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存量全球第一!

3月4日,人民銀行研究局在人民銀行網站釋出題為《綠色金融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文章,文章介紹,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託、碳金融產品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截至2021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

央行:存量全球第一!

資料圖

文章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內容:明確標準,讓規則“引導綠”而非“統計綠”;健全機制,讓綠色金融“叫好又叫座”;鼓勵創新,讓金融市場對綠色產品“感興趣”;強化監督,讓綠色金融資訊“暴露在陽光下”;深化合作,讓綠色金融成為“全球大合唱”。

文章指出,明確標準,才能讓市場主體準確把握“綠色”的涵義,這是綠色金融規範發展的前提,更是確保規則“引導綠”而非“統計綠”的關鍵。2018年,人民銀行牽頭成立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綠色金融標準工作組,按照“國內統一、國際接軌、清晰可執行”的原則,推動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三年來,《綠色債券支援專案目錄(2021年版)》(中英文版)、《金融機構環境資訊披露指南》《環境權益融資工具》3項標準已正式釋出;15項標準進入立項或徵求意見環節,涉及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評價、碳核算等多個重點領域。部分標準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率先試用,為全國推廣探索、積累經驗。

央行:存量全球第一!

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著力提升綠色金融業務回報,是推動綠色金融市場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2018年起,人民銀行全面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2021年升級為綠色金融評價,並將綠色債券業務納入評價範圍,引導金融機構有序增加綠色資產配置。

截至2021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2021年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180%,餘額達1。1萬億元。同時,綠色債券期限搭配更為合理,成本優勢逐步顯現。據統計,與可比普通債券相比(同一發行人當季發行的非綠債券並剔除期限溢價因素),2021年77%的綠色債券具有發行成本優勢。

轉自:央廣網

頂部