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存量逐年銳減,ATM機的使命結束了?

中國存量逐年銳減,ATM機的使命結束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BT財經,作者 | 青山白鷺

還記得曾經的公用電話亭嗎?頂著半圓形的“小帽子”,像一個個小蘑菇在街上到處可見,隨著手機通訊普及,電話亭消失不見了。現在ATM機也正在慢慢消失不見。

據央行最新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執行報告顯示,中國的ATM機數量呈現繼續減少的態勢。

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的ATM機存有98。67萬臺,較上季度又減少了近2萬臺,2021年上半年,中國的ATM機減少了2。72萬臺。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的報告中提到的ATM數量已經包含了所有的銀行自助終端,比如銀行大廳中常見的自助取款機、自助存款機、存取款一體機和自助繳費終端裝置,這次統計還將可視櫃檯(VTM)和自助服務終端、智慧櫃檯等銀行新型裝置也統計在內,就是這樣,也沒能改變ATM機在中國數量下降的趨勢。

據資料顯示,中國ATM機數量下降的趨勢在2019年就開始出現,當年數量減少了1。31萬臺,到2020年ATM機數量下滑更明顯,全年中國減少了8。39萬臺ATM機。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移動支付方式已經得到普及。

據艾媒諮詢資料顯示,從2008年開始,中國的線上支付普及率就開始直線攀升,到2014年更是迎來大爆發,截至2020年末,中國的線上支付普及率已經達到85%。

另據中國銀聯的《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研究報告》顯示,

截至2020年,中國98%的被調查者選擇將移動支付作為日常的支付方式,中國已經邁進了真正的無現金時代。

無現金時代已經來臨,ATM機的使命真的已經結束,要離我們而去了嗎?

ATM機是怎麼來的?

曾經的ATM機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在銀行、寫字樓、商場到處可見,甚至在故宮和南極科考站你都能看到它的身影,24小時不眠不休為客戶提供存取現金服務,還免去了排隊的麻煩。

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曾如此評價ATM機:“銀行業唯一有用的發明是ATM機……”可見ATM機對金融社會的重要性。

ATM機的發明者是英國人約翰·巴倫。

約翰·巴倫曾就讀於英國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專業,畢業後在德納羅印鈔公司找到一份薪資還不錯的工作,這家印鈔公司有100多年的歷史,為英國多家跨國銀行提供印刷鈔票業務,因為工作的原因,巴倫每週末都要去銀行辦理取款業務,而銀行週末是辦理業務最繁忙的時間,每次巴倫都要排很久的隊才能取到錢。

從此以後巴倫開始每天琢磨,是不是可以設計一臺機器,可以自動取到錢而不用讓人排隊?

巴倫突然想到了巧克力自動販賣機,將幣投進去後,“叮”的一聲巧克力就出來了。是不是可以借用巧克力自動販賣機的原理,製作一臺取款機?

巴倫把這個想法和“老客戶”巴克萊銀行的總裁說了,巴克萊銀行的總裁非常感興趣,全力支援巴倫去製造這樣一臺機器,並在設計階段就向巴倫訂購了6臺。

沒想到的是,自動取款機研製的格外順利,沒用多長時間巴倫就真的搗鼓出來一臺。

1967年,巴克萊銀行經過測試後安裝在了外牆上,英國演員雷吉·瓦尼成為第一個在ATM機上取錢的人。

不知道是疏忽還是期望這項發明儘快得到普及,ATM機的發明者約翰·巴倫並沒有為這項發明申請任何專利,因此也沒有過任何收益。但是因為這項發明,英國女王於2004年頒發給約翰·巴倫一枚英帝國勳章,以表彰他對金融領域作出的貢獻。

這項發明一經面世就在全球銀行業引發震動,甚至引發了美國銀行業的埠之爭。

1985年,花旗銀行在美國ATM機市場形成了壟斷地位,美國漢華銀行聯合了六家銀行,成立了現金網交易網路,也就是說,和當今社會一樣,只要有這六家銀行的銀行卡可以到美國任意一個ATM機上通存通兌。正是漢華銀行等六家銀行的模式,啟發了全球VISA卡和中國銀聯。

1987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引進了第一臺ATM機,這臺ATM機居然有一噸重,為此中國銀行還僱傭了一輛吊車才安裝完畢。

1993年,中國全面啟動了“金卡工程”,ATM機也成為中國銀行機構不可或缺的終端。據央行的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境內ATM機數量達到111。08萬臺的頂峰,僅2018年一年就增加了15萬臺,中國也成為全球最大的ATM機市場

而根據維基百科顯示,全球ATM機的數量保有量在350萬臺,地球上平均3000人就有一臺ATM機,但是這一情況很快被無現金時代改變。

被新技術逼到無路可走

其實當下ATM機的窘境已經被ATM機的發明者約翰·巴倫預見。

2007年約翰·巴倫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說:“預計不超過5年,無現金的社會就會到來,人們不需要攜帶大量現金購買時,也就不再需要ATM機。”

2010年5月15日,ATM機的發明者約翰·巴倫去世。他去世後沒過兩年,無現金社會就率先在中國實現。

直接為AMT宣判“死刑”的,是中國迅速崛起的第三方移動支付。

無現金支付方式已經被中國消費者所習慣,數億計的消費者出門不帶一分錢現金,用第三方移動支付結算乘車費用,吃飯的費用和購買商品的費用,甚至日常的生活繳費和轉賬也都在手機上可以完成,根本不需要去銀行排隊或ATM機上辦理。

中國是全球電子商務沒有爭議的領先者,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中國52。1%的零售額來自電子商務行業,特別是2020年的天貓“雙11”,吸引了超過8億消費者、25萬品牌、500萬商家共同參與,成交額突破4982億元,創造了新歷史。

一刷即付的手機移動支付帶給人們不僅僅是便捷性,還便於消費者查詢消費記錄和收集消費憑證,並且避免了假幣的風險。可以說這種支付方式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

這都讓ATM機的作用和存在感大為降低,甚至很多消費者一年都不曾使用過一次ATM機。

銀行為了扭轉ATM的冷遇,也想盡了一切辦法為其“續命”,比如在ATM機上附加其他功能,將其變為多功能終端。

比如2016年,銀行放開了ATM機的轉賬功能,這個早在手機支付上實現的功能附加給ATM機後,遭遇可想而知。

後來銀行又在ATM機上載入了生活繳費和銀行自助服務等功能,當人們連銀行都不去了,加上這些功能又如何為ATM機“續命”呢?可以說如果沒有存取現金的剛需,ATM機就失去了最核心的功能。

誰曾想到,曾經是銀行業劃時代的發明ATM機,誕生僅僅50年,就被新技術逼到無路可走。ATM機曾經革新了銀行業傳統的人工服務,在50年後,手機支付又革新了ATM機,科技迭代走完了一個輪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