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科技創新教育毀壞根本也會導致枝節!

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位就是我們的待遇。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意思是說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就會出現災難,禍殃。長期以來,人們喜歡發明創新的成果和成果帶來的利益和財富,卻沒有人喜歡發明創新的過程和和這個過程給人帶來的艱難曲折。學校在沒有開展科技創新教育之前,“分數”是評價教學質量和抓教學質量的手段之一,教學質量是對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程度的驗證。自從學校開展科技創新教育之後,很少有人站在科技創新教育與抓教學質量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結合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分數”是學校評價教學質量和抓教學質量的手段之一,教學質量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保證,拔尖創新人才是對教學質量的驗證;科技創新教育和抓教學質量是“因”,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果”,三者緊密聯絡。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科技創新教育毀壞根本也會導致枝節!

大家都知道,“分數”測量創造力不準確。要搞好科技創新教育,必須完善創造力傳統測量法的學校成績的“分數”概念,即標準。根據創新“隔行不隔理”的共同規律,我們橫跨數學、物理學科,研究的結果是“學校成績”不應該是“表示學生在考卷上所答對的分數”,而應該是“學校成績等於學習效率乘以學習時間”,“學習效率等於學校成績(分數)除以學習時間(學生在考卷上所答對的分數用去的時間)”,具體操作方法是“定時不定量,定量不定時”完成作業或考試。學校成績的“分數”概念,即標準發生了變化。學校成績的概念、標準發生變化後,學校抓教學質量和培養創新人才的方法也會發生變化。科技創新教育的“本”是落實科技創新教育的生源、課時和教育的內容,抓教學質量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結合,即探索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之路。“末”是輔導學生髮明作業參加創新類比賽,即評選學生髮明創意作品。學生髮明作品參加創新類比賽的數量和獲獎等級,並不能完全說明學校開展科技創新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效果優劣的程度。真正能說明學校開展科技創新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效果優劣的程度的是落實科技創新教育的生源、課時和教育的內容的實際情況。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科技創新教育毀壞根本也會導致枝節!

但是目前在絕大多數地方的學校,都熱衷於輔導學生做發明作品參加創新類比賽,而忽略落實科技創新教育的生源、課時和教育的內容。眾所周知,竹子從播下種子到生根發芽,需要長達四年的時間。在這四年的時間裡,竹子僅能生長三釐米,而等到第五年,竹子便以每天三十釐米的速度生長,幾乎不用多長時間,就成為茂密的竹林。科技創新教育也一樣,需要落實生源、課時和教育的內容。落實生源、課時和教育的內容這段日子,就是科技創新教育打基礎的日子。這段日子暫時沒有收穫,努力的作用也不明顯,很多學校便選擇了放棄。殊不知,當我們看不到科技創新教育進步與收穫的這段時間,正是科技創新教育最好的增值期。有一句話說得好,“也許你現在做的事情看不到成果,但不要害怕,你並不是沒有成長,而是在紮根。”落實科技創新教育的生源、課時和教育的內容,雖然暫時沒有收穫,而是科技創新教育在紮根。不落實科技創新教育的生源、課時和教育的內容,學生髮明作品,學校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從哪裡來?這就出現了德不配位,或者說毀壞科技創新教育的“根本”而又想收穫科技創新教育豐碩成果的狀況,最終必然導致科技創新教育成果的崩塌!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科技創新教育毀壞根本也會導致枝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科技創新教育也有自己的花期,需要耐心地等待。科技創新教育的進步太慢,正是在積攢力量,為抓教學質量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結合,探索培養創新人才之路蓄勢待發。科技創新教育不能自毀長城,為了追逐學生髮明作品參加創新類比賽的數量和獲獎等級而廢掉落實科技創新教育的生源、課時和教育的內容。否則,早晚會出現災難或禍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