,將領們真的心甘情願嗎?

其實,節度使之所以具有那麼大的權力,還能在地方做起土皇帝,完全是依靠著強大的軍權和財權,如果直接解除他們的軍權,必定會招致不滿,嚴重還會造反。所以,趙匡胤根據宰相趙普的建議,一步步收回兵權。

當時趙匡胤手下綜合實力最強的莫過於節度使符彥卿,此人歷任三朝的節度使,戰功卓越,宣告顯赫。在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前,他就擁兵十萬,可謂一手遮天。

削弱兵權的第一步當然就從符彥卿開始,為了籠絡符彥卿,趙匡胤拜他為太師,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又將自己的自己的弟弟和符彥卿的女兒和親。然後開始從他下手,打著大修水利的旗號,命各地節度使挑選精兵幹活,工程完成後送回各地節度使。

這節度使當然願意,朝廷撥款給自己養兵,對自己還絲毫沒有影響。於是,各地的節度使將手下的精兵大量輸送到水利工程中。慢慢的,水利工程越做越大,需要的人力也就越來越多,幾次下來將符彥卿的大半精兵全部挑走了,又以其他地方水利為藉口,將這些精兵分散到各州縣。

待符彥卿還沒反應過來,趙匡胤又藉機賜予他大量財務,以州縣治理不佳為由,朝廷向符彥卿掌管的地盤派遣了一些知縣,當時符彥卿並不在意。

殊不知這些知縣都是朝廷掌握實權的大官,節度使再牛,也不敢跟他們作對。這些朝廷官員大力整頓吏治,著手改革,將符彥卿的親信通通拿下,還講地方積聚的錢糧運回中央。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此事為何如此順利,將領們真的心甘情願嗎?

就這樣,在趙匡胤的安排下,符彥卿直接被架空了,沒錢沒兵,根本無力再與朝廷對抗。這時又有人檢舉符彥卿,趙匡胤就給他降級,在赴任途中,又賜予良宅土地,符彥卿當然滿意,就在地方享受榮華富貴,再也不過問政事。

連最強大的符彥卿都是如此,其他節度使更不用說了,直接交出兵權,安心享受著朝廷賜予的榮華富貴。這才是杯酒釋兵權的背後真相,所以說,削藩真的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趙匡胤也在其中充當了一名偉大的“藝術家”。

參考文獻

《中國通史》

《宋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