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白馬奔跑在汙泥之中

文|悠旅 侯正陽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快半年時間,但是小郭卻一直記得那天晚上在火鍋店,同行的朋友拉著他的手推薦他快點入手愛爾眼科的股票。當時的小郭對理財投資一點興趣也沒有,朋友的推薦他也就當是酒後胡言亂語沒有在意。

然而在幾個月後,小郭眼睜睜看著愛爾眼科的股價從當時的四十幾塊漲到如今的七十多,朋友也賺得盆滿缽滿,心裡很不是滋味。當然,和小郭一樣後悔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也都錯過了愛爾眼科的投資機會。

緊抓機會的民營眼科

“未來人們對眼科的需求會更多,尤其是現在小孩子從小就長時間面對那麼多螢幕,眼睛負擔那麼大,遲早得走進眼科醫院。”當時朋友就是這樣給小郭描述愛爾眼科未來將會有多大市場的,小郭深表同意但依舊不為所動。

的確,各式各樣的電子螢幕充斥在生活之中,對任何人的眼睛都會產生更大的負擔,尤其是兒童。另外,隨著社會人口老年化狀況日益嚴重,患有白內障等眼部疾病的人群也在日益擴大,這也促進了國內眼科醫療服務市場的穩步增長。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眼科醫療服務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730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127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5。0%,預計2024年將會繼續增加至2231億元。

但是現存公立醫院中的眼科診室並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很多醫院的眼科依舊是“一票難求”,醫院門口的掛號隊伍也總是排成長龍。因為大型公立醫院很難專門為眼科投入過多的資源,這也導致了需求和資源之間的嚴重不對等。

於是這就給民營眼科醫療機構創造了機會,這幾年來市場份額也一直在穩步提升,2012年民營醫院眼科醫療服務市場份額為13。88%,而到了2018年已提升至18。56%。而且根據財信證券研報預計,到2025年民營醫院眼科市場規模將達到1102。8億元,預計將佔據超過四成的市場份額。

民營眼科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自然離不開從業者的積極推動,比如愛爾眼科、普瑞眼科、光正眼科、華夏眼科等民營眼科機構,而其中佔據著最多市場份額的愛爾眼科,也發揮著較大的作用。

愛爾眼科的“茅臺神話”

不管在哪個板塊之中,能被用“茅臺”稱呼,其自身的實力肯定不容小覷,而被稱為“眼科茅臺”的愛爾眼科,其在股市上的表現就十分不錯。

從2009年上市之初到現在,愛爾眼科近80倍的漲幅可以讓它穩穩地握著“眼茅”的名號,而且在2020年下半年,其漲幅便超過70%,幾乎是同期茅臺漲幅的2倍,風頭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壓過了茅臺。

另外,愛爾眼科在剛剛上市的時候市值僅有69億元,十年之後的2019年,愛爾眼科市值成功突破1000億元,十年時間翻了近15倍。而如今愛爾眼科的市值已經接近3000億元,更是再次重新整理投資者的認知。

而愛爾眼科能贏得投資者信任的原因除了外界的市場原因外,更主要的還是其自身的原因。

首先是愛爾眼科近些年的財報確實很好看。根據財報資料可知,2020年前三季度愛爾眼科實現營業收入共計85。65億元,其中第三季度的營收超過44億元,環比接近翻番,淨收入8。7億元,毛利率接近50%,淨利潤率超過23%,投資回報率接近20%。

另外根據近幾年的年報來看,愛爾眼科在淨利潤方面的表現也很不錯,在2015—2019年期間,愛爾眼科的淨利潤從4。28億元上漲至13。79億元,歷年的同比增長都超過30%,高位時甚至接近40%。

其次是愛爾眼科的規模在持續擴大。得益於其首創的“併購基金模式”,愛爾眼科近幾年的擴張步伐一直很大。愛爾眼科透過併購基金的培養,放棄一部分業績表現並不好的機構,收割一部分業務成熟、業績穩定的機構,併入上市公司表內,助力整體規模擴張。

目前愛爾眼科參與設立了7家專用於收購醫院資產的併購基金,募資額合計達到72億元。而且去年愛爾眼科釋出也公告,稱透過發行股份以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將30家醫院收入囊中,其中有26家就來自併購基金。

白馬身陷汙泥中

因為在股市中表現優異,愛爾眼科也成了投資者心中的“白馬股”,持有者希望能繼續獲得可觀的投資回報,想要入局者也在蠢蠢欲動等待著入手的機會。

誠然,不論是擴張的模式和速度,還是自身的醫療技術,愛爾眼科都在眾多從業者中有著一定的優勢。但眾多投資者心中這匹疾馳的“白馬”,卻也身陷汙泥之中,雖然沒有到寸步難行的境地,但也少了之前昂首闊步的姿態。

一方面是難以避免的醫患糾紛帶來的諸多隱患。今年第一個開盤日A股一片紅火,但愛爾眼科卻大跌8。91%,單日市值蒸發超過200億。這主要是因為愛爾眼科深陷與艾芬醫生的醫患糾紛之中,輿論發酵之中愛爾眼科的股價也在動盪。

醫患糾紛是醫療服務行業難以避免的問題,不論是公立醫院還是民營機構,不同的只是機率大小。但是民營機構自身的逐利性特徵讓外界對其的態度一直曖昧,發生醫患糾紛的機率也就會增大,也會讓企業的品牌收到一定的影響。

另一方面是急速擴張過程中的絲絲隱患。雖然透過併購基金的模式,愛爾眼科在擴充己方陣營的時候可以保證新機構的質量和業務能力,但這也給愛爾眼科帶來了資金、商譽、模式等方面的風險。

愛爾眼科之所以可以很快複製模式到不同地區,憑藉的是自身業務對專業醫療器械的高度依賴。但是醫療服務環節充滿意外,患者的情況不盡相同,愛爾眼科犧牲專業追求規模的擴張行為自然會限制其發展。

民營眼科的野蠻生長

當然這些問題並不是“白馬股”愛爾眼科所獨有的,在消費需求和公立醫院資源矛盾逐漸激化的間隙中,順勢而起的民營眼科機構們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會出現這些問題。

其實將這些問題歸結到最後,依舊是消費者對於民營機構的不信任。民營機構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益,這就讓很多消費者在選擇民營機構的時候會擔心遇到過度醫療的問題,就像艾芬醫生和愛爾眼科糾紛出發點就在於是否存在過度醫療的問題。

當然對於民營企業而言,逐利是必須的,但是在醫療服務領域中這種逐利性卻阻礙了企業的進步。比如因為逐利性的存在,導致醫患糾紛中民營機構總是被動地扮演“不良企業”的角色,對企業品牌的影響不小。

這就需要民營眼科機構提供更好的醫療技術和服務,讓消費者心中關於“過度醫療”的顧慮逐漸消失,心甘情願選擇民營機構消費。

如今除了愛爾眼科之外,華廈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朝聚眼科等機構也在試圖登陸資本市場來換取更加快速的增長。這些機構的入局,會再一次加大整體民營眼科市場的競爭,同時也會在競爭中促進整體發展。

但行業需要的並不是從業者的野蠻生長,更加規範和健康的發展才是從業者長久發展的前提,而這樣有序的發展也將會為整體行業帶來更多的活力和生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