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史上的100個閃耀瞬間(五)

冷戰陰霾漸漸消散,全球經濟飛速發展,主流意識形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呈現出自由化傾向。永不停歇的狂歡聚會、愈發性感大膽的廣告宣傳、輕鬆且包容的女性時裝……人們打破思想桎梏,盡情地享受著生活。與此同時,Christian Lacroix 與 Halston 的才華開始顯露,全球化時尚的時代正在到來。

其實,美國時尚界也曾經有過 “複製貼上”法國設計的階段。直到70年代初的凡爾賽時裝秀之戰(The Battle of Versailles Fashion Show),這種局面才開始轉變。

Kenneth Paul Block 為這場“比賽”繪製的插畫

七0年代末,為了籌備凡爾賽宮的翻修資金,五位大牌法國時裝設計師(Yves Saint Laurent、Christian Dior、Hubert de Givenchy、Emanuel Ungaro 和 Pierre Cardin)與五位美國設計師(Anne Klein、Stephen Burrows、Bill Blass、Oscar de la Renta 和 Halston)被邀請共同舉辦一場時裝秀。在這場空前絕後的“比賽”上,美國設計師們帶來了非裔模特和本土音樂,打破了時尚界的種族障礙,引領了美國時尚的新潮流。

WWD 報道:“法國和美國在經濟和時尚方面是完全不同的。打個恰當的比喻,法國擁有兩個樂團和四名指揮,足夠上演一場歌劇,美國只能造出來錄音機,但是他們知道怎樣表現自己。美國時尚的時代,已經到來。”

Liz Claiborne 沒做什麼,她只不過是改寫了美國時裝公司的規則。

1976 年,Liz Claiborne 與丈夫和朋友共同創辦了一家運動服裝公司,為越來越多進入職場的女性提供得體的服裝。後來,這家公司款式新穎、價效比極高的服裝被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喜愛,一躍成為了全球最成功的服裝公司之一。“我的計劃是為職業女性提供服裝,但其實並不適合所有的情況。很多時候,都是充滿活力、思想年輕,想用 150 美元以下的價格購買整套服裝的消費者來購買。我就嘗試著去掉那些沒用的噱頭,為她們提供能買得起的衣服。”在與 WWD 的採訪中,Liz Claiborne 這樣說道。

Liz Claiborne,1978

1981 年,Liz Claiborne 品牌正式上市,而 Liz Claiborne 本人也成為了第一位進入《財富》500 強的女性董事長兼執行長。1989 年,她宣佈退休時,公司已經成長為估值為 12 億美元的時尚集團,年利潤為 1。103 億美元。2000 年,Liz Claiborne 與 WWD 暢聊自己的職業生涯,她認為自己最大的價值就是率先為人們提供了價效比與時尚設計兼具的服裝。她說:“當時,市面上有設計師品牌,也有運動裝,但是中間是一片空白的。我知道女人們需要什麼,也和她們建立了融洽的關係。”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時尚潮流從 T 臺進入了夜店的舞池。對於很多人來說,當時世界的中心就是 Studio 54 這家被譽為“定義了一個時代”的夜店。

Steve Rubell

WWD 幾乎每天都會報道 Studio 54 中發生的趣聞,從盛大的開幕之夜到一個月後 Bianca Jagger 騎著白馬的生日派對,再到 Valentino 以馬戲團為主題的生日聚會。Joanna Dendel 在 Studio 54 的開幕之夜和 WWD 說道:“進去的時候我的衣服都丟了。”

很少有能夠像 Melanie Griffith 主演的《上班女郎》一樣,完美體現八十年代紐約時尚潮流的劇集。那時,成千上萬的職業女性都與影片中的女主角黛絲一樣,穿著職業裝和舒適的小白鞋通勤,並在進入辦公室前換上高跟鞋。這一趨勢起源於 1980 年 4 月的紐約市公共交通系統罷工,當時五個行政區的地鐵和公交車都停止執行。這場罷工持續了 11 天,人們被迫考慮透過步行、騎腳踏車、滑旱冰等方式上班,而需要在辦公場合穿著高跟鞋的女性也為了通勤準備了舒適的鞋子。

職業裝與小白鞋,1980

WWD 在報道中表示,公共交通系統罷工不僅對時尚產生了影響,還讓紐約的服裝銷售放緩,外地買家取消了訂單。但是時髦精們總能找到購物的理由,在一次採訪中,來紐約遊玩的 Gabriela Segovia 表示只有一種方法能讓她購物,她說:“為了購物,我們從進入紐約就乘坐著這輛豪華轎車。”

有一小群女性的動態是 WWD 最關注的。傑奎琳·肯尼迪是其中一位,Coco Chanel 也是其中一位,而在好萊塢明星中與 WWD 關係最密切的莫過於《愛情故事》的女主角 Ali MacGraw。

Ali MacGraw,1969

她拍攝《愛情故事》時,WWD 記錄了全程。1972 年 8 月 30 日,WWD 報道了她主演的電影《亡命大煞星》的相關內容。儘管 Ali MacGraw 對她與 Steve McQueen 的緋聞守口如瓶,但她對很多事都積極地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比如,打破她甜美女孩刻板印象的報道《誰會一直很迷人?》、她在政治方面的思考《電影明星對政客一知半解的愚蠢評論讓我很尷尬》等等。即便她在 1974 年失去了主演《了不起的蓋茨比》女主角的機會,但 WWD 依舊非常關心她的一切。這位曾經的《時尚》雜誌助理,憑藉她清新的美貌引領了針織帽的潮流,是七十年代影響力最大的時尚偶像之一。

也許從 1961 年傑奎琳·肯尼迪佩戴 Halston 經典小禮帽出現在丈夫的就職典禮上的那個瞬間,Halston 就為人們熟知,但七十年代才是他真正煥發光彩的時刻。Bill Blass 在一次與 WWD 的採訪中感嘆道:“Halston 是第一位真正代表美國風格的設計師。”

正在工作室中調整 1977 年秋季系列的 Halston

除了大獲成功的 Ultrasuede 襯衫裙以外,Halston 還將休閒裝打造成了最受人們歡迎的品類。1972 年,芝加哥零售商 Stanley Korshak 在與 WWD 的交談中表示:“這是最暢銷的系列,製造總是趕不上銷售的速度。”作為設計師,Halston 對所有女性和她們的身材都有著無限的善意,成功改變了女性對服裝的感受,並展示了設計師對人們日常生活所能產生的巨大積極影響。Halston 將他樸素、直接的設計風格歸功於自己的成長環境,他說:“我來自中西部,頭腦比較務實。”

1977 年,Studio 54 開業,Halston 成為了夜店的常客。次年 2 月,他將公司遷至奧林匹克大廈 21 樓。1983 年,Halston 與美國連鎖百貨公司 JC Penny 簽約,設計服裝和家居用品,但由於當時設計師跨界概念還沒有流行起來,他在簽訂協議後不久就被包括 Bergdorf 在內的高階零售商放棄。一年後,Halston 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公司。1990 年,Halston 離世。Oscar de la Renta 在一次採訪中與 WWD 說道:“Halston 是七十年代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直到現在他也是美國設計師們的靈感來源。”

1980 年 8 月 1 日,WWD 第 17 頁上釋出了一篇看似並不重要的文章,上面寫道:“Puritan 時裝公司將於 8 月 11 日開始 CK 品牌的電視宣傳活動,女演員 Brooke Shields 擔任廣告主角。

Calvin Klein 品牌由 Calvin Klein 和他的商業合夥人 Barry Schwartz 創立於 1968 年,最初的產品是美式運動裝。Calvin Klein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極簡主義運動之前,就開創了這種風格。Calvin Klein 的廣告主角都是好萊塢最漂亮、最性感、最受關注的明星,拍攝尺度也十分大膽,這也使得 Calvin Klein 的知名度更上一層樓,成為了時尚界先鋒文化的締造者,時裝、美妝、內衣……Calvin Klein 在多個時尚領域運籌帷幄,其營銷效果在今天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Calvin Klein,1979

在 Brooke Shields 的宣傳片後,超模 Kate Moss 也為品牌 1995 年的牛仔系列拍攝了宣傳片,由時尚攝影教父 Steven Meisel 掌鏡。過於大膽的宣傳片畫面,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驚動了司法部。但是,Calvin Klein 一直表示,他不會為了引起爭議而引起爭議。1994 年與 WWD 的採訪中,Calvin Klein 表示:“如果人們一開始就抱著炒作的心態去做事,他們永遠也無法成功。但如果某件事真的很好、很有趣、很發人深省,就值得去冒險、去挑戰傳統界限、去質疑既定價值觀,最終這也可能會引發爭議。”

曾經,調香師統治了香水界。現代香水行業的先驅 François Coty 與創造 Shalimar 香水的嬌蘭家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一場由時裝設計師發起的香水革命開始了。在這段時間裡,Chanel 推出了 Chanel No。5 和 Gabrielle “Coco” Chanel,Jean Patou 推出了 Joy 香水。三十年後,設計師推出香水逐漸成為了常態。Norman Norell(1968 年)、Bill Blass(1970 年)、Halston(1975 年)和 Oscar de la Renta (1977 年)都相繼推出香水。1978 年,Yves Saint Laurent 釋出 Opium 香水的盛況,更是引發了設計師香水運動的迅速發展。

Opium 香水釋出會上的Yves Saint Laurent 與 Marina Schiano,1978

WWD 報道了 Opium 香水的釋出,並將這一潮流稱為 The Opium Wars。釋出會上,“Saint Laurent 在紐約港以超奢華的方式在北京號巨輪上揭開了Opium 香水的面紗,上面裝飾著 2000 株夏威夷蘭花、中國寺廟和一尊造價 30 萬美元的巨型佛像。”當煙花在晚上 10 點 30 分燃放時,藝術歷史學家 John Richardson 評論道:“這比 Jackson Pollock 的作品還美。”當時,安迪·沃霍爾還因為在加州舉行訂婚儀式不得不錯過了這場“盛大而迷人的 YSL Opium 派對”而在日記中悲傷哭訴。

設計師的香水風潮就此興起。

WWD 將被商業主義吞噬的八十年代社交場景命名為 Nouvelle Society。

這段日子裡,人人都在購物、抽菸、裝飾他們的高階住宅,為晚上的派對進行準備。作為精英階層的代言人,Pat Buckley、Susan Gutfreund 與 Gayfryd Steinberg 等人常常透過各種方式增加曝光,希望能夠舉辦最高階的派對,展示自己的影響力。1987 年,Beverly Sills 在自己的高階公寓舉辦了派對,她對 WWD 說道:“歡迎來到我東區的公寓,你們以前都去過我西區的公寓。”

Saul Steinberg 與 Gayfryd Steinberg,1985

那段時間,她們揮金如土,透過女兒的婚禮、丈夫的生日派對爭奪著最佳女主人的頭銜。

八十年代,美國經濟飛速發展。古板的高定時裝在派對狂歡中格格不入,也因此失去了消費者的寵愛。就在這時,Christian Lacroix 橫空出世,他誇張、華麗、耀眼的設計讓 Jean Patou 時裝屋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為 1987 秋季高定系列釋出進行準備的Christian Lacroix 與 Marie Seznec

1987 年 1 月,WWD 在報道中讚歎他是“巴黎最新、最令人興奮的設計天才”。Christian Lacroix 也藉助這股東風,在大財團 Financière Agache 支援下創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當時,Bernard Arnault 是 Financière Agache 的董事長,第二年他成為了 LVMH 最大的股東。

Christian Lacroix 有著極強的個人風格,他的高定時裝都由手工製成,講究精益求精的高雅和精緻。他創作了很多現在依舊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作品,也被認為是高定時裝最忠實的捍衛者之一。這份對高定服裝毫不妥協的堅持,也讓 Christian Lacroix 品牌很難實現盈利。2005 年,LVMH 將它賣給了 Falic Group,由此品牌的高定系列與成衣系列很快關閉,Christian Lacroix 也不再參與品牌的設計與運營。

時尚史上的100個閃耀瞬間(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